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2019-04-24王达人

考试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道德与法治》强调对学生法律意识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中所涉及法律、道德等知识点,也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一、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德育实效性。而传统课堂多以照本宣科的“填鸭”,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且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假大空的理论陈述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德育问题上宜疏不宜堵。这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从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结合多媒体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此便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德育理论产生情感认同。在《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简短的生活视频为例,揭示了网络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视频中年迈的老人观看电视,中年的夫妇则在使用社交軟件,青少年则始终伏在电脑案前。该视频描写的家庭,几乎是当前社会的小缩影,学生恍然认识到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由于过分依赖网络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此外,还需要借助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为德育教育助力。如“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依赖互联网”抑或是“互联网对学习生活是百利而无一害吗?”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意见观点存在截然相左情况。在各自充分表达后,学生认识到虽然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容易养成不恰当的使用习惯。以此告诫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仍需要时刻遵循行为规范,使用但不沉溺于互联网。

二、 渗入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是课改三维目标之一,在德育渗透中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往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行为规范、道德约束阐述不可谓不详尽,而学生践行效果却差强人意。这都归咎于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令德育理论落入了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教师应落实情感教育,使学生对德育知识有切身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德育渗透中,可以通过场景模拟的办法,让学生自行体会。针对近期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笔者虽多次强调教育,但均未有明显收效。于是在《维护秩序》这一章节教学中,就采取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发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在教学中与课代表互换身份,并作为一名学生听讲。在课堂上,“小老师”关于秩序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并强调在公共场所应严格自律。此时,笔者让“小老师”及听讲学生评价当堂纪律情况,学生都羞愧不已。借此机会,既能让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也能够融德育理念于情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传统文化,以儒家“礼”来指导中学生行为规范。如在《以礼待人》教学中,就引用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观点。同时讲述了古代关于礼的若干故事,包括教材中“程门立雪”以及三国中三顾茅庐的情节。这些故事都反映出传统文化中重礼的思想观念,鼓励学生传承礼仪之邦文化。这样则能加深学生对于“礼”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且儒家思想于治国也提出了礼治的办法,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应用。以自身的处事行为来感染学生,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也将比以往“循循善诱”更有效果。

三、 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是德育言传身教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德育品质直接关乎德育的渗透。因此,为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必须提高教师综合水平。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自我提升,以德育理论来规范生活和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丰富完善培训体系,对教师德行进行考核。

在教学上,首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对德育理论产生认识,并用于自我约束。其次,需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我与社会》这一课,就应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个人则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更深层次则要求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进而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在社会中自我定位;而终极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的意识,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付诸实践,在德育渗透中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课堂上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并举。

于学校方面,首先,应注重对师资队伍的整体培养,为学生做好示范表率。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考察,借用成功学校的经验来服务本校德育。这既需要从他校做法中提炼出卓有成效的办法,也应当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令德育渗透更加精准。其次,可以举办教学研讨会,道德与法治教师与班主任积极沟通。凭借丰富翔实的德育理论、与班主任指教的经验,也能够提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策略。并且在落实后进行效果反馈,并从中选取德育教育最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通过意见的交流,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发,从而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发顺.孔子的德育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探析[J].知识经济,2018(16):168-169.

[2]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45-47.

[3]陈田峰,曹春华.多维德育的实施原则与实践价值——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8-11.

作者简介:

王达人,浙江省兰溪市,浙江省兰溪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