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字韵文三读,“读”出汉语底蕴

2019-04-23赵尚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赵尚平

[摘 要]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单元中的内容大都是以儿歌或者蒙学文化的形式组成,我们称之为小韵文,在这些小韵文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采取诵读,品读,厚读等三种形式,以丰厚学生的文化积累,增强学生的汉语文化底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统编教材;汉语底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93-02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较以往发生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识字单元改变了以往在每个单元第一课为识字的编排,而把它们集中安排在了识字单元。 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识字语境的编排,并且大都是由儿歌或者蒙学古诗文组成。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把这些儿歌或者蒙学古诗文统称为小韵文。这些韵文中蕴含着许多中国元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启蒙教育的好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儿童热爱汉语文化的兴趣,让传统经典能够真正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一、诵读,读出音韵之美

诵读,与我们常说的读不同,它不光要求要读出声音,还要求能够读出声音的长短,快慢,轻重缓急等等,要有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识字韵文就非常适合采取诵读的方式。

1.打节奏诵读。

节奏,即节拍,它具有韵律整齐的特点,在统编教材小韵文的教学中,有节奏地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文中语句在字数与对仗上的工整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打节奏诵读的时候,节奏要有变化,切忌千篇一律,也只有在富有变化的节奏中,学生们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一课为例,这课的儿歌主要是以“河水清清天气晴”的形式组成,如果按照节奏读就是xx\xx\xxx这样的形式,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很容易就会按照这种形式来诵读。为了让学生们读得更加入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拍手,或者以击打桌子的形式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们打节奏的时候可以先慢后快,后来越来越快,如此教学,学生们记得牢,学得欢,教学效果也更好。

2.合韵脚诵读。

韵文有韵脚讲究之说法,有了押韵,学生们在诵读的时候才会显得如行云之流水,也有了回环反复之应和,从而赋予句子以音乐之美,读起来也就会显得更加琅琅上口。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找一找,或者圈一圈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每篇小韵文的韵脚,并采用“和韵脚”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同学读“你拍一,我拍一”,一组同学读“动物世界真稀奇”,另一组同学负责重复有韵脚的部分,也就是在“你拍一,我拍一”后面跟读“我拍一”,在“动物世界真稀奇”后面跟读“真稀奇”。由此类推,学生们一边读儿歌,一边拍手,这样的诵读犹如回声一样,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们对韵脚以及押韵给自己带来琅琅上口的感受也更加深刻,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二、品读,读出意境之美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韵文形式多样,有的对仗工整,有的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具有参差不齐的音韵之美,以及与众不同的意境之美等特点。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引领学生们反复品读,让学生想象出韵文背后的獨特之美,真正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1.想象品读法。

古代诗文,意义深远,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立体鲜活的画面。而在新编版的语文教材中,许多小韵文也具有类似的特点,而且比古诗文显得更加浅显易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边品读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领略韵文的简约之美,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底蕴渗透的最佳时期。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有这样几个短语: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乍一看,这些短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仔细品读这些短语以后,你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池草青与山花红中的“青”与“红”颜色相对,给人一种静态之美;鱼出水与鸟入林中的“出”与“入”不仅是一对反义词,而且还给人一种动态之美感;这一静一动给人一种意境之美,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读着这样的词语,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学生们述说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仿照着这种动静结合的三字短语说一说。如此教学,这种短语的表达形式不仅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使得学生对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优美的意象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感受。

2.补白品读法。

留白,是我国中国画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些留白之处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任意挥洒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也是汉语文化的精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小韵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小韵文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起到“以一语达万情”的作用。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一课为例: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这首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们喜爱。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们说说图上画的是哪些节日?他们在这些节日干什么?然后再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哪些节日了解的比较多,自己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增强对我国传统习俗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厚读,读出底蕴之美

所谓“厚读”,指的就是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文字背后的内容与意义,也就是指把薄书读厚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个字的渊源,或者是一个字的关联,以及一个名人故事的流传等等,都能读出味道来。

1.读懂字理。

汉字大都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文化意义,在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些识字韵文中,许多汉字都隐含着深刻的意义。教学这些汉字的时候,追根溯源,了解字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字,还可以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提升学生的品格。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中虽然只有简单的“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可是这简单的六个字的背后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这个“天”字,虽然许多学生很早都认识这个生字,但是,“天”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它的里面为什么要有一个“大”字呢?首先教师可以把“天”与“大”的金文出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接着教师再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最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个张开双臂的人就像盘古一样顶天立地,意在让人们做一个坦坦荡荡,顶天立地的人,这样经过字理的渗透以后,学生们在读到“天”这个字的时候,敬仰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2.读出典故。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名人辈出,这些名人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极向上,陶冶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品格。在统编语文教材中,不光有名人故事,还有一些文章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读出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综上所述,汉语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底蕴深厚。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让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充分地诵读,品读与厚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情,品味到汉字文化的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