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播古乐南音的几点思考

2019-04-23王安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南音思考

王安娜

摘要:古乐南音被誉为闽文化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当地的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花果文化、茶文化等,通过南音的艺术呈现形式得以流传、传播、发展。从1984年到艺校学南音开始算起,笔者与南音已结缘30多年,通过唱腔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千年“世遗”南音艺术魅力,通过创新古乐南音的艺术形式,来增强这一古老音乐的魅力和审美效果,从而为千年古乐再次焕发生机。

关键词:古乐;南音;思考

中圖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51-01

一、对千年古乐“南音”的认知

本人1987年3月,离毕业还有几个月,刚满17岁就跟同学第一次出国到菲律宾演出。“第一次出国,多么荣幸的事,多少满足了小朋友小小的虚荣心。”我想,那一刻,我对自己学南音顿时萌生了一种小小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这场演出不仅带去了南音艺术美,更是勾起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故土与亲人的回忆。“南音不单纯是一种音乐,也寄托着海外华侨对故土的眷恋和遐思之情。这一次演出让我对南音这一古老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闽南古乐南音的传播

顾名思义,保护和发扬,是建立在传播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南音的传播属性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自身的生命力,即永恒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它才得以历经两千年不衰。反之,南音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目前来看,南音与其他诸多优秀文化现象一样,均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现实难题。故此,南音的保护与发扬,它需要一种持续的创新和进步才能实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南音文化之所以能够再次被大众所熟知,并且文化产业、教育事业及其其他关联领域取得一系列成绩,恰恰源于其永恒的生命力。南音艺术永恒生命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才是受到我们人类的智慧的影响,通过创新变革尽可能让其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社会、新环境。故此,要赋予其永恒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集成上不断创新。近十年问,不仅是福建一带,包括全国范围内很多地区均加强了对南音艺术的保护和传播。就目前来看,寄希望于博物馆式的非原生态“保护”是显然不够的。此环境下,只会造成艺术发展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最终遗产成为了真正的遗产。不过,近年来,南音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相结合的传播和发扬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比如,在我国台湾地区有著名的“汉唐乐府”艺术团,著名代表作大多以舞戏的形式来呈现,百鸟归巢、起手板、四时景等,文化影响力比较大。不仅如此,在各省市地区民间保护组织、艺术研究院、高等艺校等,也加大了研究和关注力度。

三、新时代语境下古乐南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千年古乐南音,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历经千年不衰,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源于其本身与时代的相辅性。笔者抱着对南音的热爱和传承的迫切,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教学上。从1996年开始去学校教学南音课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悟的经验传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南音人。还把南音艺术带到小学课堂,打破南音圈子的界限,将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扩散到更年轻的群体,让南音得到更宽广的传播。还参与校编《南音古曲选集》,以书面记载的方式来保证南音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承。这也填补了厦门南音古曲未编辑成书的空白,其问的文化守成价值与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均不可低估。

其次,在2017年九月,更是以一曲南音名谱之一《百鸟归巢》,原为器乐合奏曲无唱词,在交响乐配器下只唱“工x谱”立符,既保留了古谱的音乐旋律与演奏方式,又以人声唱腔表达了百鸟嬉戏的欢悦,展现在国际瞩目的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文艺舞台上。再次,2018年11月12日晚,作为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四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的参演剧目,由厦门市南乐团创排的南音新作《鼓浪曲》在福州凤凰剧院成功上演。一场如诗如画、写意抒情的艺术盛宴,开启了新时期南音创作的新探索,得到了到场观众和专家学者的交相赞誉。该剧立足南音本体,遵循“纯粹、唯美、精致”的艺术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以一个归乡老人作为集体情感记忆符号,以南音演奏乐器琴、弦、箫、拍,对应鼓浪屿的风、涛、雨、虹,形成四个章节,诗意化,意象化,融艺术性、民间性、可看性于一炉,让典雅与通俗相互映衬,让古典与现代完美交融。当晚的演出,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好评如潮:这是一场美的享受。

业界同行和专家学者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是一个具有引领意义的南音创新探索。就文本创作来看,从现实题材的选材,文本的结构创意,到唱词的写作都是开创性的。整个舞台呈现也很干净、空灵、唯美。音乐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很动听,激荡人心。

再次,充分开发自媒体服务与传播渠道。各类自媒体、新媒体的涌现,无论是规模、资源结构、类型方向、表现形式等,均多元多样。包括微信等在内的各大网络平台,加速着区域文化的发展融合,尤其是在音乐等艺术发展建设领域,实际上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故此,也为古乐南音在新时期的有效传播重新开辟了多条渠道,最大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播单向传播模式,以微信为例,作为近几年最突出的自媒体,微信在文化传播层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从2012年到2018年,微信平台用户已经由1.6亿增长到7亿。更为可取的是微信平台的基础性以及用户本身的持续性、粘接性。此外,包括微博等各大媒体平台也比较可行。故此,借助各种自媒体工具对古乐南音进行传播,打造个性化的专题自媒体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南音思考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