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AM模型的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4-22王丽茹汪菊红马迪

科教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调节效应技术接受模型

王丽茹 汪菊红 马迪

摘 要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促进高校教师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采用自编问卷,以150名在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群体压力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使用意向外,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能有有效正向预测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的意向。

关键词 感知有用性 群体压力 微信教学 技术接受模型 调节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86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se of Wechat in assisted instruction by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is study use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150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sides group pressur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can effective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 the inten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to use Wechat to assist teaching.

Keywords perceived usefulness; group pressure; Wechat teach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oderating effect

0 引言

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需要在新的平台,新的技术上与学生更好的互动,不断地开展教学尝试与自我反思。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目前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亿,对智能手机的覆盖率也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四。①微信传输速度快、传播内容广,革新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为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辅助平台。那么哪些因素影响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这些因素之间又会呈现怎样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校教师微信使用效率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并入并入群体压力、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个体差异等因素,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探讨这些因素在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1 理论模型与假设

研究主要以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础,探索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以及外部变量群体压力与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的行为意向间的关系。技术接受模型来源于理性行为理论,用于解释和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行為②(如图 1)。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高校教师特有属性,并入群体压力、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个体差异等因素,构建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对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修正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如下(图2)。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能有效正向预测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的意向。

假设2:群体压力、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能有效正向预测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的意向。

2 数据收集与分析

2.1 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公办以及民本的本科与专科院校的高校教师,共计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率均为100%。对回收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3.0,进行线性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变量间的复杂关系,检验本文所提出的基于TAM模型和群体压力的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行为意向模型是否得到支持。

2.2 研究工具

研究所采用的调查工具为自编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多选性量表中,内在信度至关重要,如果内在信度系数Z在0.8以上,代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研究中,可以发现研究所用量表的克隆巴赫 Alpha系数分别为0.953、0.924、0.924,0.019,0.901各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在0.9以上,这表示各个分量表信度极好。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除群体压力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对微信辅助教学的使用意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预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84,p =0.000<0.001;[= 0.216,p=0.015<0.05;[= 0.221,p=0.03<0.05;[= 0.352,p=0.000<0.001;群体压力的回归系数为[= -0.202,p=0.04<0.05。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假设1成立,假设2部分成立。

4 讨论

4.1 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的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均能够显著的正向预测使用意向,也就是说当高校教师认为微信的使用对自身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时,越能够刺激其使用意向;同时,当微信的操作愈加方便、快捷时,其微信的使用意向也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与“假设1”相一致,也与以往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这充分表明新媒体工具的有用性与可操作性影响高校教师对其的接受度与使用意向。

4.2 群体压力、组织支持、职业熟练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对新增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群体压力能够直接负向预测使用意向,也就是说当群体存在较大压力时,高校教师很难形成真正的使用意向,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应用与推广应当在较为宽松、支持性的氛围中开展,尽量避免对高校教师的过分施压。在对组织支持这一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组织支持能够对使用意向做出直接显著的正向预测,这说明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应当从技术、物质以及精神上给予支持,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行为意向;同时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职业熟练度能够直接正向预测使用意向,这一结果也与张思、李永帆的研究结果一致,其针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研究中也发现网络教学经验显著影响其教学行为意向。③

5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对微信辅助教学的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能够显著预测其使用意向,同时群体压力能够直接负向预测使用意向,组织支持与职业熟练度能够直接正向预测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意向。因此,提高微信在教育教学中的有用性以及便捷性,同时构建宽松、支持性的工作氛围能够更好的促使高校教师对新媒体工具的使用。

注释

① 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总收入319.95亿元 同比增长43%.腾讯科技 [引用日期2017-01-09]

② 边鹏.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6.

③ 张思,李永帆.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3):62.

参考文献

[1] 徐梅丹,孟召坤.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4(11):89.

猜你喜欢

调节效应技术接受模型
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对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人格特质P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