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大学生贷学金政策论述和实践的公平性研究

2019-04-22罗梅段文越

科教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罗梅 段文越

摘 要 澳门政府实施的贷学金政策作为能够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上学的机会,公平性在贷学金政策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章立足于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公平的三个原则即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来对澳门大学生贷学金政策的论述和实践进行探讨,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澳门高等教育 贷学金 教育公平 资助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04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guarantee education equity, the loan policy implemented by the Macao government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go to school. Fairn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oan policy. Based o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loan policy of Macao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re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equality, difference and compensation. Practice is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its shortcomings.

Keywords Macau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loan; educational equity; funding system

公平的教育能够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使所有公民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贷学金政策能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上学的机会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研究发现投资高等教育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也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1]贷学金政策中的公平议题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对贷学金政策的公平性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澳门的贷学金政策在论述和实践方面立足于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探讨。

1 公平理念的界定

结合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教育公平理论与本研究的实际需要,本研究将对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原则作出定义,以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是平等性原则:主要指的是起点的平等,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同等的权利,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遇,为学生提供贷学金不能保证每个人成功,但必须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二是差异性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即贷学金的分配不是平均的,而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区别对待;三是补偿性原则:贷学金政策应更多关注处境不利者及能使处境不利者获得补偿性对待。

2 贷学金政策论述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

2.1 贷学金理念很好的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平等性与补偿性

贷学金政策理念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升学,旨在向处于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学生提供资助,确保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这符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的第二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位向所有人开放。[2]

2.2 贷学金政策对公平性的体现呈现出多种情况

贷学金政策包括了很多方面:申请条件、终止情况、偿还规定和贷款金额,因此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比较多元。

(1)申请条件充分的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差异性和补偿性,而对平等性的体现有所不足。申请条件在每月家庭收入限额的制定时,对不同人数的家庭有不同的金额限制,这充分体现了政策论述中公平原则的差異性,每月家庭收入的制定参考了社工局的最低维生指数,确实对处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充分体现了补偿性原则。不过,在申请条件方面限制了申请人需要在澳门的学校有就读的经历,同为澳门的永久性居民,就有权利享受政府的提供福利,这样的规定会让新移民或者是没有在澳门接受过教育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也就是对平等性体现不足的地方。

(2)在终止情况方面,充分的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补偿性原则。在终止情况方面,政策文本明确规定了家庭经济状况改变不符合所规定的条件,就会终止其贷学金,这就表明了贷学金是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提供资助。

(3)在偿还规定方面,充分的体现了公平原则中差异性原则。偿还规定依据贷款金额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还款期限,有差别的对待,符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受教育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亦是“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3]这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差异性原则。

(4)在贷款金额方面,对差异性的体现有所不足。政府在制定金额的时候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金额,但是同一地区不同私立和公立学校的学费是存在差别的,没有根据地区内的差异做出调整,这是对差异性体现有所不足的地方。

3 贷学金政策实践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

上文已经对贷学金政策论述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进行了阐述,接下来阐述实践论述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以便了解政策文本在执行过程中对公平性的体现情况。

3.1 贷学金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平等性与补偿性

贷学金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帮助了贫困家庭的学生升读大学,给他们提供资助,促进了教育机会的均等,通过补偿措施,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充分体现出了公平原则中的平等性和补偿性。

3.2 政策实践对公平原则的体现呈现出多种情况

(1)申请条件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中的差异性和补偿性,而对平等性的体现有所不足。政府在实践政策的申请条件时,确实严格按照政策文本的论述,需要申请人在澳门的学校有就读经历。此外,每月家庭人均收入限额是按照家庭成员数来区别对待的,这就可以看出,申请条件的政策实践延续了政策文本的论述,仍是在差异性和补偿性方面得到较好的体现,而平等性方面存在不足。

(2)终止情况对补偿性的体现有所不足。学生的家庭经济发生改变是需要靠学生主动告之的,也就是说在贷学金的终止方面,在政策实践中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终止家庭经济不再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这体现补偿性原则的不足之处。

(3)在偿还规定方面,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中差异性原则;由于贷款金额的不同,在政策执行时,偿还的金额和期限也是不一样的,可见,偿还规定延续了政策论述中所体现的差异性,实行差别的对待。

(4)在贷款金额方面,对差异性的体现有所不足。贷款金额的发放,是按照就读地区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金额,政策论述中贷款金额不能够满足每一个人利益,而政策实践也没有对差异性方面不足有所弥补。

贷学金政策论述与实践都体现出了公平性,具体来看,贷学金政策理念方面,贷学金的政策实践延续了政策论述,充分体现了平等性和补偿性;在申请条件方面,贷学金的政策实践也延续了政策论述;贷学金的政策实践中的贷款金额和偿还规定延续了政策论述中的情况;而终止情况,政策论述中所充分体现的补偿性并没有在政策实践中得以体现。

4 完善贷学金政策公平性的建议

贷学金政策无论是政策论述还是政策实践方面在公平性均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政策实践对公平原则的体现也基本上延续了文本论述。针对不足提出完善贷学金政策公平性的建议。

(1)放宽申请条件,充分的体现出平等性。政府应该保证每位澳门居民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既然申请条件中有规定必须是澳门民居才可以申请,那就不应该限制还需在澳门学校有就读的经历。因为,这样会对新移民或不在澳门就读中小学校的处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澳门居民没有申请的机会,带来不平等的对待。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时应考虑一些措施,使入学机会更加平等,进而使学业成就的机会更加平等。[4]

(2)为学生提供浮动的申请金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额,充分的体现出差异性。贷款金额方面,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甚至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费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给同一地区同一金额,而出现有的学生觉得金额太多,有的觉得金额不够的情况。在对不同地区金额制定方面,应该考虑到地区内的差别。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浮动的申请金额,让学生可以根据所读学校所读专业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金额。

(3)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实行动态审核,充分体现出补偿性。在政策实践中,政府需要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实行动态考虑,因为,在四年的时间里,申请人的家庭情况会有发生变化的情况。可以在每年的续期方面要求申请者提交家庭收入证明,或者是政府需要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的审核和监督,以当前的情况为准,确实把现有的资源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學生的身上。

(4)贷学金政策理念需要重新定位。贷学金政策的理念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贷学金对于有些学生升读大学来说是没有也行的,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澳门大学生贷学金政策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但更多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扩张,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政府应该对贷学金政策的理念进行重新定位,除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升读大学之外,也可以对想要经济独立的学生提供资助,尝试采用以需要为基础和以能力为基础分离的贷学金政策。

*通讯作者:段文越

参考文献

[1] Smart,J.C.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Volume XIII[M].German:springer,2008.

[2] John Rawls.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4] Husen,T.Social influence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equality[M].Washington:OECD Publications Center,1975.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