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素质的融合

2019-04-13李小芳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知识定位实践

李小芳

摘 要:语文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特性,必须让学生掌握这门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能力。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远不止让学生掌握这门工具,要求语文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得当,可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彼此兼顾,实现知识与素养的相融合、共同提升,在此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简要论述。

关键词:知识;素养;融合;定位;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代背景的制约,毕竟教育要为时代服务,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为服务人们当时背景下的生产生活,教学过于偏重知识性,课堂的教学也因此过于强调效率,让我们的整个社会的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平均水平也蒸蒸日上,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需要的是人们的综合素质、综合素养,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我们的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近二十年,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跨越——基本普十五。在教育方针政策昂首阔步往前推进的背景之下,我们课堂教学也要找准方向、跟上步伐,努力实现知识与素养齐头并进、完美融合,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有”新人。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教育方针,明确教学定位

十八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的教育方针强调的是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规避应试教育的模式,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又不能“填鸭式”将知识塞给学生;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得转变观念,课堂不能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快乐地去学习知识。

因此,要达成预期的目的,让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提升素质的话,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把握教育的方向、明确教学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方向明确,我们才不会迷失;只有定位得体,我们才会有恰当措施;只有二者皆备,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会课程标准,设置好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总纲领,为我们指明了各科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在我们组织语文教学之前,必须要领会本学段、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只有领会了其中要旨,我们才会明白这个价段要多些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比如语文学科在识字的教学方面低年级阶段要认识多少生字,多少个要学生会写会读等,我们只有遵循了总原则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序、有规律的推进,如果不遵循课标要求我们就失去了衡量的天平,把握不了轻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就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领会其要义,在每个阶段的知识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层面的知识等,要做到不逾矩,也不能够拖沓。

领会了课程标准之后,我们还要把控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是我们每一堂课都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教学中的细小的问题,是学生知识与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是一篇课文我们的切入点不同所设置出的教学目标就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就该深思熟虑,要思考清楚要如何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选取是么样的方法进行传递,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素养等等。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设置的成与败往往就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也是我们的知识与素质能否完美融合的关键。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其实便是知识与素养的藏身之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环节,便达成了知识的传递任务,选取得当的“过程与方法”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语文素养便得以提升。如果能巧妙将三者融会贯通,那么,知识与素质的融合也就此达成。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知识与素质悄然融合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精心雕琢。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素质的同步提升依靠单调的教学、单一的手段是无法达成的,必须得多管齐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各式各样的教具、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等。我们只有多样化教学,充实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真真正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最终才会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及学到了知识,有提升了自己运用语文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四、注重实践,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谓是“实践出真知”,“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学生是否掌握应有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就知道。另外,实践能力的强弱也正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体现。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恰当运用,能很好地去指导实践,那说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具备,知识与素质实现融合,我们教学的任务也就得以完成。另外,实践又是在考验学生,考验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当遇到问题之时,学生用已有经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问题解决之时,学生也就将知识与个人素质实现融会贯通。

另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不能够人云亦云,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创造的能力,这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延伸。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后,不能只做“两脚书柜”。用已有知识及经验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才是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的表现,也才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

知識与素质正如一对“孪生姊妹”,虽然具备心灵相通的先天条件,但在现实中也会有针锋相对、渐行渐远的情况。在语文的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便能让二者齐心协力,进而合而为一,形成合力,帮我们达成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宽群.论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2).

[2]田臻编.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突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09.

猜你喜欢

知识定位实践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