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019-04-12朱含锋路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学生主体

朱含锋 路欢

[摘   要] 初中物理新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性教育,以问题为中心,转变师生角色,注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并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带着问题自主体验激发兴趣;从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带着着问题深度探寻培养兴趣;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综合素养为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发展兴趣。

[关键词] 问题中心;学生主体;过程教学;社会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改革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物理课堂教学行为,时代旋律呼唤我们重新构建物理课堂形态,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物理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参与中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进物理课堂有效生成, 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带着问题自主体验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以感知为主。必须提供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情境,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让其切身体验到。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提供易感知体验的有效物理情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激发其物理学习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声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利用身边触手能及的物品如纸、笔、尺、身体部位等动手进行实验,想办法使之发出声音,并主动观察体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样带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亲自体验发现的结论,要比死记硬背后掌握到的知识更牢固。在学习“什么是内能”这样一个抽象物理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摸热水杯,点燃火柴,搓手体验到热,宏观感知到内能(热能);接着通过加热试管中的水冲开瓶塞现象展示气体有做功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内能是一种新的能量;最后通过复习分子动理论,结合展示弹簧振子并与机械能类比学习理解分子内能的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少了老师空洞无效的反复讲解,多了学生的自主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帮助或检测。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后的满足,大大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和复习课,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大家聆听“小教师”讲解,即便出现质疑也能通过共同探讨互助解决。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学生自然开始享受这样的机会,从中教师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意识突显,学习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学生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带着问题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学会在体验中获得发展,在思考中生成智慧,这样的物理课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二、带着着问题深度探寻培养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很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方式会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随着知识的深化,综合性、应用性加强,问题积累多了,一些同学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学生的物理兴趣可能会淡化,甚至乏味无趣。为避免学生出现“退坡”现象,教师必须重视过程教学。“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获得积极、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培养巩固学生的物理兴趣。

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近处书本上的字,伸直手观察窗外景物或远处的人,发现成像的不同,帮助提出想了解或探究的问题,引出课题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紧接着让三个学生分别拿着白炽灯、凸透镜、白纸屏,用白屏接收灯丝的像,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灯泡到凸透镜距离的变化、光屏位置的变化及接收像的特点。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猜想成像与什么有关,同时更为后续光具座上实验作铺垫,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如何改变物距,如何移动光屏接收像,另外使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不仅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用光屏接收。最后給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小组合作,学生讨论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通过交流明确完善探究的具体方法步骤、要记录的数据及现象。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如像偏离光屏中心的问题、烛焰清晰像位置的找寻,乃至烛焰成像不稳定改进问题,在实验中尝试解决或在交流过程中共同解决,分享方法经验。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经历思考、操练、观察、交流、概括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不断反复提升实验方案,既训练求同思维,又培养了求异思维。另外,在平时多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可以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巩固学生的物理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发展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与发展。若将学生置于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环境中,能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自发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的心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让知识指导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提供学生深入生活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经久不息的物理兴趣。

在“噪声及其控制”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声的产生、传播过程、人耳处三大环节出发了解控制噪声的方法,鼓励同学们“考察家庭或学校周边环境噪声来源,提出控制噪声的有效方案”。这样的活动避免了学生对问题的纸上谈兵、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物理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突出了物理的人文价值。当学生深入调查后还会发现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促使他们利用自己所学去解决,更能帮助他们提升个人文明素养,懂得去关心社区及城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显得有血有肉,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发展成经久不息的间接兴趣,学习也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高质量的、有效的物理教学就是指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教学,它要基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突出观察和实验,应遵循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物论理。学生要发展,就必须让其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在物理教学中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参与,去体验,从而使教学效率更高。

总之,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体现生活情境性、教育价值性、瞬间显示性等动态生成性特征,灵活机智地激活、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把每节课都看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新形态,以不断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学生主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