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治未病思想探讨掀针疗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作用

2019-04-11波张霞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亚健康脾虚中度

郑 波张 霞张 巍

(1 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200;2 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辽宁 大连 116200)

小儿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虽无病,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以“脾常不足”这种先天性生理特点为主因,导致小儿营养不良,我们称之为脾虚型亚健康状态[1]。充分认识到小儿“脾虚”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这种病前状态,可有效地预防小儿疾病的发生,这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为此本课题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应用掀针疗法对脾虚质亚健康状态儿童进行调治,有效改善小儿“脾虚”状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中医科符合小儿脾虚型亚健康诊断标准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 19例,女 16例; 年龄 1~3岁 17例,3~7 岁 18例。对照组,男 21例,女 14例; 年龄 1~3岁20例,3~6岁15例。2组一般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纳入标准 (1)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对“亚健康”的判断标准[2]和《小儿脾虚证诊断标准》中“小儿、脾虚证”的中医诊断标准[3];(2) 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者;(3) 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2)未排除因其他系统疾病导致营养不良者;(3)依从性差,难以坚持本研究治疗计划,影响疗效评价者;(4)患儿穴位皮肤有破溃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给予患儿饮食行为、膳食分析干预等,纠正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患儿,调整饮食结构等。

1.5.2 观察组 在常规综合性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掀针(由日本生产,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代理销售)治疗:埋针足三里穴。患者取坐位,用75%酒精消毒选穴部位。取长约0.6~1.2 mm(根据患儿肥瘦选择合适长短的掀针)的掀针,拆下密封纸,用拇指和食指挟紧其中一半剥离纸和胶布,将它们一并从另一半剥离纸分开,并从塑料容器中取出,将针直接应用在已消毒的皮肤上,按压粘附扎好,除去剥离纸,将胶布压好以确保粘附稳妥。留针3 d,留针期间患者需配合自我按压埋针穴位,每天早、中、晚各按压3 min。治疗4周。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2002)。 (1)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7 证候评分标准 主症:食欲不振(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 3分);大便失调(泄泻或大便不爽)(无 0分,轻度 1分,中度2分,重度 3分);面色无华或萎黄(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形体消瘦(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次症:肢倦乏力(无 0分,轻度 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脘腹不适(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口流清涎(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自汗多汗(无 0分,轻度 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行 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1结果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主次症候积分比较 表2结果表明,2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积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对照组 35 7.89±2.50观察组 35 7.97±2.98主症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次症评分治疗前10.17±2.60 8.80±2.11*10.20±3.19 6.54±2.59*#6.97±1.90*5.54±2.2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污染、竞争的加剧,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出现机体功能、适应能力和活力的减退,但是又达不到医学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中医虽无“亚健康”这一术语,但是对它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治未病”的概念,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刺热》云:“病虽未发,见赤色刺之,名曰治未病。”历代医家对未病理论均有论述并于实践,而这里所讲的“未病”[6]也即是现在所讲的亚健康状态。脾虚是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证候,它是亚健康状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加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虚则正不胜邪而病进脾旺则正胜邪退而病愈。故亚健康的防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适度劳逸、调摄情志、谨慎起居、合理饮食等养生调摄之术,形成了食疗、药物治疗、推拿、针灸等多种调治方法。《灵枢·逆顺》中记载了“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此之谓也。”这论述了“上工”应着眼于亚健康阶段进行针刺调治。揿针是临床皮内针的一种常见类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针灸针。掀针疗法属于“埋针法”,与古代的“静以久留”意义相似,是把揿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中医疗法,揿针可以起到不断起到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激发人体正气的作用。本研究选用足三里。足三里穴不仅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重要合穴,还是胃之下合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合治内腑”的论述,足三里可以治疗脾胃病,同时它还是补虚要穴,能够增强或促进机体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足三里的预防保健作用有记载,历代医家对这个穴位都十分重视,《灵枢》中写到:“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四总穴》中记载:“肚腹三里留”《医学入门》云:足三里“上中下三部,无所不治。”《千金翼方》云:“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外台秘要》曰“若要小儿安,三里常不干”,足见足三里穴祛病保健功能广泛。现代大量研究表明,足三里穴防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五官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等疾病均有疗效[7]。足三里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8]。研究亦证明:刺激足三里穴,可通过多个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9]。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采用揿针足三里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治疗后治疗组患儿主症及次症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了基于“治未病”思想揿针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脾虚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亚健康脾虚中度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小米手表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