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及其现代启示

2019-04-10周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

周虹

摘要: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日常饮食反映了出来,除了有平民日常饮食中的饮品和菜肴名称以外,更反映了很多食俗与食礼。通过对《儒林外史》中饮食习俗的研究,可以窥探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体现饮食文化品位,其中很多饮食品种至今仍然可以开发,能够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探讨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儒林外史》 饮食习俗 现代启示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饮食,在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中,就如实描写了当时社会底层平民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和往来酬酢。其中饮食品种繁多,不仅有正食、辅食与汤羹,还包括了茶、酒等。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儒林外史)冲的饮食习俗,我们需要从日常饮食、年节饮食和人生礼仪、宗教饮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

(一)日常饮食

《儒林外史》中日常饮食分为自家饮食与待客饮食两种,通常平民自家饮食非常简单,因为当时社会经濟水平不高,所以饮食目的在于果腹,大部分是素食,而有钱有势的乡绅、士人等在自家饮食中会出现荤食。很多贫寒士人生活条件较差,饮食很简单,经常会出现吃不饱肚子的现象。与自家饮食不同,待客饮食则显得较为丰盛,如第二回薛家集的人在聘请周进时,就算不是山珍海味,但是在乡间也是极为丰厚的,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第四回佃户何美用火腿招待僧官时,书中写道“吊在灶上,已经走油了”,这里可以看出底层平民生活的困顿。所谓“走油”,即腊月的腌鱼腌肉在进入清明节后,因为时间较长,温度较高,将出现变质,很多油脂受到氧化的作用,会产生不能食用的部分,如鱼肉表面出现有刺鼻味的暗黄色物质,不过在清洗后可以食用。这种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平民腌制鱼肉后舍不得吃,只在待客时食用,时间一长就走油《儒林外史》中很多地方都描写有这种现象,这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饮食现象,其与底层平民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并在数百年平民生活中都存在。吴敬梓鲜活、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平民的这种饮食习俗,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但人们即使再贫穷,也会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乡风和乡情的淳朴。

(二)年节饮食

《儒林外史》中也反映了很多年节饮食,主要有春节、端午节和重阳节,不同节日中饮食也不一样,如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不仅非常隆重,习俗也众多,持续时间较长。在中国,人们普遍看重春节,辛勤劳作一年后在春节能够放松,亲朋好友在相互走动与串门中增进感情,在饮食上也有很大改善,也有很多特定节日食品。人们在春节除了能够满足自身食欲以外,精神上也能得到慰藉。春节有着丰富的饮食,食品有年糕、饺子和元宵等,饮品有春酒、元宝茶等。每当除夕到来,人们都有吃年夜饭的习俗,食品种类非常丰富,有荤有素,包括鸡、鸭、鱼等,寓意着吉祥与年年有余。年夜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是其他时候无法与之比拟的,不过对于贫苦人家来说,经常吃不饱饭,也别提鸡鸭鱼肉了。第十一回中描写杨执中家的情况,过年时没有柴米,我们不难想象其悲惨状况。吃完年夜饭,第二天将拜亲访友,会留客喝年酒,且个人身份和地位影响着喝年酒的频率。第二回中夏总甲为炫耀自己有头面,逢人便说“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进入重阳节后,人们一般会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尤其是很多文人士子会进行登高雅集等聚会。如第四十六回在重阳节当天,庄濯江邀请了很多南京名士一起过节,当时的场面是:“庄濯江收拾了一个大敞榭,四面都插了菊花。此时正是九月初五,天气亢爽。各人都穿着袷衣,啜茗闲谈。”即使吴敬梓没有详细描述饮食种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三)人生礼仪、宗教饮食

《儒林外史》中经常描述婚姻、生日寿庆和丧葬仪礼,饮食自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第十回蘧公孙与鲁小姐的婚礼中,因为女方为官宦人家,礼节仪式自然不会太简单,但是鲁编修是“穷翰林”,财力也仅仅好于一般平民,住的老房子,婚宴当天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如老鼠受惊吓掉进燕窝汤中、乡下小吏打泼粉汤等,猪肉心烧卖、鹅油白糖饺儿和索粉八宝攒汤等食品被打得稀烂,不能食用。对底层平民来说,也非常重视婚姻仪礼,不过由于经济状况较差,整体上会显得很简单。在民间婚俗中,男方聘礼主要为衣服、饰品和食物,其中食物主要为茶,其来源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寓意着婚约只要缔结,则铁定不移,不能反悔。后来“茶”作为一种礼仪饮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有茶叶以外,还有婚俗中的“茶”。如卜老爹家为“料理些镜子、灯台、茶壶和一套盆桶,两个枕头,叫他大儿子做了一担挑了来”,而牛浦使用“几大块肉,两个鸡,一大尾鱼,和些闽笋、芹菜之类”招待客人,这与鲁府相比,就显得非常简单。

二、《儒林外史》中饮食习俗的现代启示

(一)尊重传统。又受外来影响

数百年来人们日常饮食有了显著变化,不过总体格局差不多,在家居饮食中以往为粗茶淡饭,现在则更加丰富。人们不仅可以在家里烧食,也可以在外用餐,特别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快餐业发展十分迅猛,饮食除了有本土特色快餐以外,也有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待客上菜肴也越来越丰富,城里人一般愿意下馆子,而在年节饮食上,由于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儒林外史》提到的春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节日饮食,逐步受现代人关注,饮食种类也更加靠拢于传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也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年节饮食中增加了一些外来品种。如随着人们过圣诞节热情的持续高涨,饮食品种也很多取自于西方,表面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体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儒林外史》中对于人生礼仪饮食的描写,有的一直传承到今天,如寿宴、婚宴等,当然这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外来文化色彩,如蛋糕在寿宴上就属于必不可少的食品。

(二J注重健康与环保

现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科学化,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口福之乐,更注重饮食的健康与科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长寿。如《儒林外史》中出现的腌鱼腊肉,因为含有大量的盐分,对健康不利,极易造成心脏、肠胃等疾病,所以现在的人很少食用。对酒来说,医学角度上其对人体健康有益,不过不正确的饮用也会带来危害,如嗜酒、酗酒等将损害健康。对于杜少卿等的豪饮大醉,现代人普遍不认同,很多都意识到酒精的危害,因而变得少饮酒、饮低度酒,甚至是不饮酒。当前我国人口不断增多,科学技术也更加先进,饮食原料也变得更为丰富,不过也造成了生态问题,容易引起各类疾病。人们对于饮食原料的摄取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不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且饮食也变得日益多元化,环保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礼”化成“俗”,追求科学的“精洁、清香”

古人非常注重传统礼仪,特别是统治者以程序、礼仪等让人们形成较强的尊卑观念,以此让自身的统治得到维护。现代社会更注重平等、民主与自由,亲朋好友之间可以坐在一起进餐,不用拘礼,而礼制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现代宴席上,好的座位一般会让给老人或客人,这反映了我国独有的食礼,且与传统封建社会的尊卑不一样,其主要是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现在人们在饮食习俗上没有了以往的繁琐酸腐,而是“礼”已经化成“俗”,融人人们日常饮食之中。从饮食品位上来说,现代人开始追求“精洁、清香”,不过也有了很多科学卫生标准,在《儒林外史)冲古人在饮食上注重“精洁、清香”,比如生长多年的老鸭、埋藏多年的陈酒、隔年的陈茶等,让人产生一种食料存放越久越好的感觉,不过这对人体健康并不好。因此我们除了要关注色香味俱全,让自身饮食感得到满足以外,还要重视人体健康需求。

三、结语

总之,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丰富的饮食,不仅种类多,且习俗等各有差异,主要包括日常饮食、年节饮食、人生礼仪和宗教等特点饮食习俗。虽然《儒林外史》创作于两百多年前,但是里面描写的很多饮食习俗仍然流传至今,其饮食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很多启发。因此,我们要深入品读《儒林外史》,除了要从中窥探明清时期的饮食习俗和吴敬梓饮食思想以外,还要从中获得启示,找到更加健康科学和符合传统文化的饮食之道。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清代优贡制度下的“辩才”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从匡超人的形象变化看《儒林外史》的主题
儒林中的“美”与“丑”
从《儒林外史》看科举制度下学儒的生存百态
试谈小说情节素材的文本解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