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公益类项目的实践探索

2019-03-28张劭炜陈镜宇王晴边新梦张博徐吉星张健强杨上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互联网

张劭炜 陈镜宇 王晴 边新梦 张博 徐吉星 张健强 杨上

摘 要: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和“双创”时代背景号召下,“互联网+”公益创业成为大众广泛认识和认可的新趋势,“互联网+”公益更加透明化和大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公布,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将会进入一个“有法可依”的崭新时代。本文在对公益创业的内涵和背景的深刻认识下,针对现有公益网络平台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以河北金融学院“蒲公英公益网络平台”为例,提出“公开透明,途经多元化”的方法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实践。此平台依靠广阔的市场需求、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弥补市场现存软件平台的不足,预期发展前景良好,对现有网络公益平台的改进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3.037

1 公益创业的内涵与背景

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公益创业应运而生并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但对其具体定义还没有一个定论。总结来说其根本内涵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企业通过不断满足社会需要来提升自身的价值;二是非盈利组织和机构通过变更其运作模式来提升自身价值。

但是就其狭义的说,这类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即其创办主要目的为推动某个具体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的实现,而非利润最大化。从广义上来讲,其盈利主要用于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都可以认为是社会企业。总而言之,为以创造社会利益为主要目的社会企业,其宗旨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纯商业企业有根本性的区别。创造社会利益,树公益之风,这才是社会企业应该做的。

公益创业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慈善事业也与互联网慢慢地结合起来。“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几乎所有领域,“互联网+”慈善也崭露头角,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但由于“慈善”的特殊性,资本对该行业的介入较低,缺少商业手段推动的慈善事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生态圈”,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业态还未形成。“互联网+”慈善,目前主要在“筹款”“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招募”存活着某些应用,缺少一个高水平的公益慈善整合平台。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如此稳健迅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一轮浪潮中成功挂上了“互联网+”这个风帆,它催生了新动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成为发展主动力,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从而有效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互联网+”是最大的共享经济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互联网+”作为新事物,它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趋利避害并从两个方面细心呵护这一新动能。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回答记者问是如实说道。下一步我们还要采取推动“互联网+”的许多新举措,比如说过去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我们还要推进“互联网+”来拓展“智能+”,把它和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向前发展,既快又健康。当然,对如何推动发展,既要符合发展规律,又尽量不要让传统思维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2 现有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慈善事业也与互联网慢慢地结合起来。“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几乎所有领域,“互联网+”慈善也崭露头角,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但由于“慈善”的特殊性,资本对该行业的介入较低,缺少商业手段推动的慈善事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生态圈”,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业态还未形成。随着互联网这扇大门的打开,慈善在实践中却不乏漏洞。

首先,平台混乱,责任不清,特别是事先审查和事后监管的程序。微信可以通过赞赏筹款,但微信到底有没有作为筹款平台的资质呢?类似于轻松筹等等这些可以公开筹款的平台,能不能对有实质性重要事项的审查承担责任,是否忽视了设置对事中事后的必要监管程序。

其次,举慈善之旗,谋商业之利。这在众多互联网众筹中都有所体现。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脑瘤患者,在众筹平台上筹集到了九万多元,但是之后却被扣除了2%的平台费用。把慈善作为挣取利润的工具,这并不是慈善应有的作用,也让众筹平台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

互联网虽然为慈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个体如何利用正规、有效的平台合法、合规、合理地寻求社会帮助,是慈善在互联网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慈善集爱心、道德、商业、法律为一身,但归根到底,慈善最根本的是人性的关爱,人性的关爱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有或者没有互联网也是存在的。互联网担负的使命应该是帮助我们打破时间、地域、文化、语言的障碍,让人性的关爱可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

3 基于“互联网+”的蒲公英网络公益团队创业实践探索

河北金融学院“蒲公英网络公益平台”一直秉承“蒲公英,无限帮助,无限爱心,无限希望”的理念。在公益行业中率先提出“公开透明,阳光奉献”的服务理念,从而在帮助需求者与帮助者之间搭建一个公平、安全、良好的沟通协商平台,达成三赢的局面。

本项目集移动客户端与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于一体,凭借完备的功能、便捷的服务、透明的反馈和人性的理念打破传统公益软件平台的“黑盒子”,旨在建立一个透明反馈、信息公开的公益平台,为社会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及时、适宜、快速的帮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与他们携手渡过难关,并借此宣传慈善,发扬慈善,在社会中传递慈善的精神的正能量。平台主要涉及两种用户群体,慈善捐款与公益众筹、志愿服务、贫困地区支教、公益寻亲四个服务模块。

该服务主要针对两种用户群体,一种捐助群体,另一种是被捐助群体。捐助群体主要由政府慈善机构、红十字会、教育机构、国家部委单位、医疗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群体等。被捐助群体可以是个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弱势群体、走失群体等。性质不同的用户所登录的界面和获得权限也会有所区别,对于每一个使用者我们都将采取实名认证,以防传递虚假信息,携手为每一个捐赠者(组织)展示所有求助者详细真实信息,求助需求,所在地点以及截至时间。每一位捐助者(组织)都可以筛选适合自己的救助对象并加以援助。被捐助群體通过注册登录后将会填写一个表格,有关自己的真实信息,所需要的类型帮助,提交后,我们会对其进行审核考察,确认无误后将会发布出去。

我们涉及到四个服务板块:

第一,慈善捐款与公益众筹。蒲公英公益平台会不定期协同一些公益机构在网络上发起类似于“光盘行动”“关灯一小时”的公益活动,号召大家一起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发扬公益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每个人都参与、传递着公益的精神。平台也会在网上发布救助信息,采取自愿报名与主动帮助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受助群体。平台全天候接受困难朋友的求助,也会时刻关注社会动态信息,实地寻访困难群体,在接收到求助信息后,平台将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对求助人进行实地调研参访,评估需受助情况,撰写“受困评估报告”,并与受助者的真实信息一同上传至平台公示,进行善款筹集。在达到既定时间或目标数字后,将由专用账户将善款交送给求助者,并会有专人评估善款的使用情况,撰写“善款使用报告”,并将善款或物资使用情况反馈给捐赠者,以达到更好更快帮助受困者的目的,并进一步将个人筹资合法化,既让爱心献的“精确透明”,又让爱心献的放心。

第二,平台将会成立自己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并积极与社会上现有的志愿者组织或有意加入志愿服务的个人相互合作。初始阶段,我们可以积极与保定地区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合作,关注社会热点信息,寻找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并进行评估后,在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并在平台设立专栏,实时上传志愿服务相关图片、视频信息,让社会公众实时了解志愿服务动态,并有助于扩大平臺影响力。

第三,平台为有心支教的教师,大学生提供一个信息的获取平台,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在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从而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支教岗位。同时需要教育资源的学校、地方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这样既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热情,也有利于促进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

第四,平台将发挥互联网公益的力量,提供寻亲服务,与有帮助的人联系,进行审核,将其提供的信息发布,凝聚各方力量,包括民政部、公安部、志愿者和广大热心公益的民众群体,并召集志愿者进行寻找,帮助大家实现与老战友重逢的愿望,与走失拐卖孩子团聚的愿望,帮助更多人圆自己的寻人团聚梦,让心不再等待。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改善现有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现象。

所有在本平台开展的公益慈善捐款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支教活动、公益寻亲等公益事业,平台都将对项目进行后期影响评估,追踪关注“后志愿服务时期”受助群体的生活、工作情况,根据不同项目确定相应的关注时长,以更好的评估影响效果,并撰写评估报告,将后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在平台上进行公示,让志愿者或捐赠者能够了解在志愿服务结束后或在捐赠款帮助下,受助群体的生活、工作等情况。既能让社会了解在我们的能帮助下,受助者的情况是否改善,扩大平台影响,也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的服务进行评估,为以后提供更好的服务积累经验。

4 结语

现今时代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发展势头猛烈,“互联网+”公益的效益将不可估量。与此同时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在此形势下,“蒲公英公益网络平台”作为大学生公益类创业的产物将对现有公益网络平台的改进优化,对促进慈善事业全民化的发展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Dees J G.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tributed from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unders Working Group,1998,(5):95-104.

[2]胡馨.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02).

[3]唐亚阳等.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李科举,刘玲.基于创业实训项目的创业教育新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4-26.

[5]刘东静,梁海志,韦金秀,林海颖,黄欣琪,潘莹瑛.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实践与探索——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小蜡笔爱心公益团队”为例[J].文教资料,2017,(12):126-127.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互联网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