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语.微故事”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讨

2019-03-27龙红梅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习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众化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政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习语.微故事”的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习语.微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众化;实效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及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教学任务,笔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运用“习语.微故事”的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

“会说话的人,只言片语也能说服别人。一个人的说服力决定了事情的成功或失败。”良好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图画、音符、视频等各种形式)不仅能生动地表述观点、表达思想,而且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提升语言的说服力和向心力,从而提升思想的凝聚力及感召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中国梦、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新的觀点和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等书籍已出版,但还是较“高大上”,不能完全适合在高校课堂上使用。“习语.微故事”案例集里收集的案例,以科学真理、真挚情感、真实近人、真诚期待的叙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入眼入耳”,而且“入脑入心”。在高校思政课上融入“习语.微故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发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习语.微故事”蕴含真理,坚定信仰,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校肩负着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重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首先要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说服人,才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习语.微故事”的案例蕴含着众多科学真理。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习语.微故事”更能以理服人。“概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要讲清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例如通过“习语.微故事”案例集中习近平在党十九大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一重要内容。从历史和现实的反复证明中,明确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习语.微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到晓之以理,为师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搭建起一座桥梁,更坚定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二、“习语.微故事”流露真情,引发共鸣,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向心力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生命力之所在。高校肩负着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重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拥护要建立在情感的“共鸣”上。只有用真情感染教师、感染学生,引发师生“共鸣”,才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向心力。

“习语.微故事”的案例流露着真挚情感。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习语.微故事”更能以情感人。“概论”课教学,不但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从情感上认同这些理论,进而拥护在这些理论指引下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例如在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维护者”这一内容时,可用上“习语.微故事”案例集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师生一致认为这段话形象生动,凸显了中国的自信与大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被师生高度认同。

“习语.微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到感之以情,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师生的距离,更坚定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向心力。

三、“习语.微故事”彰显真实,激起实践热情,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运用结合起来,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高校肩负着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和时代品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实践导向,立足现实。只有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讲真话讲实话,做到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才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

“习语.微故事”的案例彰显真实,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习语.微故事”更能以实化人。“概论”课教学,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更要求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理解“扶贫攻坚战的工作方针”时,用上“习语.微故事”案例集里,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等等。有了习语这些简洁、准确、精炼的叙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更能激起师生积极投身于这场实践的热情。

“习语.微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到化之以实,更能感受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期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从而更坚定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实践,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

四、“习语.微故事”满含真诚充满期待,激发自信,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高校肩负着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重任,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源于“四个自信”。只有用真诚的期待,激发师生自信,才能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凝聚力。

“习语.微故事”的案例满含真诚和期待,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习语.微故事”更能以诚育人,增强师生自信。“概论”课教学,不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更应以一种自信的气魄,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例如“习语.微故事”案例集里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些充满豪情的话语激发师生对我们民族、我们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被师生从心底里接受。

“习语.微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做到育之以诚,激发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更坚定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美]希恩.语言的力量.童欣 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3]曹银忠,马静音.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风格特色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2)

[4]禤福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四个全面”有效“三进”研究[J].广西教育 2016(1)

基金项目:2018年度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高校以‘习语.微故事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SKLY2018-12)

作者简介:龙红梅(1977-)女,汉族,广西融安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习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