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今字

2019-03-27孙嘉明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关系成因概念

摘要:所谓古今字主要是指在表述某个相同意义上,形体不同、音同或音近,先后出现于不同时代的字,时代在前的为古字,时代在后的为今字,其是一种“历时同词异字现象”。古今字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对于古今字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文献资料的效率。本文将从古今字的概念、关系以及成因三个方面入手来浅析古今字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古今字;概念;关系;成因

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都发生了变化,正如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所言:“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1]这其中,古今字就是汉字发展变化的一个例证。熟悉古今字对于我们阅读古代经典著作是大有裨益的,清代学者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一书中曾言:“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2]因此,我们今天对于古今字的分析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古今字的概念

古今字这一术语最早是由东汉经学大家郑玄提出的。据《礼记·曲礼下》载:“君天下曰‘君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3]逮至清代,对古今字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有“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4]这样的说法。而同为小学大家的王筠在《说文释例》卷八中这样看待古今字:“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5]到了现代,对于古今字的定义更加精细化。裘锡圭先生在其《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认为古今字:“也是跟一字多形现象有关的一个术语。一个字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前后。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6]而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认为古今字的出现是由于上古时期汉字“兼职”的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意义而造成的。综合分析上述诸家对于古今字的定義,我们可以对古今字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存在某一个兼具几个概念的字,后来为了将这个古字所兼具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区别开,特地造出一个或几个新的今字来承担原字的一些义项,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此即为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关系

(一)古今字的字形关系

古字与今字的字形绝大多数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字往往是在古字的形体基础上演变而来。即“绝大多数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造字现象。”[7]细分之,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的字形关系当有以下几种:

1、古字增加偏旁形成今字。

通过对古字增加偏旁以形成今字的情况在古今字中比较常见。如“敖”与“遨”。《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此处的“敖”为游玩之意,今字“遨”即为承担古字“敖”游玩之义而造的新字。又如“冥”与“溟”。《庄子·逍遥游》篇:“南冥者,天池也。”此处的“冥”即指海,而后来的“溟”字是为承担“冥”字多个概念中的“海”的意思而另造的新字。以上两例皆是古字通过增加偏旁的方式另造今字,这在古今字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字方式。

2、古字改换形符和声符而成今字。

如“说”与“悦”。《说文解字》:“说,说释也。”说有说明、解释、劝说及喜悦之义。查《说文解字》中并未收“悦”字,而在先秦典籍中以“说”字来表示喜悦之义,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来在“说”的基础上改“言”符为“心”符,另造一个“悦”字来分担“说”诸义中的喜悦之义,从而与“说”字区别开。上例是古字改换表意形符而成今字,另外还有古字改换表音声符而成今字的情况。如“撝”与“挥”,《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撝”本来即有指挥、挥动的意思,后来改表音声符“爲”为“军”,另造“挥”字来承担“撝”字此意。

3、古字的写法稍作变化而成今字。

这一种情况的古字与今字在形体上极为相似,只是在细微之处有所变动。如“陈”与“阵”。《说文解字》:“陈,宛丘,舜后嬀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陈”为古字,在先秦典籍中多见,如《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又如《左传·隐公五年》:“陈鱼而观之。”“陈”字引申义为战阵,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后来另造“阵”字来专表此义。古字的写法稍作变化而成今字是古今字字形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亦不常见。

4、古字和今字在字形上并无关联,然而其仍属于古今字。

如“亦”与“腋”,《说文解字》释“亦”字:“亦,人之臂亦也。”本意是指人的腋下部位。因为“亦”常借作虚词,表示“也”的意思,所以又另造“腋”承担“亦”的本义。这类古今字还有“余予”等。又如“要”同“邀”。《史记·项羽本纪》载:“张良出,要项伯。”此处的“要”为“邀请”的意义,这个意义后来被另造的新字“邀”承载,而“要”和“邀”在形体上并没有联系,但仍属于古今字的范畴。

(二)古今字的字义关系。

1.今字表古字本义。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汉字数量较少,故而往往一个字兼表多个意思。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字被人们造出来以承担古字的一个或多个义项,如“孰”与“熟”。“孰”的本义是食物生熟的“熟”,后被借用为疑问代词表示谁。如《说文解字》:“孰,食饪也。”段玉裁注:“饪,大孰也。”“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熟为生熟,孰为孰矣。”可见“熟”是为区别“孰”字而新造的字,并且承担了“孰”字的本义。

2.今字表示古字的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时候时,与字的本义有联系的其余的意义被称为引申义。在古今字中,今字往往被用来指代古字的引申意义。如“取”与“娶”。《说文解字》:“取,捕取也。”“取”字引申义有嫁娶之“娶”,后来另造新字“娶”来承担此义。

3.今字表示古字假借义。

许慎认为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后代学者大多认为假借是六书中的用字之法。在古今字中,有一些今字是为了表示古字的假借义而被造出来的。如“女”本意指女子、妇人。《说文解字》:“女,妇人也。”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你”,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为了分化“女”字的多个义项,特意造出“汝”字来代替“女”专表其人称代词的假借义。

(三)古今字的字音关系

古今字在字音上存在着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在古今字中,人们往往通过对古字增加形符或改换形符的方式造出新字,故而古、今字往往擁有共同的声符,这样就造成了古今字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的结果。而此处所言的古今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专指古音相同或相近。如古字“反”与今字“返”同为帮母元部;古字“采”字与今字“彩”都是清母之部;古字“昏”与今字“婚”皆是晓母文部。因此,古今字在字音上具有音同或音近的特点。

三、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先秦时期,汉字的数量与后世相比是较少的。由于先秦所使用的字数量较少,故而一个字往往身兼数职,表示多个意思,后人为区别一个古字的多个意义,通过另造一个或多个新字的方式来承担古字中的不同义项,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示同一个意义的现象。细分之,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种。

(一)由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这一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如“然”与“燃”。“然”字的本义为燃烧。《说文解字》:“然,烧也。”此义见于《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后来“然”被假借为指示代词,人们为了区别“然”之本义与假借义,就在“然”字的基础上专门为表示燃烧义而另造一个“燃”字,而以“然”字专表假借义。其二是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假借义。如“采”与“彩”。古字“采”的本意是摘取,《说文解字》:“采,捋取也。”后来被假借为表彩色意思,后人为了便于区分,另造“彩”字来承担古字“采”的假借义,而令古字“采”继续表示本义。

(二)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

这一情况同样可细分为两种。其一是古字表示引申义,而以今字表示本义。如“丁”与“钉”。“丁”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是以钉子形象存在的,金文“丁”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而在小篆则象侧视的钉子形状。《说文解字》:“丁,钻也。象形。”由于钉子是坚硬的,因此其引申义有“壮丁”、“强壮”等意义,后来人们以古字“丁”表示引申义,而以今字“钉”表示本义“钉子”。其二是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引申义。如“景”与“影”。“景”的本义是日光,《说文解字》:“景,日光也。”古人发现日光照射在万物上会留下影子,故而引申义有“影子”。如西汉贾谊《过秦论》:“赢粮而景从。”“景从”的意思就是像影子紧随本体一样跟从。后来表示“影子”这一引申义的“景”字写成“影”,而仍用古字表示本义。

四、结语

古今字是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与掌握古今字的相关知识能使我们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上受益颇深。同时,对于古今字的研究可以根据古今字形音义相承相近的特点,进一步研究汉字形音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古代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明)陈第著,康瑞琮点校.毛诗古音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8:7.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4.

[3](东汉)郑玄注,孔颖达疏,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A].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2.

[4](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23.

[5](清)王筠撰.说文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8:270.

[7]洪成玉.古今字辨正[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简介:孙嘉明(1993-)男,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关系成因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