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婴戏题材陶瓷绘画的传承与创新

2019-03-23田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清代

田春

摘 要:在中国陶瓷纹饰中,人物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形象最生动、形式最丰富的题材就是婴戏图。婴戏图在人物画中独树一帜,以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松活泼的格调深受人们的喜爱。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人物画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婴戏题材,艺术特色鲜明,在整个人物图中占很大比重,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种类之繁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因而在采用婴戏题材进行瓷绘创作时,我们应如何借古开今,运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摆脱传统世俗化的审美表现,创作出既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又具有现代风味的婴戏题材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也有利于我们将这一传统装饰题材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清代;婴戏图;陶瓷绘画

一、婴戏图的历史渊源

婴戏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一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其主要表现的是儿童嬉戏、玩耍等画面,人与景、与境巧妙融和,相映成趣,描绘出一片无忧无虑的童稚世界,不仅展现出了孩童纯真活泼的形象特点,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更体现出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

婴戏图历史悠久,早在汉墓中的帛画中就已经涉及到了这一题材;南北朝时期,顾景秀等艺术家也曾创作过此类题材的作品;唐代画家张萱、周昉善画婴童;而五代则是善于描写儿童生活的宫廷画家周文矩,作有《婴戏图》卷、《宫中图》卷等;宋代画坛婴戏题材相对比较流行,画此题材的画家众多,故此时的作品不仅数量甚多,质量也相对较高,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苏汉臣的《婴戏图》《秋庭婴戏图》等作品;元明清时期,婴戏题材的绘画也是丰富多彩,书画家陈洪绶等皆有很多传世佳作,以及此后无数婴戏题材绘画作品,都展现了中国人对婴戏题材的喜爱之情。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马未都曾提到:“人物形象的描绘最接近一个社会的时态。无论画家怎样逃避现实,人物都不可避免地传达了社会的当时信息。人与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实际当中,也可以表现在幻想中,陶瓷上的人物追求更多的是古人的艺术幻想。这个幻想基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及政治态度:生产力在表达古人执著的生活渴望,政治在表达着一个时代的总体风貌。”由此可见,婴戏题材并非是单纯地描绘孩童游戏的场景,更是其特殊寓意的表达,这种寓意是老百姓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质朴愿望,这种浓厚的民俗情结正是原因之一;另外则源于道家“无为、自然”的思想以及明代思想家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思想的影响,认为人心是万物的本源,而孩童是最纯真朴实的象征,是天人合一的代表,加之社会的推崇,因此婴戏题材得以产生并发展起来。

二、婴戏题材陶瓷绘画的产生与发展

婴戏题材的陶瓷绘画也同样如此,历史久远,无论是官窑还要民窑的陶瓷产品,婴戏图都非常多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装饰题材之一。其始于唐,兴盛于宋,明中期至清中叶是鼎盛时期,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逐渐走向衰败。

早在唐代长沙窑褐彩青釉瓷器中就出现了莲花彩带及小孩的纹样,象征“连生贵子”的吉祥意味,出自于民间企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宋代南北磁窑中均出现大量婴戏题材的作品,绝大多数绘于瓷枕的枕面上,以磁州窑白地黑彩的婴戏图最具代表性,多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人物,画面简洁生动,追求意境,富有情趣。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垂钓图枕、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小憩图枕、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蹴鞠图枕以及磁州窑白地黑花双童戏雀图枕等,是宋代社会追求子孙繁荣、祈求人丁兴旺的直接反映,侧重于人文表达,营造出幸福祥和的气氛;明中后期,官民窑中均有较多绘有婴戏图的器物,畫面中婴孩数量众多,追求写意风格,简单凝练,但形象夸张,头大如斗,比例失衡成为其时代的标志,如嘉靖斗彩婴戏图杯、万历青花百子图罐、万历青花婴戏图圆盒等,除了有表现多子多孙的期盼以外,下棋、读书等场景在此时期的加入,也反映出孩童的天性遭到抑制,有种“小大人”的画面感,缺失童真童趣;到了清中晚期,陶瓷婴戏图由抽象转向具象,用笔工整细致,设色华丽,孩童数量众多,但形象大多丧失活泼好动的天性,显得乖巧拘束,造成视觉上的沉闷感。如清乾隆粉彩舞龙灯图瓶、清嘉庆粉彩凸雕百子图螭耳大瓶、清道光粉彩婴戏龙舟图盘等,整体画风有粉饰太平盛世、安逸享乐的意味;到了现代社会,仍有不少陶瓷艺术创作者热衷于婴戏题材的绘画创作,主张真心,取材于真实,取其积极向上的美好寓意以及孩童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形象特点,激发出广大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清代婴戏题材陶瓷绘画对当代创作的启示意义

婴戏图发展到清代,已在瓷器人物纹装饰题材中占有了很大比重,尤其是乾隆后期,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与前代大不相同。下面笔者将从构图、装饰手法、人物形象、内容四个方面概述此时期的婴戏题材陶瓷绘画作品。

第一,在构图方面,此时的作品大多采用散点构图,疏密有致,虚实呼应,但也不乏存在内容繁复的作品,出现了人与景布满画面的拥挤的构图形式,有闹新春者、庆丰收者、舞龙灯者等诸多场景,出现在同一器物之上,场面吉庆热烈,色泽艳丽,可谓雅俗共赏,如《清同治粉彩百子图大盘。第二,在装饰手法方面,形式多样,不仅出现大量釉下青花婴戏图,还出现了釉上粉彩、珐琅彩的婴戏图,如清乾隆粉彩婴戏社火图灯笼尊、清乾隆珐琅彩黄地花卉开光婴戏图瓶、清乾隆珐琅彩婴戏图双连瓶等。第三,在人物形象方面,相较于明代而言,造型比例更为准确,抓住了儿童活泼好动的特征,但是受到衣服褶皱的影响,孩童动作显得比较刻板僵硬,同时受西方珐琅画法的影响,开始追求写实逼真的表现,使用明暗来加强立体效果,以增加层次感,如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勾莲婴戏图折沿洗。清中后期婴戏图,除了模仿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创新,出现“千婴一面”程式僵化的视觉印象,整体上显得不够自然生动,缺少孩子身上本该有的灵性与活泼,如《清光绪青花婴戏图碗》。第四,从内容上来看,吉祥寓意又有了新发展,除了百子图,寓意百子千孙、家业兴旺以外,还出现了五子登科、五子夺魁、婴孩读书、考取功名、麒麟送子等本与婴孩无关的庸俗场景,表现孩童天真无邪的嬉戏玩耍场面的反而越来越少。

四、嬰戏题材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运用与创新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所以陶瓷艺术工作者应保持一颗童心去看待世界,以真实情感去体会儿童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为在他们心中,一朵花、一只小粉蝶、一个风铃都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观察身边儿童的一颦一笑,了解儿童举手投足间的心理,掌握儿童的性情,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孩童的形态特征,从而创作出充满稚趣童真的婴戏题材陶瓷绘画作品。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婴戏题材上的绘画创作,不乏推陈出新者,作品在浓郁的古风中体现出现代气息。

首先,在装饰形式上的创新,采用粉彩与新彩、古彩与新彩相结合的形式,搭配高温釉,整体设色温雅清丽,虚实相生,层次丰富。如李磊颖的“婴戏”系列釉上粉彩作品《放飞》《青草池塘》《舞龙》等,在新彩勾勒基础上,采用大面积粉彩填色,呈现粉润柔和、晶莹隽秀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孩童形象上,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立的个性、情感。人物比例准确,动静相生,一举一动中表现出孩子圆润、丰满、可爱的形象以及纯真的天性。比如李磊颖、张中闻等艺术家在创作此类题材时,一是融入对自己童年的追忆,二是结合为人母、为人父后温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外化,他们都是以自己孩子为创作模特,通过专注、细致地观察与大量的写生,把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融入“婴戏”,作品中塑造出许许多多率意天真、质朴无华的孩童形象,惟妙惟肖。再次,当代婴戏题材陶瓷绘画的造型多样,除了常见的瓷板和传统器物造型以外,还融入现代审美表现,或改良传统器物造型,或创新塑型手法,并结合传统釉彩装饰以及浮雕的线刻表现,古今融合,别有一番意味。最后,在内容上,多表现的是“顽童”形象,展现的是嬉戏玩耍、无忧无虑的童年,孩童情态各异,互相呼应,趣味盎然,有荡秋千、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捞蝌蚪、捉鱼、捉蝴蝶等富有情趣的场景,透过画面,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此意趣横生的画面,观赏者也会动容而被感染。同时,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创作时,更创新性地将民间艺术融入婴戏题材之中,如张中闻对剪纸、年画里的婴戏图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作了“竹林童乐”“乐在其中”“荷趣”等系列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李磊颖创作的粉彩瓷板画《童年游戏》,就是运用了江南水乡的民间艺术品——蓝印花布,她巧妙地将蓝印花布的图案元素点缀在画面中,运用在儿童的服装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发她对孩童之爱、对故乡之爱、对生活之爱。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或多或少地丢失了童心,丢失了与生俱来的那些本真。这类题材的陶瓷绘画极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产生移情,使其在孩子们尽情玩耍嬉戏的画面中去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仿佛置身于儿时的欢乐时光,获得审美愉悦。因而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应永保童心,抛下功利心,以真心去领悟孩子单纯的内心,顺其自然,方能营造出一个稚趣烂漫的童真世界,并且古为今用,从传统釉彩装饰中吸收表现手法,创作出既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又符合当代社会审美情趣的独特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黄承林.明清瓷器上婴戏图的艺术特色[J].上海工艺美术,2009(2).

[3]马未都.马未都谈瓷之纹 天时人事日相催:人物纹(下)[J].紫禁城,2012(6).

[4]黄卫霞.清代婴戏图分类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3(2).

作者单位: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