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LIL模式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ACCA课程为例

2019-03-22林敏思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语言

林敏思

(闽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引言

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深入,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合格专业会计人才需求增加。对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也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引入国际会计职业资格教育,成为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成为该类课程通行的授课方式。学生如何在非母语授课环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关注的研究点。

一、ACCA课程内容与CLIL模式的内涵

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与我国部分高校开展合作,其会员资格认证考试课程也随之被引入。其课程包括基础阶段的会计师与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法与商法、业绩管理、税务、财务报告、审计与认证业务、财务管理;专业阶段的公司报告、战略商业领袖、高级财务管理、高级业绩管理、高级税务、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后四门为选修课程,必须完成其中两门[1]。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为内容和语言综合学习方法的缩写。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笼统的术语,指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学习目标语言。CLIL起源于欧洲,并由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自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大陆广泛推行。该教学法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界限,更注重语言与所学专业的相互融合,通过学科内容和语言学习的整合性活动所创造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及其认知能力[2]。

二、ACCA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ACCA课程授课通常采用原版教材,拟定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教学,强化学生英文思维习惯及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当前ACCA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四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模糊

普通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了会计类课程与专业英语,会计类课程旨在传授会计理论、方法与技能。而专业英语则侧重于英文教学,致力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英文词汇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二者的教学定位明确,课程目标并无冲突。ACCA专业由于其授课教材与专业资格考试均采用全英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然采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模式。虽然在组建ACCA专业前,会通过测试筛选具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学生进入该专业学习,但由于先前的英文教学更倾向于通识教育,而ACCA课程内容则需要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导致部分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会因其自身语言水平导致对课本内容存在理解方面的问题,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同时,在该类课程中,英语作为获取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媒介,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也是课程的重点,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不确定性,课程应着重于专业英语的学习还是偏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任何一方的薄弱,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最终的教学效果,而模糊的教学目标也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ACCA课程属于国际会计执业资格考试课程,既是执业资格教育,其所要求的内容必然与当前会计职业需求息息相关,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以求能够胜任将来的会计工作。我国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除了重视实务操作外,相关会计理论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应了解会计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学科分支及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相关议题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从宏观层面上对专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该领域奠定基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熟悉实务操作的横向层面。但缺乏系统性的会计理论学习正是ACCA课程所缺失的。

当前ACCA课程总共有16门,如果仅是简单地把ACCA的相关课程并入普通会计专业课程,那无疑会导致总学分过多,大大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而,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大纲,将ACCA课程嵌入传统会计课程体系中,替换重复的课程。但由于ACCA课程采用原版教材,依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3],因此部分内容与国内存在差异。虽然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仍保留其特殊性,且我国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法律形式和法律运行方式上有巨大差别,所以在部分账务处理方法、法律条款,税种设置和计算上都存在差异。学生如果在专业学习上仅接触全英文的ACCA课程,便完全脱离了当前所处的会计环境,对已学习的会计知识理解也是简单片面的。其在阅读中文会计教材时,需将中英文术语对照。同时,若在国内从事相关会计工作,会一时感到难以适应,还需重新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目前ACCA课程,特别是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是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英文课本的重点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并辅以例题加以分析,以求能够将专业课知识完整传达,让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快速地理解课程内容。但该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其实质是把专业英语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简单合并后,在同一门课程传授,一方面使得课程内容较多,导致进度缓慢,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中文,在以英文为考试语言的测试中无法适应,降低教学质量。

(四)评价标准片面

针对ACCA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如果仅是片面地以通过ACCA资格考试做考核标准,并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水平。其原因在于ACCA资格考试为全英文的全球统考,该测试既衡量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又考察了其对英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但同时也模糊了评价的结果。具体而言,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英文题目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采用英文表述答题,存在任意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负面的评价。因此该评价结果并不能帮助教师准确具体地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ACCA专业资格考试的应试教育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大学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应更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平衡学生知识结构广度与深度。

三、CLIL模式在ACCA课程中的应用

不少研究证明,如果CLIL模式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跨文化知识的理解,且促进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4]。下文基于CLIL的理念,从四个方面对ACCA课程安排及教学进行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标

CLIL下的ACCA课程,其教学目标应强调英语教学的同时,注重持续性的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打破二者之间的学科界限,将其结合起来组织教学。与传统的专业英语课程不同,英语学习不再是课程的中心,会计学科知识成为教学的基础。但不意味着英语教学在课程中被边缘化,在课程中学生不再被视为被动的语言学习者,而是作为语言的有效使用者[5]。英语成为课堂交流、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思维的工具[6]。英语本身既作为所需学习的内容,也作为学习的手段去理解和思考课程所传授的专业会计知识。该教学目标摈弃了把英语与会计专业课程人为分离的常规手段,强调英语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学生通过英语来获取相关课程内容。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一方面,为了避免以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理念对专业本科基础教育的影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保证全校通识类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并在学分设置上予以保证。在该体系下,学生需要在本科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除本专业外其他主要学科领域的基本观点、思考模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累积了相关知识、学习经验,掌握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更为理性地选择专业成长方向,而不是一入学就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学习。另一方面,设置ACCA课程和原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是现行会计专业课程和ACCA课程的简单增减,而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重组与整合。针对ACCA课程只重视基本概念和具体会计实务基本操作的问题,可在展开该系列课程前,增设以中文讲授的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科系统性和理论基础等做综合、全面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重要相关课题,培养广阔的知识视野,为将来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发展精熟的专业技能打下基础。此外,增设剑桥金融财务英语课程,应对学生在商务英语方面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正式学习ACCA课程做语言方面的准备。同时考虑到国内外会计环境的差异,在原专业课程中保留经济法、中国税制、审计学这三门课程作为先导性课程,以弥补学生因国情不同而导致的相关领域会计知识的缺乏。

(三)丰富教学模式

CLIL模式下的ACCA课程,教师需要利用视觉、声音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适合其目前英语能力与专业认知水平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学习环境。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英语能力,作为学习手段,来接受、理解和思考课程里所传授的会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语言相整合,同时强化语言能力。

ACCA课程教师一般不是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而是会计专业的教师。语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机械孤立地强调英语知识点,而是以专业内容为核心,促使学生主动获得语言输入[7]。因此在教学上,教师仍需督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专业词汇和重要知识点的记忆,这直接关系到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于原版教材中的复杂句型段落,如已严重妨碍到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翻译,再加以点评,加深其印象[8]。此外,教师在课堂上需积极地与学生用英语交流,在讨论、提问过程中,如学生遇到困难,应尽量放慢语速,多使用简单的提示语,消除学生紧张情绪,鼓励其锻炼英语听、说、读能力。

在教材方面,由于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教师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并归纳教材内容的重点。同时考虑到全英文文字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可通过添加辅助的图表与表格,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F4(公司法与商法)、F6(税务)课程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国的公司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虽然学生在经济法、中国税制课程中接触过类似内容。但英国的法律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我国借鉴过大陆法系,而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判例”占有核心的地位,在教学内容存在根本区别。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相关影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二者的差异,再引入课程内容。又例如ACCA课程中的F8(审计与认证业务),其中部分课程内容如审计学基础知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审计师的产生、退选、辞职等也属于课程F1(会计师与企业)、F4(公司法与商法)及中文先导性课程的学习范围,无需在课堂中重复讲述。而除必要理论讲授外,剩余的大量时间则可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综合运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来创新课堂教学。传统的案例教学通常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环境变换的各种有关事实和各方结论,但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完整的工作场景,将学生按人数分成不同的项目组,让其中一个项目组的成员扮演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中的角色,体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内容、职责和权限[9]。而其他小组的成员,则根据场景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已学过的审计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报告,最后由教师的总结和评述,全程采用英文交流。学生通过在课堂活动中的摸索和总结,不仅锻炼了审计实务中所强调的审计职业性判断,同时也加强了CLIL所强调的语言及学习能力。此外,在部分ACCA课程中,也可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取代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比较两国在部分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区别,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四)完善评价标准

在CLIL模式下,对ACCA课程的评价应在以ACCA资格考试这一单一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设计更为具体的多维度形成性测评体系,细化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需兼顾上述二者,且丰富评价形式,而不仅限于笔试,设计渐进式的评价任务。例如,当学习者在进入F1-F9基础阶段课程时,教师可安排个人词汇测试,考察学生对中英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督促其提高预习效率;上课结束后,则要求学生解释相关名词来检查学习效果,这都属于识记层面的测评。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学生语言能力有所进步,并学习了相关专业理论后,则可逐步过渡到如实务操作、组织小组讨论、对抗性竞赛、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较高层次类型的考核[10],同时观察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表现,在交流中评测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兼顾CLIL模式下所要求的专业内容和语言,考核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与国内外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将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引入本科会计教学是专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尝试。但因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课程与传统本科专业教育相比较,存在语言、内容、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一定问题和困难。而CLIL模式则从还原语言习得的社会认知过程出发,通过营造内容、交际、认知和文化相结合的课堂环境,通过综合性教学,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语言化构建,节约了时间成本,提升了语言能力,也满足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需求。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语言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语言是刀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