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
——兼论冰心文化

2019-03-22刘小利

关键词:冰心中华马克思主义

刘小利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既代表着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至今仍然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产生着巨大影响,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活力,就是因为它无论在内容、价值观取向、目标和方向上都与当今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趋同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容上相一致的契合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结合,实现创新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只有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延续其生命彰显其价值展示其魅力,中华文化的发展才不至出现断裂”。[2]人民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指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3]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健康的,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部分,将其融入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强大,而且还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是其融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的影响力越大,越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越能消除国家之间的摩擦,越能促进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没有了根基就没有了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其时代性转化的基础上的,不能僵化、教条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固非简单的从古,自然也不是简单的从洋。一切盲目的传承和拿来都不可取”。[4]

二、正确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辩证关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保证

目前,学术界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与那些腐朽的没落的糟粕文化不同的,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界限,二者都是优秀的文化,都属于中国文化,所以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直接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另一种,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因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平等对话的,完全可以通过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而不需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也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部内容而不应该再包括其他文化方面。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关系要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要用辩证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视野全面来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互区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的地位是不同的,发端的思想体系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是中国梦的思想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血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中的传统文化,没有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是自身内在生发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同时还受到同时代世界文化的影响,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文化。第二,二者有着共同民族性的文化基因,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看来是历史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存在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这时不是把它像垃圾一样的丢掉,而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在方向上的引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防止出现文化虚无主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否认其时代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中国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是代表着中国基因,是时代的瑰宝。因此,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但是要科学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良莠不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要求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同时也不能用传统文化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是现代的源头,现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犯拿来主义的错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和中国发展实际,在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第三、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契合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和一致。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在思想上和精神追求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融通过程中掌握主导性,而且更多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时代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来。

三、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融入文化自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两种平行的文化,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有种错误的理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相互学习和补充、借鉴的关系。这种理解的前提是错误地认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自明的,是确定的文化体系,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不曾间断的统一性文化。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自明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博大精深的一面,但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通过封建文化的形态表现的,文化糟粕是必然存在的;另一方面,中国在近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奴性因素影响,文化落后性也是一定存在的。因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分析、鉴别和重建,优秀和糟粕之间不是有很清晰的界限,深层的优秀文化精神需要挖掘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还要纠正另外一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观点即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原有的文化和引进的文化的关系。这种观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看成是中国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要本土化就需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这种理解之所以错误,因为没有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和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没有国界的,它不属于哪个国家,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内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或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势必造成党内以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进而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最终会葬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集中和最精炼的表达。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

经典文学作品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仍然无法掩盖其熠熠光辉。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冰心文化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及其对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冰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包括冰心人格魅力和冰心作品两方面。冰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点是实现其融入当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冰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点

1.冰心的文学作品中“爱”的价值观是一条红线。在冰心作品中还歌颂了对朋友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国家的爱等,冰心认为有了爱生命就有了价值。冰心的爱的价值观恰恰也体现了追求和谐社会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大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大爱”精神与公民的价值观准则即爱国和友善是相契合的。

2.冰心的人格魅力折射的高尚的道德修养。冰心一生都是以立德修身为其活动准则的。冰心在作品中无不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主题。冰心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无私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和回馈社会。冰心的高尚人格修养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一致的。

3.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冰心有句名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冰心这句话是在1980年生病期间写给小读者的信中写的。当时冰心身体很弱,得了脑血栓后胯骨又摔折,写几百个字都要花上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冰心却幽默地说我还没有感觉到八十已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进步。冰心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内容,是青年大学生在人生道路和职业选择上应该树立的价值观。创新精神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的体现,冰心身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给今天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冰心的作品中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这也是冰心自认为应该肩负的一种使命。冰心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始终初心不改,在新中国成立后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体现,这与冰心把对国家和人民无私的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之情是相一致的。

五、冰心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冰心文化的独特优势,服务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重视和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性特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成果培育和践行过程中要以其地方性特点为主要依据。由于冰心本人的籍贯在福建,而且冰心的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家乡的描写,冰心的纪念场所主要在福建,对冰心的学术研究学者主要也在福建。福建人对冰心的了解和对冰心精神的认同度都很高,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地方性的特点,推进冰心文化的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坚持整体性和协同共进的原则

1.把冰心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性作用也决定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实现冰心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如把冰心“爱”的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题,可以设计成黑板报或者雕塑等形式展示出来,既直观又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设计冰心文化长廊,把冰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通过冰心事迹和冰心文学作品展示给学生参观。总之,校园文化是包含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多个方面之中,不能仅关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需要整体融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把冰心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冰心文化可以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来。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主题结合冰心的案例讲解,也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冰心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分成小组来交流各自的观点后由各组派一名同学来谈谈对冰心时代精神的理解。实践教学可以采取的形式很多,如带学生参观冰心故居、冰心文学馆等,组织有关冰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等。

3.把冰心文化与大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福建有最为丰富的冰心文化资源,为了解和研究冰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来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民族之根,是中国的民族基因,是无论中国人的思维经历多久的岁月冲洗都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对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解读,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来提升大学生乃至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冰心中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吹泡泡
迎“春”冰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寄小读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