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研究

2019-03-22卢志雄

关键词:民办高校制度大学生

卢志雄

(福州理工学院,福州 350506)

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构成高等教育活动的三大主体。而大学生在高校中占绝大多数人员,是高校的主要成员,也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要想发挥、展现其主体性,就应该保证大学生的权利,但事实上,这种权利常常受制于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教职员工的权力关系上。尽管社会对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教职员工的群体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关注,却依然疏于重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这一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直接参与方式

这种直接参与方式指的是大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给他们的各类机会,对高校中和学生个人的利益有关的学生管理活动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多实行直线职能型运行机制,即党政共管、条块结合。常设的事务中心和办公室包括了学生工作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后勤保障等,具体负责学生事务工作。这些部门的日常运作,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在校权益开展的,个人参与高校管理,通常也要经由这几个部门组织协调。

1.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了高校应设立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中所确定的一种非讼救济途径,它主要可以分为学生行政申诉制度与校内申诉制度这两种。学生行政申诉制度指的是学生的合法权益一旦遭受到侵害可以向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进行申诉,并请求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指的是学生对学校的有关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作的有关处理或决定不服、有疑义,或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申请学校按照有关的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处理的这样一种制度。

2.参与后勤管理、后勤意见箱等

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体现了高校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通过意见反馈作用于后勤管理体系的调整,协助提高服务质量,这也验证了高校教育的宏远目标——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共同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方式主要指大学生本人通过在高校的后勤部门进行勤工俭学或者通过竞聘成为监督促进后勤部门提高服务水平的学生代表等。

3.参与选课、评教

选课制通过为学生提供课程清单,学生按其个人需要对课程、教师以及进度等进行选择,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选课使得高校大学生得以安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随着高校逐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学生不但能拥有一定的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进行选择的权利,而且在学习进度上也将逐渐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需要,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学制,对其大学学习的进程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学生评教制度的实施是我国高校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的学生评教是指学生通过利用一系列的评价指标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等。课堂教学作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其教学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学生教学信息员

学校通过聘任学生参与进行教学管理、对教学基本状态进行收集。通过客观的收集所在集体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建议,参与有关的教育评估会议、对高校教学质量网络测评活动进行组织和宣传并加以汇总报告等。作为教学活动信息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教学信息员在宣传工作的同时,如果能够真正地做到反馈学生对高校教学方面的意见诉求,将有效协助教务部门进行信息收集和决策改良,同时也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二)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参与方式

学生组织指的是在高校内部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辅助教学的一种组织。高校学生组织的种类较多,根据大学生组织的构成形式和功能,将其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正式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会、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艺术团以及基层班级等;非正式组织则包括同乡会、兴趣协会等。学生组织是高校内部异常活跃的一类特殊团体,其在学生当中的影响相当之大。

1.正式组织

通常正式的学生组织是高校通过基层行政机制的建立所引导的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模式,一般采用的模式是学生选举产生组织管理人员,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内部的决策和活动的实施。这类组织一般直接设立在高校基层管理部门旗下,由具体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建议,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组织作为学生团体,在参与学校活动决策的建议同时,也定期向高校行政部门进行反馈,起到间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作用。

2.非正式组织

我国高校现有的非正式组织,包括了线上、线下两种群体,这类群体通常由于学生自身的兴趣聚合成群,建立相应的网站或者协会,呈现出“自发创立、自主活动、结构松散、内容实际、成员广泛”的特点,对高校的舆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类组织是学生施展才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第二平台,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才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很大程度作用于学生交际、沟通、创造、管理能力的开发。这类学生组织通常经由相应的程序获得高校的批准,但并不完全受高校行政管理的引导,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信息反馈虽然不能及时反馈到相应的管理部门,但为学生拓展了一个自由的平台,维护学生群体的利益。

(三)通过竞聘(或被选举)学校行政机构代表的参与方式

随着对人才资源的重视,我国高校也开始充分挖掘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学生参与到高校的行政机构中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有效利用学生的管理能力,帮助实施、监督高校管理工作。

1.班委制度

作为高校教学与高校管理的基层单位组织,大学班级也是大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班委成员由本班同学担任,通过班内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考核制度,各个成员之间有其义务和责任,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基层机构。班级委员制不但可以促进班级制度的建立健全,建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还可以辅助辅导员或科任老师进行各类管理和相关教育任务的达成,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班级委员会不但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上传下达的方式对班级同学的各类需求加以及时反馈,便于学生为高校管理积极建言献策,确保高校政令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并顺利实施,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

2.院长助理、团支部副书记和助理辅导员

院长助理、团支部副书记和助理辅导员,由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以坐班制的形式加入到院长、团委和辅导员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来。这类成员通常经由严格的笔试、面试制度,在层层的人才选拔下,最终得以列席高校管理人员会议,负责与基层管理人员相当的高校管理工作,为学生以及学生群体提供相应的办公服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因为有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制约,我国教育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如政府仍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干预和控制高校管理,致使高校管理缺乏一定的自主权,虽然大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体地位和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制约了我国高校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由于办学形式灵活,我国民办高校拥有多样化的管理体制,有董事会一校长负责制、理事会一校长制度、校长—校务委员会制、校长制、教育管理服务公司制这几种管理体制。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有所不同,前者需要自负盈亏、自筹经费,并且直接面向教育市场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民办高校的权力分配架构和领导体制主要根据其出资的结构形成的,并随着民办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该领导体制逐渐自然形成。

这是由于民办高校的招生政策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一旦发生危及安全的事情,就会受到来自相关部门的严厉处罚。故而,民办高校比普通高校采取更为严厉的方式和制度管理学生,以面对来自社会的监督和适应教育市场的运作机制。这种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校所呈现的生命力、高效率与其权力的绝对集中有着必然的联系。民办高校的许多决策并不需要其基层行政人员以及教师等群体的参与,这类人员在民办高校的运行模式下,也受到了高度集权化管理,这导致民办高校管理难以真正地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反映出民办高校管理在权力制衡与监督方面的缺失。

(二)参与形式方面的问题

首先,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机制少并且力量不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中大部分是以个体参与为主,而以学生组织作为主体的参与机制少之又少,虽然已经有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但是这些组织的实际作用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真正能够自发地进行组织,主动联系学校管理体制,并通过制度化、合法化的机制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社团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会本应成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机制,但其作为学生利益维护者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由于学生会缺乏独立性,仍然隶属于校团委,需要接受学校的指导与监督。

其次,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缺乏整体性。这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民办高校均没有制定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统一制度;民办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规范性不强。如学生评教制度,福州民办高校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评教体系规范,对评教的流程、要求、结果、反馈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的几乎没有。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学习管理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民主意识日渐觉醒,其参与高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而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让管理机制得到创新,让管理制度得到更新

受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行政化的现象,应当让大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上进行必要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更新,便于促使管理机制得到创新。通过研究各国在大学发展及社会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发现大学教育和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立足我国经济现状,以我国有关政策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加大对高校的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的顺利构建。自主权上的放权能够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让管理机制得到创新,让管理制度得到更新,就更应该让高校的自主权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各大高校的活力,让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高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来,进而促进高校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让管理进一步合法化

我们应当重视并吸取西方国家大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教训,并引以为戒,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中的有益经验,逐渐地让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让管理更加的合法化,并使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改变了很多大学生的“三观”,而且由于当前高校管理存在着复杂性和管理上的多元化问题比较明显,应当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并将其与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具体现状相结合,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法律法规,以切实保护大学生的有关权利,提高其参与高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转变管理观念,让管理进一步健全化

大学生年轻充满着朝气,其思维活跃,具有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存在着被边缘化的现象。高校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职责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为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当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健全并且落实好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及安排,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确保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有关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让大学生的有关诉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和满足,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上的相关机制。

(四)提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提高其管理参与度

民办高校作为教育者有责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受教育观念,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来,提高高校办学效率。学生的自主管理是高校办学水平的一种体现,改善学生对参与意识的正确认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将对参与高校管理有兴趣的大学生进行合理利用,提高高校管理实效。

其次,高校应提供辅导培训讲座,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参与管理的能力,不论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还是社会工作群体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专业能力之一。民办高校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不仅能提高其学校管理水平,还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帮助其毕业后在就业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和选择权,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率。

再次,完善参与机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民办高校常面对人才缺失、流动过快的问题,合理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利用学生群体的有效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民办高校自身的人才压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与学校共进退。

最后,民办高校应丰富师生互动机制,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促进主体间的互动。民办高校有许多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群体并不能给予大学生群体足够的关注,这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课堂的疏离感以及对课业的漠视。建立师生互动机制,能够确立教师、学生两个群体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提供双方的正确认识,改善管理决策,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制度大学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