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背景下福建省宁德市东冲古镇军民文化园旅游规划研究

2019-03-22林文君

关键词:半岛军民旅游

林文君,方 晓

(宁德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宁德 352100)

一、引言

东冲古镇旅游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1.国内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

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由一号文件可见,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扶持的力度也是空前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2.军民融合背景下东冲古镇建设迎来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宁德市围绕“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结合打造军民融合国际化大港、推进三都澳新区建设,扎实推进三都澳有序开发、融合发展,争取将三都澳开发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而与三都澳毗邻的东冲村,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东冲口建立了海军基地,驻防海军屡立战功。现有宁德边防船艇大队驻扎东冲村,形成了民拥军、军爱民、军地同心、军民融合的优良传统。综上分析,在军民融合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冲口的开发建设迎来了契机。

3.东冲古镇旅游发展条件

东冲古镇拥有着优良的交通、经济、历史文化、古建筑群等旅游发展条件。霞浦县北壁乡东冲村位于霞浦县南端突出部,东冲半岛最末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东冲口历来是闽东地区的战备要地,海上交通咽喉。东冲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整体文化底蕴丰富,主要以海上养殖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养殖鲍鱼年产值约3亿元。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与就业机会。东冲很早就是一个备受重视的口岸,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东冲镇(至今仍有镇长林俦手书的青石碑为证)。在东冲村“柱石”上至今依然铭刻着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917年)福宁州同知史国祥苍劲有力的隶书“雄镇海疆”;当年东冲海关帮办吴仰贵(又说吴光茂)目睹外国侵略者在东冲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并不断倾销洋货,严重破坏我民族工业的发展,而政府又软弱无能,便愤然去职。在离开东冲之前,将自己的满腔爱国情怀抒写成“国货救国”四个大字勒刻在波涛汹涌的虎头岗断壁上,警醒世人不能当亡国奴。东冲主村还有英国建于20世纪初的“海关楼”(当地人称番仔楼),以及拥有精美壁画的临水宫,宫内壁画人物至今依旧清晰,栩栩如生,是保存最完整的壁画群之一。

二、文献综述

在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利好战略的带动下,近年来,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科学研究也不断持续增多。有对各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研究,如尚琴琴(2018)讨论了里山理念视角下的浅山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提出在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通过人地共生、永续经营的乡村旅游发展观,挖掘在地景观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观。[1]沈中健(2018)研究了在体验经济视角下,分析了我国山地村庄旅游发展的障碍,提出了山地村庄旅游发展的思路,并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相对应的用地布局、环境整治、风貌营造及产业提升等方面策略。[2]刘红梅(2017)研究了以渝东南地区为例,采用GIS技术和计量数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间乡村旅游景点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3]江燕玲(2017)通过解构农用地多功能性与乡村旅游辩证关系,设计了“农用地多功能性—村域乡村旅运营模式”联动引导决策体系,并对重庆市九龙坡区25个行政村进行实证分析。[4]黄炜(2017)从武陵山片区中抽取六个代表性村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供给系统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动力的核心引擎。[5]于霞(2016)分析了乡村旅游的资源特征及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6]龚有坤(2015)运用共生理论对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进行思考,提出理想模式是构建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的模式。[7]

本文主要从军民融合的角度研究滨海渔村东冲古镇的规划模式和规划定位,规划设计内容,对于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三、规划原则

(一)立足全局,协调发展

以《霞浦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霞浦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为上位规划指导,立足霞浦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整体发展态势,对未来东冲村空间形态、业态发展做深入全面的规划研究。

(二)实事求是,理性规划

坚持东冲村发展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以区位为本、以资源为本,理性规划,创造良好的旅游、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打造国家3A级乡村旅游标准的旅游目的地和基础设施服务。

(三)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坚持理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东冲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滨海风光、海岸线资源、军旅文化、渔家生活生等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村域空间建设和拓展过程中,进行合理严格的生态测算,创造优美乡村居住环境,做到旅游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四)渔乡本色,创意发展

东冲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立足于沿海渔村本色,面向三都澳,依托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整合滨海渔村资源,对乡村旅游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创意设计,创意发展,朝建设半岛滨海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滨海渔村目标前进。

四、规划内容

(一)规划区目标

建设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南端的融村落风光、海滨风光、自然山水、口岸文化为一体的滨海魅力度假渔村,促进口岸渔村建设和滨海渔村旅游发展建设互动互融,鼓励和保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并从中获益,逐步将东冲村建设成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闽东滨海乡村旅游代表品牌。整治闲置的军事设施,在征得军队管理高层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废弃的军事设施(主要是房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军事主题的观光、体验旅游。

(二)规划区总体布局结构与形象定位

总体布局结构:一体两翼,海陆并进

1.一体两翼

一体,指军旅文化园板块,发挥信号台、丛林、东冲口、一期工程的资源优势,开发军旅文化景观和军旅文化体验活动;两翼分别是:军民同心板块,以东冲主村为主,建设交通集散地,沟通区内外,集中布置军地一家参点(“国货救国”题刻、东冲小学、红楼、东冲主村)和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码头、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商业街、旅游民宿等),辐射整个旅游区。康体健身板块,以麒麟山和老头山为主体,充分发挥大澳海湾、沙滩等资源优势,开展滨海体验、垂钓休闲、登高望海等康体休闲活动。

2.海陆并进

陆上交通线:以滨海路(东冲段)结合县道和村道为陆线,串联东冲村、下仕塘、澳里、沙塘村等村落,以渔家、渔村、农村农业为主线,将军民同心板块、军旅文化板块、康体健身板块贯穿其中,并成为各类旅游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线;海上交通线:以东冲村沿海码头、渡口的航海线串联“国货救国”、军民同心板块、军旅文化板块、康体健身板块,成为整个景区的游览主线。海陆并进的两条交通线,形成蜿蜒伸展的珠链,把东冲村各个景区景点串联其中,甚至外延到东冲整个半岛的景区景点。

3.规划特点

即以两条景观线(滨海路景观线、东冲村沿海航线)串起三大片区(西区——军民同心板块,中区——军旅文化板块、东区——康体健身板块)。西区军民同心文化体验旅游,中区军旅文化体验旅游,东区滨海山地康体旅游;西区以改造整治为主,中区以开发建设为主,东区以保护控制为主。

(三)旅游项目与景点规划

1.陆线——滨海路景观线

项目规划:在下仕塘村入口处设置村标,并设置宣传栏(村庄简介、导览图、下仕塘风光照片);沿村主干道两侧房屋进行立面整治;澳里进村两侧田园,进行农业景观整治,规划用地,分区种植(黄瓜、丝瓜、南瓜、猕猴桃等爬藤蔬菜、水果;地瓜、马铃薯、萝卜等地下茎植物;向日葵等观花、采果类植物),开辟步行道,种植区围以篱笆,间或布置蔬果景观。在山林地带,种植樱花、杜鹃花、野牡丹等观花植物,形成季节性景观。保护沙塘村渔村石屋民居,加强院落景观修整,选择部分民居,外墙整治修旧如旧,内部进行装修修整,打造民俗渔村。滨海路景观线主要是在整个旅游区内,将东冲主村、下仕塘村、澳里村和沙塘村连接在一起的景观线路。景观路线上可设计四个自行车停放点。从沙塘村到下仕塘村,从沙塘村到军港文化园分别进行道路硬化,开辟自行车专用道(或电瓶车道),行车景区内的陆路交通连接线。沿线公路两旁进行景观道路的绿化,可以在农田道路旁种植花卉,便于游客停留采摘。

2.海线——东冲村沿海航线

东冲村的观光海线由这五个渡口作为连接点,分别为“国货救国”渡口,东冲码头渡口,军港信号塔渡口,池塘澳渡口,麒麟山休闲区渡口。每个渡口点设置游客船只停泊点。

3.西区——军民同心板块

东冲主村位于整个东冲半岛的中部,临近下仕塘村,靠海而建,临近国货救国遗址地。居民以鲍鱼养殖作为主要产业收入,东冲主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薄弱。此板块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东冲主村,设计船木大门的东冲村村口标志,对东冲公社人民会场保留外在立面,整理建筑外观的杂乱电线设施,合理安置电动车、自行车停放点。借助建筑历史,修缮精品客栈。

4.中区——军旅文化板块

对二期工程所在地进行安全方面的勘察,并进行安全设备的配置,诸如监控或信号等,同时,由于真人CS本身就需要有隐蔽的环境,因此可以在二期工程的外围进行选点,在此基础上,设置掩体、旗帜,并配备游戏枪支等真人CS游戏所需设施设备。可根据场地的安排,设置不同的真人CS玩法。除了设计展厅展示军旅物品、训练厅进行武术学、练,以及真人CS游戏进行仿真演习之外,可在至高处设置瞭望台,让体验的人站在高处瞭望东冲半岛全景,体验战争时期瞭望台上站岗的哨兵的感受。

5.东区——康体健身板块

打造麒麟山观光休闲区,进一步加强步道和安全栏杆等建设,设施建设尽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景观台上进一步加强完善休憩设施、安全设施建设,南面沿海区块打造到小木屋、海钓台等休闲设施,加大力度开发麒麟湾沙滩,建设成为集海滩、海钓、观景、休憩为一体的休闲区。

(四)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

1.东冲村旅游形象设计理解

东冲村旅游发展开发和规划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这是本区块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要素:

(1)解决好东冲村旅游资源和东冲半岛其他村庄同质性竞争的问题

东冲村所在的东冲半岛位于霞浦县东南部,整个半岛为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东冲村旅游资源同样和东冲半岛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类型一样丰富,集山、海、川、岛、滩、古堡为一体,海洋风光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岬角海岸、海石景观颇具特色;和东冲半岛上相当部分村落一样,海上养殖为全村的支柱产业。那么,在旅游形象定位上如何突出特色,避免同质竞争,是一个关键问题。

(2)解决好美丽渔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协调相容的问题

进行村庄整治,做好滨海特色美丽渔村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而东冲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口岸文化、渔民质朴的生活状态都是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在旅游形象设计过程中,形象设计和推广应兼顾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协调,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旅游环境改善,以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品位的整体提升。

(3)解决好独特区位条件下的战略定位问题

东冲村最大的资源是背靠作为世界级滨海岸线摄影基地的溪瀑,最大的区位优势在于地处东冲半岛最南端,扼住三都澳和太平洋之间出海要冲,历来是闽东地区的战备要地,海上交通咽喉。在旅游发展上既能接受霞浦滨海岸线资源的辐射,又与蕉城、罗源、连江等县(区)隔岸相望,交通便利。东冲村如何利用好三都澳风景名胜区和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之间上岸节点和下海节点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旅游形象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

(4)在东冲半岛风景区建设中如何作为的问题

东冲半岛风景区的建设,霞浦县旅游发展和三都澳旅游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东冲村如何做到既融入东冲半岛区风景名胜区建设,又能把东冲村和整个东冲半岛在名字内涵上进行提升和区别,借力霞浦县和三都澳旅游发展,海陆并进,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2.旅游总体形象及口号

本规划区总体形象定位为:军民融合,滨海休闲渔村。

主题定位口号为:东海桥头堡,魅力东冲村

3.总体形象特征阐释

“东海桥头堡,魅力东冲村”的东冲村旅游形象,契合军民融合主题规划设计,既体现其战略要地,又体现古镇新风的开发建设;东冲村旅游形象体现了东冲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军民同乐的要塞渔村的特点,从军民融合的角度区别于东冲半岛资源同质的村庄;东冲村旅游形象体现了宁德打造“中国最美渔家海岸”中“一村一品”的独特渔家品位,即勤劳、善良,与海和谐共生的渔家生活,满足现代旅游者求真、求美、求休闲的主观幸福感需求。

4.旅游形象传播与推广

(1)实施东冲村旅游形象推广工程

制作20分钟左右的旅游宣传片;出版一本东村村影集;制作村网络并链接至北壁乡政府官网;编制一套中英文旅游手册;编制一份东冲村旅游发展招商说明书。

(2)多元媒体、网络营销策略

以宁德旅游网为依托,建立东冲村旅游专题网页,并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投放关键词,创造网络网站被搜索的机会;注册官方微信平台,成立微信创作管理团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活动,如东冲村最美的景点评选,东冲村最舒适的农家乐评选,东冲村最好吃的渔家菜评选等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旅游社区平台进行宣传,如蚂蜂窝、天涯社区旅游频道、豆瓣小组等注册账号,和社区内网友互动推广;在蕉城三都澳码头投放东冲村旅游广告,竖立广告牌等。

(3)实行品牌引领活动,运用节事进行推广

通过举办海上垂钓比赛、沙滩运动会、幸福东冲摄影比赛等制造和扩大影响;通过举办纪念妈祖女神、海上捕鱼渔家祭典仪式等扩大东冲村影响;通过举办军民融合、军地结合的活动,扩大东冲村影响。

五、结语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执行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依托乡村旅游业起到旅游扶贫和旅游建设的积极成效。东冲古镇以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海洋资源,红色革命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与军民融合为一体的古镇军民文化园,有利于带动当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从规划的角度,根据当地建设现状,因地制宜,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分区项目设计,并且树立品牌形象,设置推广宣传手段,对于实际规划建设起到积极和实际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半岛军民旅游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蛇口半岛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旅游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居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