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瑾:自在而“适性”的领航者

2019-03-21

成才 2019年7期
关键词:适性神龙校长

自1999年大学毕业就在神龙小学踏上教师岗位的韩瑾,犹如一颗落地不离的榕树,在20年的光阴里,从教师成长为省级名师,从校长成为武汉市名校长,她的成长与神龙小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她相信:“教育,有着天然的价值意义,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打磨,用智慧去创造的事业。”在她打磨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也领悟到了“适性”而为的教育哲学,达成了“适性”自在的人生状态。

一、家教底色——“个性”是坚实的根基

一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教育情怀的涵养,往往来源其家庭教育。韩瑾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也是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在童年平凡的生活里,父母给予了她温和自由的成长环境。家里从来没有打骂,也没有严苛的教育,在韩瑾的记忆中,童年与父母的相处,更像一种伙伴式的关系。但父母做人的真诚、做事的认真,坚韧与执着的品质,对别人的包容与理解,都如同价值观的种子,种在了韩瑾的心底深处。

受父亲的影响,韩瑾从小写得一手好字。父亲曾是仓库保管员,即使在仓库里没有桌子,只有柜子的条件下,热爱写字的父亲也没有停止练字。他就将纸铺在柜子上站着练字,日复一日,从楷书到行书……父亲对练字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她;父亲对写字的刻苦坚持,也深深感染了她。韩瑾不仅一个暑假就练出一手好的钢笔字,还因为要经常办黑板报,她也努力练习粉笔字。家里没有黑板,她就学父亲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条件练字,先写在门板上,结果因为经常擦拭,门板油漆容易变的深浅不一……后来,她发现阳台门上镶嵌的玻璃耐擦拭,可以用来练粉笔字。粉笔接触玻璃很容易打滑,需要用更大的腕力,又要防止粉笔折断,就是这样,她小学就练成了在玻璃上写好粉笔字的本事。这似乎从小就具有了当老师的潜力。而对写字的坚持,也使她更加注重让全校师生练字,以至于后来,神龙小学成为武汉市首批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她自己也获得了全国写字教育先进校长的称号。

在韩瑾的印象中,父亲很喜欢反反复复只讲几个故事,如猴子掰包谷、农夫与蛇、狐狸摘葡萄……但却是这种温和而深刻的交流告诉她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例如,狐狸看见藤上晶莹可口的葡萄,十分想吃。但它累得汗流浃背,却怎么也够不着葡萄。于是,狐狸就说:“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每次讲这个故事,父亲就告诫韩瑾:“好的就是好的!不要因为自己得不到,就说它不好。永远不要有酸葡萄心理。”“有价值的事物,并不会因为你得不到而失去价值。”正是这些话,让韩瑾产生了对价值的尊重与认可,产生了自己要去努力争取甚至是创造价值的愿望,立下了成为有价值的人的志向。面对自带价值的教育事业,要努力前行,让价值实现并扩大,而不是学狐狸,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而一向温和的父母,却因为一本新字典,责怪了韩瑾。因为同学弄坏了她的新华字典,她就让同学赔了一本新字典。当她拿着新字典向父母炫耀,认为理所当然弄坏了就该赔新的时,父亲却非常严肃而坚持地让她把字典退回去!她委屈得快哭了……但时隔多年,韩瑾依然还记得父亲当时说的话:“别人做错了事给你道歉就可以了,给你买了字典,就更说明已经真诚地向你道歉了!既然对方知错了,就要宽容别人!字典坏啦,我们可以给你买。但真正的原谅,是不能有一点点占小便宜的思想的。”

这几件事虽然小,却是一个家庭对子女价值观的教育。刻苦勤奋、尊重价值、宽以待人——这样的价值理念,就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她“个性”的发展。但韩瑾所理解的“个性”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喜好可以保持个性,但不能用自己的“个性”去要求别人。她所追求的“个性”,体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而不是对别人有要求。对“个性”的宽容,对价值的尊重,以及刻苦坚韧,成就了韩瑾事业发展的底色。

二、教师原色——坚守英语的“杂牌”教师

专业,是教师披荆斩棘之利刃,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之前,韩瑾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教之初,她就格外爱惜自己的专业。

1999年,韩瑾带着两样东西,敲开了神龙小学的大门。一个是英语教师资格证,一个是她大学时代为学校广播站做节目的厚厚一摞手写文稿。大学时代,韩瑾就受益于外教的TPR教学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身体反应法)。TPR“全身身体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詹姆斯·亚设)提出的。TPR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也叫领悟法。而广播站的主持文稿,是韩瑾在大学期间做的一档节目“文化之旅”的底稿。为了做好广播站的节目,韩瑾从报刊上收集各个地方的文化资料,再自己改写成一男一女对话形式的主持稿。这个专栏也是她首创自编自播,每一期文稿,都是她自己手写的,一坚持就是两年,毕业时,已经有厚厚的一摞。这两把利刃,让她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又快又好。

那时,神龙小学建校也才两年。作为首批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带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量远远不够。她除了在校办帮忙,觉得更应发挥专业特长。于是,韩瑾主动提出,自己可以教一二年级的学生学英语。这是首创啊!就这样,神龙小学的孩子们,可能比武汉市其它学校的孩子更早开始接触学校的英语教学。在韩瑾从教的第二年,由于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她不得不转行教语文。她没说自己不会,却跟校长谈条件:“我还要兼带一二年级的英语。”校长有些不解:“那你的工作量就超了呀!”可韩瑾说,“我不怕。”第三年,教语文的她又当上了班主任还兼大队辅导员,但她仍然跟校长谈条件——坚持教一二年级英语。因为她深知,再难也不能把自己的英语专业丢了,再难也要坚持她的低年级英语的“双语并行”教学实验。不仅如此,她还把别人认为的一节课上N遍的枯燥乏味看成磨炼自己的机会。同样的教材,她总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变着花样上着不重复的课。这种的执着和努力,使她教学游刃有余,迅速成长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最年轻的“十大名师”之一。

从教8年,韩瑾就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成为湖北省英语学科优秀教师,也从一名大队辅导员成长为神小掌门人。2006年,韩瑾执教的课获得了武汉市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成为当时开发区本土培养的教师获得市级一等奖的先例。在学校、开发区的高度重视和市教科院专家团队的带领下,韩瑾不分昼夜的反复磨课、修改课件、制作教具。当年,韩瑾参加在宁波举行的全国赛课,荣获全国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二等奖。越专业,越自由。在她这里并不是一句空话。做校长以后,很多人对她说,校长要会平衡校内各种关系。但韩瑾认为,平衡关系最好的法宝就是靠专业水平来说话,一个学校要发展起来,更是要靠专业来助推。她努力打造一个专业的文化氛围,让教师们在专业的引领下去竞争去成长,最终让学生受益。

三、校长角色——“适性”而为的“大班主任”

校长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可以窥见校长的教育哲学。在韩瑾眼里,校长就是个大班主任,学生就是教师。她给教师以“天才时间”,以天才待教师,教师则回报以教育的创造力。神龙小学教师创造力的展现,是韩瑾珍视教师个性与特长的结果。本质上,就是对教师的“适性”教育。

2012年,因为一位家长的反映,神龙小学接受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明察暗访。通过调查,有关部门发现,神龙小学是一所办学规范、甚至十分优质的学校。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到学生的午餐与午休的安排,神龙小学方方面面都为学生考虑到了。在没有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依然优良。因为这次调查,反而让名声不显的神龙小学进入社会更多人的视野。

就是这个时候,韩瑾越发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不只是老师在看着你,学生在看着你,而是整个社会在看着你。为此,韩瑾深刻地反思,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老师们辛辛苦苦办学,却受到质疑,得不到家长认可?她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学校默默无闻,老师们缺乏专业的自信;二是学校要开放,让家长们走进来!

韩瑾认为,不管是继续提升办学水平,还是建立教师的自信,始终应该从提高专业水平入手。她希望神龙小学的教师文化,是比较单纯的专业文化。韩瑾常说,校长就是个大班长,老师就是学生。就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样,在这里,韩瑾领导的神龙小学也努力满足老师们的个性发展。从本质上说,满足人的个性发展,才是适性的教育。因此,神龙小学除了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专家培训,还别出心裁地给了教师“天才时间”。

在“天才时间”里,老师自己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韩瑾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的行为状态,都是独特的课程资源。只有老师的心情愉悦了,个人素养高了,课程才能落地。

神龙小学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名师工作室”和“个性工作室”的创建项目,根据他们的需求给予跨学科、跨界“特许培训”和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室负责人可以个性化开展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老师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风格,对教室做个性化的装饰,比如,有树墩做的凳子,生长得茂盛的多肉植物,老师收集的少数民族物品,老师业余使用的乐器,等等。教师的喜好与偏爱,实际上也是教师的审美与价值观,渲染着教室的氛围,沉淀着艺术的气息。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目前神龙小学已有:全国优秀教师江彬的“文迹心坊”工作室,研究心理沙盘与作文教学的融合;省级特级教师黄水中的名师工作室,“以纸论道”涉及书法、水墨和折纸;还有个性化的“龙吟合唱工作室”“金老师印迹实验室”“朷师傅工作室”,等等。正是这些“天才老师”,让“小龙人”合唱团多次站上央视和国际舞台,让“小龙人”们培养出了版画、多肉、民谣、茶艺等方面的兴趣爱好。

工作无疑是每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韩瑾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将之与教育发生联系。她认为,只有把工作当成幸福生活的桥梁,教师才能保有教育的激情,远离职业倦怠感。在韩瑾的个人公众号“师说Han”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奇葩教师训练营”。出现在栏目里的“奇葩教师”,有自荐的,有他人推荐的,他们各有各的专长,他们独特的成长之路和专长就是他们的“奇葩”之处。通过这个栏目,帮助更多的老师挖掘自身的教育激情,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可。

韩瑾认为,做教育一定要有长远的视野,不能太短视。短期利益要照顾,但根本上是从长期利益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因此,她对老师和学生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这种耐心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尽心尽力的帮助。比如,在培养副校长或重要岗位的干部时,韩瑾就当自己是班主任老师,干部们所写的一切材料,包括会议纪要、通知、总结材料,等等,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帮忙改。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字一个词的选择和使用,其实是由价值观和思想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韩瑾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传导出去。只有这样,干部们不管走到哪里,其办学的核心理念都不会变形。

在宁波的一次演讲中,韩瑾提到“领导力”一词。她认为,“领导力”并不专属于领导。这实际就是有魅力带着一群人做点事。领导力是每个人的事。任何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有自己的领导力。不管在家庭里,还是工作中,你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要实现,你就要发挥自己的“领导力”,和他人一起达成目标。教育工作的前十年,韩瑾面对的是60后70后,这些人传统、踏实、肯干,能做出成绩。现在,80后90后是学校主力军。韩瑾也在耐心观察,看看8090后的教师们想做什么,找到他们的价值生发点。这是理解和懂得的基础。只有理解和懂得,才能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成人之美。

长江学者江畅曾如此评价韩瑾:“她具有自身成长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寻求学校深层次变革的强大动力。”也有人问她为什么愿意坚守在校长的岗位上?面对类似的问题,韩瑾的内心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大道至简,我只想成人之美。”

四、为学生着色——多维而“适趣”的场景

教育目标是什么?成功还是幸福?那么,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韩瑾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学生幸福,都是为了成全学生的生命之美。然而,通往幸福的道路到底怎样,我们却很少去思考。作为办学者,应该辩证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考,不能跟着社会上的声音,去人云亦云。实现目标应该有灵活的手段,而不是总是遵循固有的模式。正是基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路径考虑,韩瑾提出了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适性教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新生名词。它是对人的心性的自然尊重与适之引领,是教育者对人的生命与灵性的完善与优化。故而,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平台,珍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者适性而为的必然选择。

对学生,韩瑾有一份很深的懂得。她说,改变我们人生的,留在我们心间的那些老师,往往都是一些有个性的老师,往往都是能在课堂带给学生惊喜的老师。她笑称自己是“学渣”逆袭。高中时代,因为偏科语文,数理成绩差,韩瑾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她因此变得不自信,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看似“叛逆”,实则渴望肯定。而语文老师刘曙光,让她找到了自尊心。说起刘曙光老师,她至今佩服不已。她的作文写得好,刘老师就请她讲为什么这么写。高考备考复习时,刘老师要她为同学们讲词语活用。于是她把每一个要讲的词语,都在字典、词典上查了出来,认认真真的准备上复习课的资料。因为讲“词语活用”,韩瑾本身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还有一次,刘老师告诉同学们:“下周我们要去春游,你们想去哪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见状,刘老师又说:“不如你们回去做个调查报告,看看去哪里合适?”等同学们交了调查报告,刘老师又要同学们做海报,写春游通知。同学们想到能出去春游,一个个都很卖力地做事。然而,实际上并没有春游这回事。面对学生们的不解,刘老师只淡淡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应用文写作复习完毕!”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体验,所以,作为校长,她愈加欣赏那些有个性的“奇葩老师”。给孩子好的教育,就要从孩子的眼光出发,让教师成为孩子们喜欢亲近的老师。

2010年底,韩瑾在全国校长高级研修班听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介绍了高中走班制。当时她就想,有没有可能小学就开始走班?因为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可能是更公平的教育。个性,往往意味着人的专长和兴趣所在。成就一个人的,是个性,是专业发展。对孩子而言,就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不断试错。如果把孩子的错误扼杀在摇篮中,以后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觉醒了,他想犯错,你拦都拦不住。因此,韩瑾锐意变革学校课程体系。2011年,神龙小学教师团队以集体智慧首创了小学自主选择的走班制社团课程。紧接着,神龙小学全面建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尤其是建成的500平方米的“车育创客空间”,创下了全国首创的校园主题式创客空间,开发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车育”主题系列创客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本身,就是在开发教师的长处与潜能;而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就是利用在校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玩、学、做,让学生在尽情的玩、学、做之中,培养自信收获成长。这一系列手段就是以教师之“奇葩”,为学生的成长着色。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上,韩瑾给老师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那就是“适性而为”。神龙小学应有在编教师90人,实际在编60人,还有30人,属于流动性较大的部分。那么,如何保证教师流动性大,而办学质量又不差?在“适性而为”的价值观照下,她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建立情境——即“适趣的情境”,用趣味来评价情境的优劣。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要有适宜的任务,适切的评价,以及适度的拓展。在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她作为校长,只负责定原则,怎么补短板发挥优势,都交由学科老师自己研究。教师有了足够的自主权,更能发挥以学定教的主观能动性。

今年,是韩瑾任校长的第12年。对适性教育,对自己的教育主张,韩瑾有足够的自信。如果一个理念有价值,那么换个学校做,一样也可以成功。神龙小学从单一的学校发展为教育集团。对神龙小学新校区——湖畔校区,韩瑾寄予厚望。因为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崭新的校区,韩瑾希望在“适性教育”理念引领下,打造“融慧文化”特色。现今,韩瑾常常问自己一些未来型的问题,目光和视野更多是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现在教育的一大落后,是对脑科学缺乏研究。面对AI,面对智能的发展,我们怎样培养学生,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学校办教育,最终是为社会,为国家办教育。那么,从湖畔校区开始,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不要束缚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

后期湖畔校区将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大教学特色:学科教学与创客教育、STEM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大舞台的泛在学习空间;用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与适性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基于学习分析差异化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智能学习平台;形成智能化的适性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展望湖畔校区的发展,韩瑾自信地说:“我们大大方方的改革,这个结果一定会对得起将来的小学生。”

就如韩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过“学渣”的韩校长,懂得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从普通老师成长起来的韩校长,懂得老师的个性,懂得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人之美。以适性教育,成全学生,成全教师,也成全自己。

猜你喜欢

适性神龙校长
探究碳量子点在纸基材料防伪印刷中的适性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巧技对神龙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Lanting Xu:Millennium Legend
◆ 9项“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将出台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