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逻辑“应然”

2019-03-21

成才 2019年7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意见育人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人才的竞争力,除了要全面构建以德能勤绩为导向的常态化、一体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与发现机制外,关注人才需求的层次化、多维化和差异化更是一种强烈的现实刚需。而教育存在之根本,恰在于实现每个个体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并最终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新高考,其所力主的生涯规划教育正是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逻辑“应然”。

“生涯规划”亦称“人生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据此,新高考的“3+1+2”实施模式将成为考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的自主选择平台。而新高考所倡导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是远比分数更有意义、更丰富、更多样的对学生品行、能力和天赋的认同。不言而喻,新高考的这种新语境更加凸显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刚刚过去的六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指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而破解和应对的具体措施之一就包括“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尤其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份本世纪以来高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明确给出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未来的人才也将更加个性与多元。这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教育不能沿用过去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差别性,这些多样性与差别性将是他们未来创造力、想象力的决定性基因。

对高中学校而言,只有从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逻辑出发,才能准确把握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应有之义,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生涯规划课程,积极组建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真实记录学生生涯规划数据,多维开展生涯规划体验,帮助学生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兴趣、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把“小我”和“大我”相统一,在知与行的循环往复与不断超越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学校育人方式的裂变。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意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评“小创”,送好礼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