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9-03-20陈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效果显著内镜溃疡

陈静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血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5.5±2.8)d, 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1.2)、(8.3±3.3)d,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95.1%(39/41)、2.4%(1/41),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15.0%(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6、4.046, P=0.011、0.044<0.05)。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避免出血反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常规止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30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因溃疡、炎症、肿瘤、血管异常[如胃黏膜下横径小动脉破裂(又称Dieulafory病)]等引发的出血症状, 溃疡出血是主要原因, 70%~80%的溃疡出血可自行停止, 对于不能自行停止的溃疡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Dieulafory病具有起病急促、出血量大、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 消化内镜治疗逐步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成为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为了探讨其应用效果, 本研究特以8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例展开对比分析, 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81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45.9±4.2)岁;原发疾病:消化性溃疡15例, Mallory Weiss综合征12例, 肿瘤13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46.3±4.6)岁;原发疾病:消化性溃疡16例, Mallory Weiss综合征13例, 肿瘤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经内镜检查均获明确诊断, 经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得分≥3分, 属中高危人群,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配合度差、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方法, 确诊后遵医嘱进行血容量补充,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是否存在出血征象, 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予以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止血药等药物干预, 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 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 在胃镜下明确病变位置后, 在病灶及止血夹夹闭、氩气刀、高频电凝止血等方法, 最后于内镜下观察无出血停止。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②判定止血效果及再出血率。有效标准:治疗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未再出现“黑便、呕血”等异常体征, 粪隐血检查显示阴性。再出血标准:经检查止血后, 胃管引流澄清后再次有新鲜血液吸出, 且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5.5±2.8)d, 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1.2)、(8.3±3.3)d,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95.1%(39/41)、2.4%(1/41),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15.0%(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6、4.046, P=0.011、0.044<0.05)。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每年新增患者数量约为50/10万~150/10万, 死亡率高达6%~10%[1]。其诱发因素较为多样, 包括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肿瘤性疾病、血管病变等, 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晕、呕血等, 若未及时予以有效干预, 患者往往会因失血过多引发细胞缺氧、心脑血液循环衰竭发生休克, 危及患者生命。

以往临床常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止血药物进行疾病治疗, 但是经实践证实, 常规疗法见效慢, 且对于出血量较大患者并不适应, 难以获取快速有效的止血效果[2]。现阶段, 消化内镜技术被普遍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 关于其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逐步增多, 多项研究报道显示, 其应用优势明显, 能够全面细致观察患者病灶位置, 判断出血原因, 进而可正确针对出血点开展针对性干预, 以防患者再次发生出血情况。内镜下止血方法包括药物注射、物理止血、热凝止血等多种形式, 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出血情况灵活选择, 其中药物注射简单、可行性高, 操作中无需依赖成本昂贵的医疗器械, 因此在基层医院应用度广泛;氩气刀属于热凝止血范畴, 其探头与出血点接触时能够产生非接触电灼电凝, 辅助内镜检查术野清晰, 操作简单, 用于大面积止血效果显著。但是注意其为探头与组织非接触式电灼电凝, 理想止血距离为2~3 mm, 操作过程中不要距离目标过近或者接近内镜孔道开口, 以防止组织损伤过深或者损伤内镜。且凝固止血后患者容易發生浅表性溃疡, 一般在2~3周内愈合, 也有部分患者会诱发再次出血, 因而止血后要强化护理干预。物理止血(钛夹夹闭)安全性更高, 止血效果显著, 且使用后不会增加继发性溃疡及局部组织变型坏死的发生风险, 但是对医务人员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时医务人员要注意检查钛夹状态, 确定其是否安装良好, 止血时尽量将组织保持垂直, 两段位置可夹在非坏死组织上。创面愈合后一般在1~3周后钛夹会自行脱落, 通过盆边排除, 因而患者无明显不适。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再出血几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内镜下止血效果显著, 与上述分析相一致。临床相关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消化内镜治疗具有见效快、预后好等优势。此外, 为了增强内镜止血效果, 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待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后才可行消化内镜治疗;②当患者出血量过大或者休克时, 医护人员要注意及时输血, 待患者血容量正常后方可干预;③若患者休克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休克纠正治疗或者与内镜联合治疗[3];④对于恶性肿瘤出血患者, 由于肿瘤组织易坏死且生长较快, 因而血管易在细胞被侵蚀后再次发生出血。内镜治疗止血成功后, 应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 可有效维持胃内酸碱度, 同时还可为抗凝创设有利条件[4, 5]。

综上所述,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梅.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 11(8):52-55.

[2] 徐元华.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医学信息, 2017, 30(1):16.

[3] 吴联晖, 罗佳, 林明芳.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29):43-45.

[4] 何旭.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2):75.

[5] 周伟.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3):49-50.

[收稿日期:2018-06-12]

猜你喜欢

效果显著内镜溃疡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正风林溃疡灵治疗口腔溃疡80例疗效观察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减肥增效试验
自然环境下小班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预防干预模式及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