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二级单位整体支出预算绩效评价问题及对策

2019-03-13刘俚伽

财会学习 2019年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校

刘俚伽

摘要:高等学校开展内部二级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是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作者在长期预算绩效评价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从预算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二级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是继新《预算法》后,绩效管理又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凸显了绩效管理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转入高质量发展期,高等教育也从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迅速迈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一、建立高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预算绩效评价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高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是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对于落实资金使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推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全方位、多维度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

二、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众多高校也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展现出来。笔者在高校内部绩效评价管理实践中,发现主要问题有十个方面。

(一)绩效指标重要性不突出。绩效目指标片面追求覆盖高校各项工作,数量繁多,弱化了关键性指标,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资金使用单位重点工作效果。

(二)绩效指标选择不统一。建立绩效指标库,由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年度计划、中期规划在指标库中选择指标,鼓励二级单位特色发展。但执行的结果有悖初衷,二级单位选择指标的数量和质量有所偏差,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导致尺度不一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

(三)绩效指标设置与行业和区域同时期发展导向不一致。绩效指标未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阶段重点、年度计划及时调整,内部评价与上级评价指标脱节,导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上级绩效评价导向有不符之处,影响学校绩效拨款。

(四)项目绩效评价未进行项目归类,就明细项目进行评价,各明细项目绩效指标有所重复,加大评价工作的工作量,降低评价效率。如: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下设综合改革、教学教改、课程建设、教学实训实验、教材建设等十数个明细项目,明细项目下有部分共性指标。如果就明细项目进行独立评价,共性指标就会被重复评价十数次,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效率。

(五)绩效评价赋分体系中加分项分值赋予不合理,导致最后评价结果,加分项分值在总分中比重过大,弱化了关键性指标的分值,进而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如:评价体系基础分100分,并对“学生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人次”、“创新特色项目数量”、“服务社会收入”、“教师校内评优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人次”等指标进行加分,加分分值达到35分。评价结果出现某些二级单位在“生师比”、“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专项完成率”、“学风建设”等基础指标得分不高,但是总分很高的情况,最终会引起二级单位会存在投机取巧心理,不在基础性、重要性工作上下功夫。

(六)采用二级单位期初自定目标或者二级单位之间横向比较作为评价标准,而学校事先未下达合理的单位目标任务,进而会衍生出自定目标的合理性不易评价,发展基础、教学规模不一致,横向比较不科学等问题。

(七)被考评单位对绩效预算评价工作内涵和评价方法,指标释义、考评重点、要求提供的数据、考评关键信息等评价要素理解程度不一致,导致提供数据不准确,提供的关键信息、支撑材料不足,影响评价结果。最终评价结果未能真实反映被考评单位的实际情况。

(八)设定指标时过于理想化,某些指标考评时取数难度大。如:“学生活动覆盖学生人数”、“社会服务服务人次数”、“民主管理工作任务完成数量”等指标,提供数据和核实数据真实性的难度偏大,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九)行政职能部门设定考评指标是考评工作的一个难点。因为行政职能单一,所以设定可量化的、过程性的、多维度的考评指标较困难。指标单一,赋分重,最终考评结果两极分化严重。

(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而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考评。由于财务部门人员对学校业务工作了解范围不够广,对二级单位业务工作认知能力不足,导致业务指标选择不科学,考评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二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效果。

三、提高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全员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到二级单位,明确每项绩效的具体责任人,确保每笔资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做到学校领导、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各级联动,主动参与。

(二)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的指標体系。指标设计的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质量和同类型支出的可比性。指标体系是学校重点工作的指向标,需与区域教育规划和阶段重点工作保持一致,按照重要性原则,优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不宜过多。同时,指标设计还需结合学校中期规划,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按照“管办评”分离原则,学校建立计财处和相关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价小组两级绩效管理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计财处负责制定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和办法;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学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并指导部门和第三方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负责制定年度或者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方案;负责撰写并提交预算绩效评价报告;负责将整改意见反馈部门或者项目组,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专家小组负责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权重的确定;负责对部门或者项目组提交的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核实;根据年度预算绩效评价方案对部门或者项目组提交的绩效自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加强对被评价单位绩效评价理论与实操培训。被评价单位是评价工作重要组成部门,他们的工作决定了评价工作的质量。因此,组织实施评价工作时应着重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理论和实操的培训。考评工作的意义、指标的内涵、附件的要求、自评报告撰写内容及格式等等均应作为培训重点。

(五)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建立学校综合信息平台。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学校财务、教务、学生、科研、资产、人事等各类信息。绩效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能直接从信息平台获取。如:二级单位教学实验中心数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示范课程数量、科研获奖数量、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和获奖情况、学生就业创业情况、高级教师、博士学位教师情况等。信息平台对提高评价工作效率,简化评价工作程序,减少被评价单位工作量有着重要作用。

(六)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行“双挂钩”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结果运用是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闭环体系的落脚点,是预算绩效管理闭环运作的关键点。结果运用可分为两部分:首先,应将评价结果、存在问题、整改建议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并进行信息公开,同时监督被评价单位及时反馈整改措施。其次,将评价结果与单位下年度预算挂钩,与单位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双挂钩。

参考文献:

[1]杨小波,李永华,宋金杰.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河北省11所重点骨干大学的实证分析杨小波李永华宋金杰[J].会计之友,2015 (5):97-100.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高校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