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2019-03-07李玲钰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计划性插管气管

李玲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 400000)

0 引言

当ICU重症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时,或导致患者出现脏器出血、窒息等严重情况,并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治疗进度,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儿童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更高[1]。因此,为分析综合性护理在临床中对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所具有的效果,开展对比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常规组55例患儿,男31例,女24例;年龄3-10岁,平均(6.52±2.05)岁。观察组55例患儿,男30例,女25例;年龄4-11岁,平均(7.48±2.6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后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插管护理,包括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对患者予以口腔护理,定时加固气管插管;帮助患儿翻身时,要动作轻柔,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2-6]。

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通过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护理必要性的讲解,纠正认知,主动辅助配合护理;由于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后无法说话,医护人员可通过文字、图片及肢体等方式与患儿沟通,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因气管插管不适所造成的各类负面情绪和心理变化[7-9]。②行为约束:实施气管插管的重症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对自身行为和情绪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人员对护理期间哭闹行为严重的患儿通过上肢束缚约束其行为,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状况的发生。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束缚力度和紧度,避免患儿出现皮损、水肿或淤青等问题。③医院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气管插、拔管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培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插、拔管计划。在按照医嘱进行拔管前,先停止呼吸机运作,观察患儿自主呼吸功能及血氧含量变化情况,对于未能顺利拔管患儿应继续插管进行观察,顺利拔管患儿应予以禁食24小时。④加强护理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对患儿气管插管固定性、气囊充气状况等情况的观测力度,并制定观测时间安排表,确保护理有效性[10-11]。

1.3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为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当统计结果差异显著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对比

经调查统计分析,常规组55例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者11例,其中镇静剂失效导致拔管6例,翻身导致拔管3例,固定不善拔管2例,总发生率20.00%(11/55);常规组55例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者3例,其中镇静剂失效导致拔管2例,翻身导致拔管1例,总发生率5.45%(3/55)。表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χ2=5.2381,P=0.022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通过综合性护理的实施,首先使医护人员加强了对患儿气管插管稳定性的观测,能够及时对气管插管存在的脱落隐患予以排查,降低因患儿翻身或行动所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其次,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及时对患儿和家属的负面心理情绪进行疏导,以此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护理,提升患儿护理依从性,避免患儿因情绪变化自行拔管:最后,对患儿实施行为约束措施,则能进一步提升气管插管的置留时间,促进患儿恢复[13-1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计划性插管气管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