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基于汉服推广角度的传统文化复兴

2019-02-28李施霓李玉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汉服经济学传统文化

李施霓 李玉麟

摘 要: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亟需找回我们民族根源的今天,复兴我们民族精神作为当务之急,而民族服饰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对外展现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倡导“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关键词:经济学;汉服;传统文化

一、时代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文化逐渐形成热潮,体现了社会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复兴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一望而知。

“中华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服务,自觉把中华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和源泉,使二者有机联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体。”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表示,十八大以来,引领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实现中国梦要把中华优秀文化和时代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汉服推广研究现状

1、以“汉服”为元素的油画创作的研究现状

陳一鸣(2016)发现,汉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积淀,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民族性题材油画中却鲜有以表现汉民族特征的油画作品,这与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欣欣向荣、百花盛开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牟烜民(2012)发现,油画是一种在艺术界很常见的,并在社会大众之间广泛流行的,受人们热情追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今时代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就要求中国油画艺术家要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把中国元素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民族特色是和民族艺术表现是民族自信的一种表现。

2、以“汉服”为元素的现代服饰的研究现状

史海亮(2014)发现,随着汉服文化的继承发展,国内运用汉服元素的设计日益繁多。汉服是五千年的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借鉴并运用汉服元素也不失是一次对传统元素文化的创新,本文以汉服复兴现状为依据对汉服加以分解,将汉服元素流融入现代时尚服装设计中,满足当今市场需求促成汉服产业的形成。

赵明睿(2015)发现,在服装设计中将“汉服”元素融入生活服饰设计之中,不仅是从满足服饰文化审美的需求,而且还是将我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理念通过具有民族元素的服装来展示现代服饰设计的新理念,让“汉服”元素融入到日常服饰的款式、结构、色彩、图案和文化之中,进而使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得到融合和发展。

3、“汉服”元素应用在动画电影中的研究现状

于淼(2018)发现,随着21世纪科技的不断更新,动画产业凭借自身的韧劲,发展迅速,中国传统元素也慢慢渗透动画产业,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动画电影,动画电影行业被注入新鲜的血液,逐渐打入了中国主流市场。近年来,我国一些优秀中国风动画电影,不仅赢得了很好的评价,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些好结果的背后,中国传统元素的助力是不可忽视的。

高恒忠(2008)发现,近些年的国产影片中,古装影片中的明星服装设计别出心裁、美仑美奂,历史上的汉服成为电影服装设计的基本参照。汉服,作为电影视觉符号,它传达的是民族文化的形象识别,它不仅生产出一定的意义,还有相应的社会解读和文化认同。

4、当前汉服推广的研究背景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亟需找回我们民族根源的今天,复兴我们民族精神作为当务之急,而民族服饰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对外展现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倡导“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用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的理论来说:有些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初期往往是以“西方化”促进现代化,后期则往往是用已取得的现代化成就促进“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其动力就是这些国家因国力强大而导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进而导致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回归。而如今“一带一路”的繁荣更是为汉服推广与汉文化复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国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这句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了汉服,而且很多年轻人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入其中。

(二)汉服推广的国际现状对比

韩服,和服作为传统服饰,其宣传与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来推动传统服饰的传承,例如身着传统服饰进入景区时免费游览。政府还承认和保护传统服饰的民间组织,同时允许其在传统节日时自行发起相关活动。政府还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外界宣传传统服饰,例如国家领导人身着传统服饰出席国际会议,明星身着传统服饰参加活动等。对传统服饰的传承从学校教育开始抓起,以此培养社会礼节意识。同时将传统服饰行业正式作为一大行业存在,以此提高人民对和服的重视程度。

当前汉服的海外传播现状不容乐观。2015年《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程度还很低。国外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功夫、京剧、瓷器等有限的几个文化符号上。在国内的情况依然严峻,由于汉服和现代社会的客观距离,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停留在表面,传播话语未能与国际接轨,传播缺乏受众视角,成为制约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核心问题。同时汉服的总体群众认知度不高,表演,拍戏,COSPLAY等等的误解层出不穷,被认作韩服与和服也是家常便饭。从2010年重阳节在成都春熙路发生的火烧汉服事件可见一斑,同时官方也对汉服也并不认可,重大活动中也并未发现汉服的身影。

(三)汉服推广的国内现状对比

近两年来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大大提高,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汉服。近几年来在苏浙等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开始兴办汉服节或者是汉服周,例如西塘汉服文化周,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都到场参与了活动,这说明汉服在南方得到了极大推广,而且也有不错的效果。

反观北方,虽然也不乏存在像西安这样的文化古都中汉服的兴起,但是绝大多数地区仍然对汉服抱有抵触情绪,甚至将汉服看作一种旧思想的复辟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文化的兴起,有的人甚至会戴有色眼镜来看待穿汉服的人,目前看来汉服在北方的受众人群相对南方较少,推广状况堪忧。

(四)汉服推广的特点趋势

为汉服正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会有巨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服无法得到全面的推广,但民族服饰又有这样的特点:

1.民众的广泛接受度,这是汉服发展中最大的困难,现在我们同胞对汉服过少的了解导致了这一问题。

2.清晰的特征分辨率,所谓民族服饰,必须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对于其他民族,分辨两个民族的相似服饰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无法分辨甚至尊重本民族服饰,认为汉服是奇装异服的大有人在。

3.日常生活中的不方便,民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穿戴,即使是少数民族也只有在传统节日时才穿民族服饰出门。虽然汉服在人群中认知度不高,但是接受率比较好,反对汉服的声音也大多源于对汉服的不理解。在互联网方面,汉服传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不经常性接触互联网的人了解的就相对较少了,在更为广泛的媒体中,宣传汉服的声音更是微乎甚微。

三、汉服复兴研究意义

汉服复兴的兴起既与目前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又离不开汉服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1.现实背景

当今的汉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传统服饰的民族,这对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中国来说,是十分遗憾的。没有民族服装,使得我们在一些重大活动、重要仪式或是对外交流的场合,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场景:每逢重大节日,五十六个民族齐聚一堂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都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盛装,而唯有汉族人要么T恤衬衫,要么西装革履,失去了礼仪原本应有的庄严与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世界,越民族。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这样说过:“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的认同,身份辨异。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人类服装系统介于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有中国特色,贴近中国文化的东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希望能重建中华礼仪与道德体系。

2.自身内涵

汉服的意义绝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它历经了几千年,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是我们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血脉里传承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我们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包含着我们对天地自然的尊重,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汉服不仅是中国服饰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传承,它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机体,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汉服是汉民族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从古至今,汉服都与礼仪制度密切关联,我们的祖辈极其重视衣礼。小到举止容言,大到成人礼婚丧祭祀等。《冠仪》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沐浴、礼告、正服、行三加之仪等看似繁琐的礼仪程式,强化了成人礼仪的神圣感,使青年明白成人之义,提示他们今后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

最后,汉服也是人们内心价值的守望与表达,是华夏民族意识的张扬与更新,是华夏民族形象的整体形象的体现。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可以用辫子和长袍来概括,甚至到了现代,仍有不少人还将中国的形象停留在那一个层面。辫子长袍这一形象,被赋予了落后,屈辱等各种含义。然而,汉服才是汉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倾向、社会价值、人文风俗等的整体体现,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宇宙观念也都在汉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汉服可是说是华夏民族民族形象的完美展现。

四、相关材料

为保证数据来源真实有效,我们特此进行了一番初步调查,其数据显示:

(一)有30%民众从未听说过汉服,只有16%民众知道“同袍”是汉服复兴者的互称。可见,汉服宣传对象应该尽量广泛,不要只注重对青少年或者知识分子的宣传。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老年人……都将是汉服复兴强有力的后盾。少年儿童更是汉服复兴的后备军,也是以后汉服复兴的主力军。毕竟我们要复兴的是整个民族,甚至整个国家,而不是某个小集体。所以汉服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可能脱离了普通群众而获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就是清楚认识到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并积极争取到最广泛的民众基础才能带领无数革命者成立新中国。我们要向中国共产党学习,认识到民众基础的重要性,摒弃文人的自视清高,以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度去争取一切有助于汉服复兴的力量。同袍,不是漢服复兴者这个团体存在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而绝大部分民众却从未耳闻,这更加说明了汉服复兴要以最广泛民众为基础。

(二)有60%民众观看过汉服节目或活动。有40%民众从没观看过汉服节目,活动、节目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群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汉服的运动形式。那么汉服的宣传更应该注重如讲座,文艺节目,节日活动的群众性。而不是只将节目活动作为促进同袍之间的了解和提高文化素养的机会。汉服活动更多的应该是将重心移到带动周围群众上来。

(三)能接受的汉服价位一般在100到300之间。而一般汉服的价位都比较高。这是因为汉服有其独特的剪裁和缝制技巧,而最主要依靠纯手工缝制,耗时耗力,价位也无法下降。但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汉服是纯手工缝制,并且是量身定做,因而不愿花太多金钱去购买。这也是汉服知识普及不够的结果。

(四)认为复兴汉服有助于复兴中国文化的民众占总数的84%。复兴汉服的终极目标就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普通民众都对此有一定认识,证明汉服复兴者期望用汉服复兴推动中国文化复兴是有道理的。

(五)有96%民众能够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身着汉服,甚至有92%民众愿意尝试穿上汉服。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92%民众都愿意穿上汉服。证明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普通工作者还是少年儿童,都希望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但其中一部分人经过我们的进一步了解,暴露出部分群众将汉服和奇装异服混同起来的观念。可见汉服复兴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普及。

(六)认为穿汉服过节更有意义的民众有84%。可知在很多人眼里传统节日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和文化结合起来。而汉服也成了文化的寄托。

(七)74%民众认为汉服有改良以适应现今社会快节奏的必要。汉服虽然有短打(即裋褐),但更多的汉服穿着过程繁琐,而且汉服的一些特点成了影响活动、束缚日常工作的缺点。所以汉服在复兴的同时也应结合现如今的快节奏的特点进行相应改良。否则即使有再多人渴望穿回汉服也会因穿回汉服后的种种不便对汉服望而却步。汉服改良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其实改良汉服只会在汉服体系里添进一个新的元素,而不会影响了其他汉服款式。从本质上来看,汉服时装、汉服改良和汉代以后每个朝代融入该朝代元素的做法没有差别。

综上,汉服复兴形成一种趋势,甚至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突破点。今天,已经渐漸遗忘了自己文化灵魂的中国,在遭遇文化侵略的中国,在不断西化的中国,在满目尽是西装革履的国人的中国,重拾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成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陈一鸣.当代以“汉服”为元素的油画创作探究,[J];艺术科技;2016

[2]牟烜民.论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2

[3]史海亮.现代服饰中汉服元素的应用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4

[4]赵明睿.现代服饰设计中“汉服”元素的融合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2015

[5]于淼.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

[6]高恒忠.论电影服装设计中汉服的视觉文化,[J];电影评介;2008

[7]孙英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渠道调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陈莲.漫谈失落的民族瑰宝——“汉服”,[J],.武汉科技学 2007

[9]朱华,朴江玉.论《周礼》对周代及周后世服饰的影响,[J],.2001

[10]晏琦.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国民族服饰发展,[J],. 2008

[11]王惠琴.“汉服”与“国服”,[J],.饰,2008

[12]魏新丽,张俊其.汉服复兴不再是一场秀,[N].齐鲁晚报,2014

猜你喜欢

汉服经济学传统文化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汉服新“江湖”
简明经济学
上台说汉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经济学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