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语法“学习障碍”探究

2019-02-22吕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中学语文语法

一、中学生语文语法学习现状

自《汉语语法教学暂拟系统》实施以来,新中国汉语语法教学经历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学教学语法实施意见》、“淡化语法教学”等多个指导思想。目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学生的语文语法基础较为薄弱,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应试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已经为部分教师所接受。然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到底应该怎么教?语文教育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研究者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上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了对于语法教学的渗透,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调研中,中学生们普遍表示对语法学习存在着不理解、记不住、不会用、用不好等状况,对语法学习产生了心理畏惧,并对其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二、现状分析

对于学习障碍的定义,大多是针对非正常智力人群而言,本文中学习障碍所针对的对象特指为正常智力的初中生。丹麦学者克努兹在《我们如何学习》一书中以内容、动机、互动三个维度为突破口,将“学习障碍”分为三种类型,即“错误学习”“学习防御”“对学习的阻抗”,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了一定的解释。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明晰初中生文言语法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从而有的放矢,促进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发展。

(一)错误学习

错误学习是指“它在学习内容上与所希望学习或交流的并不对应”,即学习者所学习到的内容与教学者所期望或所交流的内容不同步。在文言语法教学中,这样的状况并不罕见。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学习现象的发生呢?克鲁兹认为错误学习源于“未能集中注意力,使得个体没有充分理解或掌握正在进行的,或者在一个教育情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掌握要求学习的东西”。

对于前一种原因而言,学习者在学习时未能集中注意力,除掉非常规因素(如灾害、亲人去世)外,更多的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即学习者往往是因为其认为该学习内容并不重要,或者说学习者学习动机并不强烈,所以并未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动机程度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错误学习是否发生。因此,在中学生语文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法学习的认识,才能更好进行语法学习。

對于第二种原因而言,教育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这更多的是教师方面努力的方向。何谓教育情境?教育情境指的是外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对学校中活动着的主体———受教育者个体的影响,使其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简而言之,即是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情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使之得到发展。在教育情境中,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或掌握所要求学习的东西,更多的是由于情境创设不符合或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由此观之,教师在进行语法学习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当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即学习者在已有错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从而导致错误学习的产生。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文本的解读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并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释,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于语法有着先入性的理解,如网络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了对于语法的认知不符合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致力于明确语法规范,消除不符合语法规范现象的出现。

(二)学习防御

学习防御是指个体为避免学习而进行的防御,其源于“学习被阻止或被大量无意识心理机制所扭曲”。有关学习防御的种类有很多种,如弗洛伊德的“压抑”、“退回”、“投射”、“疏离”说,托马斯的“缩减”、“调和”、“拉平”说等。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而言,防御机制首先伴随着拒绝,即人们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意接受学习,并且忽视它们。防御机制的发生源于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不接受,也就是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不认同。放到语法学习中来说,即是学生对于语法知识并不认同或是认为语法学习过于困难。

对语法知识缺乏认同源于当今语法教学的缺失,淡化语法教学的背景下,师生普遍对语法的学习存在轻视。语法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牵一法而动全科”的作用。轻视语法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而认为语法学习过于困难,则是源于当今语法教学的不系统性。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做出了一定的阐释,但其解释过于笼统,无法对语法教学进行适切性的指导。况且,语法随着汉语的演变而演变,对于中学生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学生普遍认为语法学习较为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对学习的阻抗

对学习的阻抗似乎与学习防御相同,但是学习防御是在情境释放之前就已经建构起来,而对学习的阻抗则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的激发,这与学习防御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对学习的阻抗”源于“个体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既不能也不愿去忍受,从而激发的阻抗潜能”。语法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语文避不开语法的学习,而其本身又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了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阻抗。破解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阻抗,需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认识,明确语法学习的目标及学习语法的意义,消除“语法只存在于语文学科”的错误认识,正视语法学习的必要性。语法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淡化语法教学,而是更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研究,明确语法学习的标准,提高教师的语法素养,优化语法教学的内容。

三、研究对策

(一)坚持张志公“精要、好懂、管用”语法教学原则

张志公先生作为我国语法教学的先驱,始终强调语法教学应当坚持“精要、好懂、管用”的教学原则。“精要”指的是语法教学要注重语法知识的精炼与重要。语法知识纷繁复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所取舍,以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为目标,真正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落实到实处。“好懂”指的是学生便于理解。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理解为教学的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切忌将语法教学复杂化。“管用”指的是实用,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注重语法的实用性,对于部分知识可以有所放弃,不必到边到角。“精要、管用、好懂”这三个语法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于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坚持三者的统一,把握好三者之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机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开展系统化语法教学

“淡化语法教学”将教学分散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模块教学中,造成了语法学习的零散化局面,对于学生学习语法教学产生一定的困扰。教学应当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化的语法教学。这里所指的的系统化教学,并不是指将语法学习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而是指在经过系统的介绍后,再将其分散在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最后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回顾。学生在层层深入,又有所总结的学习环節中,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学所必须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领会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魅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三)开展趣味活动,疏导学生抗拒心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法教学往往是处在一个古板而严肃的课堂而进行,机械而复杂的重复着解词释义。这极其挫伤学生语法学习的积极性。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一系列的趣味活动进行语法教学。在趣味活动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添了其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并且,开展趣味活动,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学能力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加强教师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技能的提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语法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当积极参加语法培训,同时在课余时间自学语法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语法素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克服畏难心理,留心身边的语法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促进语法素养的提高,才能传承汉语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共同思考的问题。基于学生视角去观察语法教学,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由于笔者教学经验有限,对部分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还不够全面,以致有所缺漏。今后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为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克鲁兹.我们如何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张巧念.教育情境与情境教育[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5-86.

[3]冉翔宇,李敏.浅谈语法知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110-111.

吕浩,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中学语文语法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