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

2019-02-22陈在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四婶工钱祝福

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认清本质、辨别是非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在创作中,作者往往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鲁迅先生的小说精品《祝福》,在不足一万字的小说中大量地运用对比这一手法,通过祥林嫂这个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妇女是怎样被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一步步绞杀的悲惨事实,使小说具备强大的震撼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环境描写的对比

1.“我”眼前热闹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死去的凄凉形成对比。小说首尾都是写眼前祝福景象的,都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晚云中的“闪光”、爆竹的“钝响”以及散满的“火药香”,来展示鲁镇“祝福”时的热闹气氛,而就在这热闹的气氛中,受尽摧残的祥林嫂却凄凉地死去,这两种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巨大震撼。

2.“我”眼前祝福的热闹与“我”内心的沉寂形成对比。眼前祝福的景象是热闹的,“人们都在灯下匆忙”,而“我”听着雪花的瑟瑟声响,“更加感得沉寂”。一个大活人的死去在当时的村镇还不如一只牲口的意外死亡,除了些许的议论,还要加上“一个谬种”的罪名,加之“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的深深内疚,让“我”的内心感到更加沉寂,这种对比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冷漠无情,也表现了“我”的自责,以及对当时社會现象的不满却又不敢公开抗争只想逃避的软弱。

二、祭祀中的对比

1.家庭中男女分工的对比。在祭祀活动中,女人们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洗,使臂膊都浸得通红,五更天就起来陈列,点香烛,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在这里,女人总是做着累活重活,她们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罢了,是没有自由,不能自主的,男人们却总是高高在上,坐享其成,还可任意处置女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就是统治阶级拼命维护的封建礼教的条规,在封建社会,男女永远是没有平等可言的。

2.穷人与富人的对比。祝福是热闹而隆重的,但“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人家,所以这热闹也只是富人们的,穷人们不是像柳妈之类去为别人准备“祝福”,就是像祥林嫂一样提着破碗做乞丐了,哪有“祝福”的资格呢,作者用一句话就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的巨大差距,多么的精练与深刻呀!

三、人物描写的对比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作者的所有思想都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来传达。《祝福》中作者不但运用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还采用大量的对比手法,使小说的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揭示的主题更加深刻。

1.人物肖像描写的对比。小说对主要人物祥林嫂的刻画就是通过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乞丐之时三次对比描写完成的,三次描写,又都从脸色、两颊、眼睛、衣着服饰以及精神状态五个方面着笔,通过各个方面的变化来展示祥林嫂如何从一个勤劳,“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壮年妇女一步步沦为被骂作“谬种”的凄凉死去的乞丐的全过程。另外祥林嫂第三次来到四婶家,柳妈说笑时,她“笑了”,说要被锯成两半时则是“恐怖的神色”,当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但四婶慌忙的制止她拿东西时“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甚至“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终于祥林嫂的精神被彻底摧毁了,肉体也渐渐被吞噬掉了,从而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中国女性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一步步绞杀的血淋淋的悲惨事实,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深重罪恶。

2.人物内心活动的对比。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人物思想的展示,它往往是人物内心矛盾的体现,通过小说中人物前后思想的对比,能更全面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祝福》“我”对祥林嫂来问有关灵魂的问题时就采用了对比描写,当已是乞丐的祥林嫂向“我”走来时,“我”预备她来讨钱了,“我站住”,准备施舍了,但祥林嫂却问了关于有无“灵魂”的问题,让“我很悚然”只得“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走了。前时的安然站住,除了同情,大致就是施舍者的高高在上了,后来的悚然、逃走,既是惶恐于祥林嫂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与“我”原来的设想有巨大差别,这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祥林嫂面前的优越感和软弱性。此外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也运用了对比。“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祥林嫂却疑惑了,因为于她,如有,但为何自己捐了门槛却不能摆脱别人的歧视,但她又希望其有,因为这样,死后她就可以与自己的阿毛相见,却又恐惧其有,害怕自己死后会因为嫁了两次会被阎罗大王锯成两半。四婶留用祥林嫂时的心理刻画也采用了对比手法,一则因为祥林嫂勤劳,“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加之“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只得用,二则她是一个寡妇,并且还嫁了两个男人,是个不干净的女人,心里总是有些不愿。通过此我们可以看出四叔四婶既想占便宜又满肚子的封建流毒特点,他们从骨子认为女人就应该遵守三从四德,就应该做烈女贞妇。

3.人物行为对比。行为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形式,通过人物行为的对比,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祝福》中有不少地方都运用了这一手法,如对祥林嫂婆婆的描写,她来鲁镇抓祥林嫂到四老爷家时“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看她多么彬彬有礼呀,可在抓祥林嫂时,“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野蛮凶残的家长本性就暴露无遗了。对祥林嫂改嫁的事,也是与别人出嫁对比着写的,“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样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这样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打定主意做贞节烈女的祥林嫂,希望破灭了,真是“想做贞妇却不得!”

4.人物语言对比。鲁四老爷与祥林嫂的语言一简一繁,鲁四语言简练,整个小说他说了六次话,只有几十字,把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罪行,展示得淋漓尽致;而祥林嫂不但语言多,她儿子阿毛被狼吃的叙述就有两百多字,且还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但我们不但不会觉得多余,反而更让人体察到祥林嫂内心巨大悲哀,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气氛。另外四婶在祥林嫂捐门槛前后阻止其拿祭祀物品时的语言——“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你放着罢,祥林嫂!”虽然简短,只是语序的变化,但前者语气舒缓,后者强烈,表现了四婶对祥林嫂的厌恶更甚,暗示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更表明祥林嫂“捐门槛”后的“坦然”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四、关于“钱”的对比。

小说提到钱的地方有五处:

(1)清燉鱼翅一大盘:1元

(2)祥林嫂每月工钱:500文=0.5元(1元=1000文=1吊:见《祝福》注释)

(3)祥林嫂婆婆领的工钱三个半月:1750文=1.75元

(4)卖身钱80千=80元(彩礼50元,办事10多元,节余10多元。)

(5)捐门槛12元(是她2年的工钱)

通过第一二处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剥削: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就有一大盘,我认为价廉物美;而祥林嫂很能干,“整天的做,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每月工钱却只有五百文,一盘清炖鱼翅就是祥林嫂2个月的工钱。通过第三四处对比,可看到婆婆对祥林嫂的剥削:打工的工钱不但被婆婆拿走,没钱为儿子娶媳妇,也要通过卖祥林嫂来实现,在她婆婆看来,祥林嫂嫁到了自己家,就是自己家的财产,自己就可以支配她,处置她了,甚至是她的生命,这正是当时的夫权思想的鲜活体现。第五处,祥林嫂从四婶手里支取了积存的全部工钱,换成十二元去捐了一条门槛,自认为可以赎罪,结果自己仍然被人们当作异类,祭祀时想帮忙做杂活的资格也被四婶的两声断喝给否决了。2年的工钱就这样被捐给了心中的“神”——一根破门槛,可惜的是“神”不但保护不了她,还将她最终逼上了绝路,这就是神权对她的剥削。通过这几处对比,很好地揭示了四大绳索对祥林嫂的迫害。

没有比较就没有辨别,《祝福》这篇小说,不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描写、有关钱的事等方面,无一不用对比这一手法来构思,来着墨,也正是这种精妙绝伦的构思技巧,使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加深刻,让读者能深深体会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从而最大程度地唤醒了国民大众起来摧毁罪恶的封建制度。这就是对比手法在文学中的巨大价值,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有意地去关注和运用这一手法,以此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杨梅.浅谈《祝福》里的对比手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 ON.01.182页.

[2]王玥.一叶知秋——由《祝福》五张账单看祥林嫂的悲剧人生.[J].试题与研究.2015年3月.

[3]语文必修3教材解读.[M].人教版15-22页.

陈在应,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四婶工钱祝福
四婶守着一头牛
四婶
四 婶
梅开二度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输不了的答案
能生钱的宝碗
巧取连环打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