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揣测类评注性副词“别是”的特征与功能演化*

2019-02-20熊周梦为

关键词:情态句法副词

熊周梦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一、引言

评注性副词“别是”经常被用于表示主观揣测,例如:

(1)我说,别是我耳朵听差了音,想的?(汪曾祺《羊舍一夕》)

(2)她说着手摸摸额角淡笑着说:“我别是病了!”(徐訏《风萧萧》)

《现代汉语八百词》收录了“别是”,解释为“莫非是,表示猜测和估计,常与‘吧’连用”。[1]《现代汉语虚词释例》解释为“别是和别不是都表猜想和测度,说话人虽有判断,但是把握不大”[2]8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在“别”的义项中,列举出“作为副词的‘别’跟‘是’连用,表示揣测,多用于说话人不愿意发生的事”[3][4]。“别是”作为副词出现年代较晚,它的词汇化过程已经被考证过。

评注性副词“别是”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揣测,但随着使用语境的扩大,“别是”的揣测义开始弱化,并发展出表委婉肯定的功用。从我们搜集到的语料看,表委婉肯定的“别是”经常出现在“别是X(了)吧”中,这类结构使用比较广泛,已经可以作为一种固定构式使用。“别是”的主观评注义非常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别是”的句法分布与共现配合,其次是分析“别是”功能义的变化,最后是探讨“别是”的功能演化动因。本文所有例句引自于CCL北大语料库和BCC语料库及网络报道与博客(长句略有删节)。为方便核实,所有例句均标明出处。

二、句法分布与共现配合

本节主要描述与分析“别是”的句法分布及其共现与配合。

(一)基本的分布和用法

首先,就句法功能与分布特征来看,“别是”可以外附全句,充当句首状语,修饰全句。“别是”出现在句首时,位于主语之前,表示对整个事件的主观推测,例如:

(3)别是我早晨起来没吃饭眼睛花了,赶紧确认查询开奖信息的网站是不是官方网站,号码也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人民网》2001-09-28)

(4)别是老虎叫魔法给迷住了?(苏平凡《奇猎记》)

(5)别是你违犯家规,在外头胡搞收不了场,故意造个假样子回来欺骗大爷。(胡正言《海盗》)

“别是”还可以位于主语之后,内附谓语。此时既可以是对述谓内容的评注,也可以是对全句内容的揣测性评注。例如:

(6)四(慌):妈,您怎么脸上发白?您别是受了暑,我给您拿一杯冷水吧。(曹禺《雷雨》)

(7)(不无讥讽地)表姑妈,您别是有点儿私心吧?(白峰溪《风雨故人来》)

例(6)因为前句已经涉及了谈话的主体,此时更注重对造成主体状况原因的揣测,所以强调的是对述谓内容的评注。例(7)改成“别是您有点儿私心吧”基本语义情态不变,谓语部分为消极内容的情况,一般既强调施行行为的对象,也强调造成对象施行行为的原因,所以“别是”虽然前附谓语,但也可用于评注全句。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语没有出现在“别是”之前,但可根据上文补出推测的主体。例如:

(8)男子突感小腹一阵绞痛。男子倒吸一口凉气,心道:(男子)别是吃错了什么东西了吧?(《人民网》2015-08-17)

(9)此信一出,又引发纷纷议论,有的说,反思就是好的开始,有的说,(道歉者)别是迫于舆论压力的公关吧?(《人民网》2015-05-12)

“别是”还可以后接形容词性成分,此时多为说话者对人或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揣测,词汇多具有消极语义色彩。例如:

(10)热巴吃货人设后又走“不要脸”套路?姑娘别是疯了吧。(《腾讯视频》2017-09-26)

(11)姑娘一听,更莫明其妙了,叫道:“嫂子,您别是疯了吧!”(《三侠剑》四回)

(二)基本选择

“别是”一般出现在已然句中。究其原因,“别是”的前句信息通常是描述已发生的事件,由此引出说话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过程的推测,所在句在时体特征上就表现为已然性。表现在句法上,经常与实现体的“了”共现。例如:

(12)男方回复说:“我在家,不方便说,明天打电话说。”女方则幽怨地回复道:“别是有关系了,就这样,有点伤人。”(《人民网》2012-09-27)

(13)然后他们还得找人答复我,还得继续办理这事儿,办不好我还是不满意。别是我签完字了你就全不管了,必须得办事。《人民网》2012-03-05)

就所在句类来看,刘惠慧提到“‘别是’可以出现在陈述句中,此时既可与‘吧’连用,也可以不带‘吧’”[5]。例如:

(14)现在阿磊成了女强人,做的生意与军用品有那么一丝丝关联,我想,别是从小埋下的拥军爱民种子吧。(《人民网》2013-02-09)

(15)起码得先看看是什么人,别是人贩子就麻烦了。(《人民网》2013-09-04)

“别是”出现在疑问句中,句末语气词“吧”出现与否均可。吕叔湘先生提到“‘别是’本身已经具备了独立表示揣度语气的功能”[6],所以“吧”可以不出现。当与“吧”共现时,揣测意味更加强烈,朱德熙先生指出“句末语气词‘吧’可以表测度,并有提请听话人确认的意味”[7]。例如:

(16)过了开会的时间,还不见邱会作的影子,别是他听到了什么风声?(《人民网》2011-08-18)

(17)有网友注意到其中一个谣言始作俑者的腾讯微博名为“西游降魔篇”,因此有网友“大胆”猜测,“章老师,上当了!您别是给某部电影免费做了宣传吧?”(《人民网》2013-03-14)

“别是”还可以出现在感叹句中,句末语气词既可使用“吧”,也可以使用“啊”,“啊”表达的主观情感义更为强烈。一方面表达说话者不确定的认识情态,另一方面也传达了说话者不情愿事件发生的主观意愿。例如:

(18)“离殇”:想想全班几十个人一起翻白眼会是什么样的场景!“眼前-台灯”:真的假的啊?别是恶搞坑人的啊。(《人民网》2012-10-25)

(19)听到发动机突然开始加力怒吼,心里一下子就沉重了,不禁嘀咕了一下:别是要出事啊。”(《人民网》2013-07-09)

(三)共现配合

在具体运用中经常与“别是”共现使用的是表示主观情态的副词“可”“千万”。位置上总是置于“别是”前,并且紧邻共现使用。“别是”不能置于这些评注性副词之前,究其原因,可能是“别是”虽然具有衔接功能,但评注义还占主要地位,它的虚化程度还不高,比起典型的连词来说,意义表现更实在,位置只能居后。至于为什么选用“可”“千万”与“别是”配合,与“别是”词汇化来源于短语“不要是”有关,“千万”强调说话者对不如意事件规避的态度,杨惠芬认为“‘可’作语气副词能够表达说话者叮咛嘱咐和规劝告诫的意愿”[8]。例如:

(20)怎么发现的?刺鼻的气味?净月高新区某小区一栋居民楼一单元,一阵阵刺鼻的味道经常飘散在楼道里面。“可别是燃气泄漏啥的”。(《新浪新闻》2017-11-22)

(21)这类宣传词主要出现在RO型净水器中,重金属污染突发时间,我们可以去查证一下,真的是少之又少,突然的泄露确实会让人猝不及防,但为这样的几乎不可能发生事件小心翼翼去选择净化能力超强的RO产品,您可要多想想,是不是需要,而千万别是因为“害怕啊”。(《人民网》2017-09-30)

三、“别是”的功能演化

评注性副词“别是”的主要功能是表揣测。说话人对某种情境出现可能性的推断,在确定性上会表现出程度的差异。揣测语气的减弱会发展出委婉肯定义。根据语料显示,随着使用语境的不同,存在四种与“别是”认识情态有关的判断。首先是说话者凭借前后句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猜测。其次是根据前句所提供的线索为基础的推断,但因为证据不足,说话者“半信半疑”。再次是“信大于疑”的推测。最后是说话者已经没有揣测意图,重在表达主观态度,也即委婉肯定,肯定的是其后所带成分的内涵和属性义。在命题的真值性、现实性以及句法表现上,表委婉肯定的判断会与前三种有所差异。

(一)主观确信度变化

1.疑大于信

“别是”表不确定估测,用语义结构模式来表示,前后项往往是一种因果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依据原因推测结果,二是依据结果推测原因。“别是”充当了凸显焦点的敏感算子,重在凸显推测出事件的因或果。表示不确定性估测,说话者语义确信度不高,盛丽春提出“‘可能’、‘也许’是表示语义确信度不高的语气副词”[9]。这里可以将“别是”与二者互换。例如:

(22)妈,您怎么脸上发白?您别是(可能、也许)受了暑,我给您拿一杯冷水吧。(曹禺《雷雨》)

(23)按妈妈的意思,说李剑雄上大学功课忙,别是(可能、也许)忘了,快去叫一下。(《文汇报》1989-05-01)

例(22)说话者由结果“脸色发白”猜测原因“受暑”;例(23)由原因“功课繁忙”猜测结果“遗忘”。这些都是具有因果关联的事实,所以说话者此时只是根据现象合理进行推测。

2.半信半疑

根据语言事实,说话者有一定倾向性的猜测,但因为前句提供的证据不足,所以存在犹疑不定的可能,一般会加上后续句来推翻之前的推测,或者需要对方加以证实。此时主要是依据主观经验或者主观想象的猜测。例如:

(24)咱这可别是吃散伙儿饭吧,咱在工作上可还是好搭挡啊。(王朔《编辑部的故事——谁是谁非》)

(25)阎莉莉挺奇怪,说咱们都来往这么久了你为什么从不请我去看你演的戏?你真的是儿艺的演员吗?别是为了骗婚蒙我吧?王铁成一看女朋友生气了,心里着了急,一咬牙一跺脚,请阎莉莉来看戏!(向兵《寻找周恩来》)

例(24)说话者对于对方请吃饭的目的表示怀疑,心中猜测可能是“散伙饭”,但又想到双方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不禁打破了猜测,说话者是半信半疑。例(25)说话者对事情表示怀疑,顺着线索猜测原因,但也因为证据不足,所以依旧心中犹疑不定。

3.信大于疑

表示信大于疑的推测,前句和后句都会提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汇信息来表明说话者心中已经对某个事实有了先入为主的预判,此时多附带表达愤慨和不满的情绪。例如:

(26)(不无讥讽地)表姑妈,您别是有点儿私心吧?(白峰溪《风雨故人来》)

(27)太子殿下,希望你可别是为了要打压我才故意制造这种迷障,要评是非曲直,请拿出确凿证据来再说。(夫子《春色无边》)

(28)霍守谦停住了手,他血红的眼睛回望房门,再跟我说:“江福慧,你别是真的报了警。”(梁凤仪《九重恩怨》)

例(26)从前句“不无讥讽”的用语可以推断出说话人对表姑意图的强烈怀疑之心。例(27)说话人怀疑太子殿下为了打压他的意图,心中已经有了预判,所以后句也用了“请拿出确凿证据来再说”之类的话语。例(28)出现了“真的”确定性副词,再加上前面对说话者状态的描述,都可以看出说话者已经有了估量的事实依据,以此来质问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别是”的功能还是揣测,只不过根据说话者对事态确认程度的差异而表现出的主观信疑不同,有些也会出现两可的情形。只有等到说话者在自身认知范围内已经预设了某个事实,此时“别是”的揣测义才弱化。

4.委婉肯定

第四个阶段,站在说话者角度,使用“别是”意图不再是揣测,而是表委婉肯定,肯定的是其后所带成分的内涵和属性义。“别是”揣测义的弱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但用例较少。例如:

(29)老爷子问的小子叫邱三,在哪儿住哇?老者说:“你别是半疯吧?你敢叫邱三?我门本村绅董秀士、举贡生员,都称邱三爷,凭你这个长相就敢大声喊叫邱三?”(清小说《三侠剑(上)》)

(30)女淫贼在外边一听,乃是自己小姑子的口音,心中明知道张茂龙进了沐浴房,此时但听小姑子的声音,未听张茂龙答言,女贼怒道:妹子!你别跟我装傻啦,快快把张茂龙与我放出来,咱们万事皆休;如其不然,我把门砸开,你们可就丑啦!姑娘一听,更莫明其妙了,叫道:“嫂子,您别是疯了吧!”(清小说《三侠剑(中)》

例(29)老者表达出对说话人直呼邱老爷为邱三的责备态度。例(30)根据前文信息,姑娘对嫂子的问话感到惊讶,用感叹语气表示激动强烈的感情。以上两例都是肯定“疯”的内涵“精神状态不正常”,并以此来表示责备的态度,而不是对于命题内容“是否疯了”进行揣测。

之前的三个阶段都涉及到对事件自身包括原因或者结果的推测,而此时的“别是”已经不再是关涉事件本身的推测,而是重在表达主观态度,虽然使用形式“别是X吧”“别是X了吧”,但不同的是句末语气词“吧”表感叹。例如:

(31)仙姑无奈进入“恼羞成怒”模式,可爱的模样萌翻了众多观众,引得不少网友评论道:“我别是在看偶像剧吧!”(《凤凰网》2017-12-04)

(32)这狗别是个假的吧,剪毛这么享受!(《今日头条》2018-05-04)

例(31)说话者重在传达惊讶于仙姑本人可爱模样,就像偶像剧人物一样梦幻美好,因为事实是并不在看偶像剧,所以此时“别是”不表揣测。例(32)语境是给自家小狗剪毛,平常的小狗不会配合,而自家小狗却表现乖巧,事实同样是说话人知道狗不是假的,只是借此表达讶异的态度。这些都无关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推测。

(二)委婉肯定的“别是”句法语义特征

表示委婉肯定的“别是”出现了不同于表揣测义的“别是”的句法语义特征。首先,表揣测义的“别是”不能后接名词性成分①表揣测义的“别是”后不带名词性成分,此种情况的“别是”还不是副词,“是”还具有判断动词的性质,名词性成分还未谓词化。例如:*晚餐前我们忽见窗外很远的一片水,大家猜,别是贝加尔湖吧?(朱自清《西行通讯》)参见刘惠慧《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湖南: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8页。,但是当“别是”表委婉肯定时,可以后带名词性成分,其中的NP本身已经陈述化了,“是”类似于焦点标记副词。说话者肯定的是评价对象所具备的名词的属性义。在我们发现的语料中,表委婉肯定的“别是”所带的体词性成分多为“无指”成分,“无指”即说话者并不是将指称对象当作为个体来谈论,强调的是词语抽象属性、内涵和性质,其中(一)量词+名词是表现“无指”的典型形式。张伯江指出“‘是(一)个’后边成分的主观色彩很强,没有量词的更倾向于客观描述,带量词的则更倾向于说话人的主观认定”[10]。熊岭认为“量词的个体化功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并强化内包在名词里的属性特征,其后所带的名词经常是具有评价或者隐喻色彩的名词”[11]。

(33)网友家的爸爸喝醉了,逼着金毛骑车,金毛递来个眼神:别是个傻子吧。(《今日头条》2017-10-10)

(34)我的偶像是智障系列!詹姆斯最新搞笑片段合辑欢乐出炉!赛场上他是驰骋天下、纵横四方的詹皇,比赛之外怕别是个傻子吧。(《新浪体育》2018-05-06)

(35)有一件羽绒服坎肩翻了半天也没找着,原来还没入冬的时候就让她放在我们小区捐旧衣服的箱子里了。我真是哭笑不得啊,我别是娶了个傻老婆吧。(《新浪新闻》2018-02-01)

(36)还在拼飞机?你别是个小学生吧!(《凤凰网》2017-05-08)

例(33、34)“X别是个傻子吧”是网络普遍使用的流行用法,是表示感叹的用法,通常指某人的语言或行为非常的幼稚可笑,看起来像个傻子一样,如今已经构式化。例(35)纯粹是凸显妻子迷糊的特性。并不在于怀疑妻子是否智商真有问题。例(36)的语境是成年人还天天在家玩拼飞机的游戏,说话者并不是猜测对方是不是小学生,而是借小学生具备的内涵“幼稚,思想不成熟”来表示自己轻蔑和责备的态度。

“别是”出现在比喻句中表委婉肯定义更为明显,比喻句中表示喻体的词语,说话人没有用这些词语去实现指称的意图,更多是为了凸显名词的内涵义,传递出言者主观上的肯定。例如:

(37)你这次找的人办事怎么这么木讷,这脑子别是榆木长的吧!(《新浪微博》2017-01-26)

(38)你简直太能吃太能睡了,你别是猪变的吧!(《新浪微博》2012-11-10)

例(37)说话人并不是用“榆木”来指称人,是隐喻的用法,只是将木头的特性“思想顽固,不开化、不开窍”的属性义投射到人身上,形容此人木讷愚笨。例(38)说话者也是旨在将猪的特性“贪吃”“愚笨”映射到人身上,并不是用来指称,说话人仅仅希望通过借助名词的某种特征让听话人能够对他所描写的对象有属性上的认识,句子已经没有了揣测意味。

其次,“别是”所带的述谓成分多为一些与常识违反的现象,所在句通常为非现实句,非现实与现实情态相对,它是指不是现在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过的情态范畴,通常包含未来、虚拟等情况。例如:

(39)这只汪不小心把球掉进了水池里,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救球计划!这也太聪明啦,别是成精了吧。(《微博语料》2018-08-06)

(40)什么地方都找到了,没影儿。天赐好像觉得这怪好玩了,“别是叫老鼠拉去了吧”。(老舍《牛天赐传》)

(41)我家狗感觉像在沐浴圣光一样,别是要变身了吧。(《新浪微博》2018-05-08)

(42)我觉得我这个状态,别是要成仙了吧。(《新浪微博》2018-03-29)

前三例,现实世界不可能会出现动物“成精”“拉走人”和“变身”的情况,说话者并非揣测违背常识的不存在的内容,而是意图借此来表示狗的聪明和人消失的不见踪影。最后一例的语境是说话者正在减肥,不吃饭,此时并非猜测是不是要成仙,而是借成仙的内涵“不用进食,天天喝圣水”来表示自身的状态。

最后,“别是”所带的述谓成分还多为一些夸张类的描述语,说话者自然知道这些描述语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使用夸张用语更能凸显言者主观态度。例如:

(43)这个皱纹一吨重的奶奶是妮可基德曼?我可别是瞎了吧。(《凤凰网》2017-12-14)

(44)去年广州为了灭蚊花了2个亿,就实在让人有些“触目惊心”了:对付这么个小畜生,用的了这么多钱?别是把钱“喂了蚊子”吧!(《人民网》2015-01-19)

(45)我:妈这两天手头有点紧;妈:哦,那快挂了吧,省点话费!;我:咱们不是亲情号嘛,又不用花钱;妈:哦,那也挂了吧,节约点电费;我:心好累啊!别是捡来的吧。(《今日头条》2017-10-10)

例(43)说话者根本没瞎,用夸张性的描述语,只重在说明“不敢相信妮可基德曼变化之大的事实”。例(44)“钱喂蚊子”是夸张用语,重在表示群众对于政府投资巨额钱财而没有收回任何成效的“蚊子腐败”事件感到失望。例(45)说话者当然不是捡来的,只是借调侃夸张用语来表示母亲对自己不关注的态度。

综上,上述四种认识情态的语气存在一个连续统。这个连续统可表示为:首先表推测,推测是有疑而问,通常依据的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信息或者主观经验。当疑从有向无发展时,经过半信半疑到信大于疑时,最后到疑消失,揣测转变为感叹,连续统如下:

不确定估测(疑大于信)→半信半疑→信大于疑→委婉肯定

表示委婉肯定的“别是”用在已经确信的说话内容之中,我们认为这与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有关。为了保证会话的得体性,不损害听话人面子,说话人会自觉遵循礼貌原则,常常使用委婉含蓄的主观表达,不用直接肯定或者直接否定,尤其是其后多为一些消极否定的内容,会在前面加上揣测性副词中和语气。

(三)准话语标记

委婉肯定用法的“别是”在语篇中充当什么功能。首先,委婉肯定的“别是”能充当的是句首状语,是句法成分。其次,委婉肯定的“别是”删除后,并不影响命题真值的表达,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说话者态度改变。删除后整体语气变得强烈坚决,不符合礼貌原则,不利于进一步交际。相比较而言,表揣测义的“别是”删除后会影响句子真值,因为说话者本身对命题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委婉肯定的“别是”,在话语中真正实现的是肯定说话者已经表达出的语义内容,而不是在实施揣测的行为。“别是”具备了肯定某种意义的功能,这是语用交际场景赋予的,因此“别是”具有了话语标记语的部分性质。例如:

(46)姑娘一听,更莫明其妙了,叫道:“嫂子,您别是疯了吧!”(《三侠剑》第四回)

(47)刚吃完好几百的涮串,转身就饿了?我别是怀孕了吧,我一个大老爷们。(《新浪微博》2018-05-08)

委婉肯定的“别是”本身词义越来越虚,相较于表揣测义的“别是”而言更容易发展成为话语标记。但是就目前的句法语义环境而言,还未发现可以独立使用和单独充当句首修饰语的情况。并没有发展成为完全的话语标记,分析为准话语标记比较合适。

四、“别是”的功能演化历程

祈使否定副词“别”的演化历程对“别是”完成从揣测到委婉肯定有重要意义。揣测功能的“别是”中“别”或多或少还保留一些原有词义,“别”还是表义重心所在,不能删除。等到表委婉肯定功能时,“别”的词义已经淡化,并且可以删除,整个语义重心偏重于是VP、NP。“是”可以重新分析为评注性副词①修饰谓词性成分、用作焦点标记的“是”,从句法功能的角度看,不同于充当谓语中心的系动词,应该重新分析为评注性副词。参见张谊生《“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语言科学》,2003年第3期,第35页。,有强调和显示属性的作用。关于“别”认识情态义的发展,大致符合高增霞提出的路径“禁止劝阻→警告告诫、提醒或防止→担心的认识情态→认识情态标记”[12]。

“别”和“是”在线性序列中相邻连用表示揣测,这种用法最早在清代出现。最初“是”的宾语还是名词性成分,此时语义重心一般还留在“是”上,语义融合还不是特别紧密,“别”还有实在义。据其他学者研究,“表揣测义的‘别’和表祈使否定的‘别’之间有渊源,都与‘不要’存在关系”[13]。表示揣测,“别是”经常和语气词“罢”连用,语气词“罢”帮忙承担疑问功能,揣测是有疑而问,观察下列例句可以发现此时多数是根据因果关系的表不确定估测,主观倾向性不明显。例如:

(48)到了二十後,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得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红楼梦》第11回)

(49)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个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红楼梦》第26回)

(50)公孙策尚未开言,展爷忙问道:“这军官是何形色?”王、马二人将脸盘儿、身体儿说了一番。展爷听了大喜,道:“如此说来,别是他罢?”对着公孙先生伸出大指。(清《七侠五义(上)》)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王银提到“‘别是’逐渐吸收了‘罢’中的揣测义,然后发展凝固,使自身含有揣测这一语义,此时已经可以不用语气词单独表示揣测义”[14]。张谊生认为“‘副词+是’最终都是在述谓成分前完成词化”[15]。穷尽考察清代语料可以发现“别是”后接述谓成分,并且所在句的语义特征多为消极和不如意的情感色彩。例如:

(51)袭人道:“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听了,忙道:“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红楼梦》第32回)

(52)且说众人等他不见,板儿见没了他姥姥,急的哭了。众人都笑道:“别是掉在茅厕里了?快叫人去瞧瞧。”因命两个婆子去找。(《红楼梦》第41回)

(53)二爷先看书皮,却是哥哥的亲笔,然后开看,方知白玉堂将自己的哥哥拘留在螺蛳轩内,不由得气闷。心中一转,又恐其中有诈,复又生起疑来:“别是他将我哥哥拘留住了,又来诓我来了罢。”(《七侠五义(上)》)

“别”吸收了语境义,此时所发生的事件多为说话者不期望发生的状态时,用来表示禁止否定的“别”就成为这种负面信息的承载者。当说话人进行揣测时,所表达对消极事情不期望发生的态度就会融合进入,此时产生祈使否定的“别”和“是”一起表示揣测。②具体可参见王银《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69页。推测主要是依据主观经验或者想象的半信半疑的推测。

到了民国时期,“别是”的情态功能进一步扩大,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语用心理机制起了重要作用。来源于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别”引申出提醒、警告、告诫的意味。“别”发展出提醒的意味时,表明说话者内心已经有了主观预设,此时信大于疑的主观倾向比较明显,同样也凸显了“别是”否定性意愿的表达功能。例如:

(54)谢氏狐疑道:“这不成才东西,别是干那犯法事情,在做贼子么?(《清朝秘史》)

(55)慧宗奔告盐院,盐院道:“别是京里头大员,奉旨查办什么事件么?”(《清朝秘史》)

(56)哎哟,这不成才东西,别是卖弄我么。前日路上那个贼子的那样子,很是可疑。(《清朝秘史》)

以上例子中,“不要干违法的事”“京头大院来查办事情”和“卖弄我”都是说话者提醒、告诫听者的事情,同时也是说话者主观上不情愿发生的情况。

由提醒警告的意图,“别”又引申出担心的认识情态。所在句语义也多是说话者所不愿发生的情况。既然表示担心的态度,表明说话者主观预设已经非常明显,对事实情况心中确信的部分占很大比重,信大于疑的态度很明确。保留了说话者的揣测意图和言语意图的“别是”,“别”强调说话者担心的情态和不希望事实发生的感情之强烈,这里的“别是”均可替换成“不要是”。例如:

(57)她闭上眼睛,等灵车过去,并紧抓住阿切尔的手。“但愿别是(不要是)为可怜的祖母准备的!”(伊迪丝《天真时代》)

(58)有人开始担心,“千万别是(不要是)简单地扩张规模,摊大饼”。(《人民网》2016-03-02)

“别是”受表示禁止义的“别”影响大,会保留一些原义的积淀,所以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意愿,前两例说话者在表推测的同时,也表达了担心和否定性意愿“不要是”的意图。第一例传达说话者对对象的担心和祈愿事情不要发生的意愿。最后一例是说话人对于建设双一流大学在具体评估思路、标准方面的担忧。

等到“别是”揣测用法弱化,“别是X了吧”和“别是X吧”发展出构式义,句末语气词“吧”表感叹。当所带的述谓成分多为与常识相违背的夸张用语,所在句为非现实句,所带的体词为“无指”成分时,构式义表说话人对某一事件的主观评价为委婉肯定。“别是”进一步虚化,“别”与“是”二者组合发生了语义重组,“别”自身语义已经淡化,整个语义重心偏重于VP、NP。“别”已经成了一个认识情态的标记,读轻声,甚至可以删除。例如:

(59)我家狗感觉像在沐浴圣光一样,是要变身了吧。(《新浪微博》2018-05-08)

(60)网友家的爸爸喝醉了,逼着金毛骑车,金毛递来个眼神:是个傻子吧。(《今日头条》2017-10-10)

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是+吧”表示主观态度的用法,充当焦点标记的“是”在功能上已经趋向于副词化了,从句法功能的角度看,可以修饰谓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其中副词修饰名词,强调的就是名词的属性义,这正好与我们的认识一致。因此此时“是”具有了评注性副词的性质,有强调和标示属性的作用,说话者借其后成分的内涵义来表达主观态度。

另外《现代汉语虚词释例》解释“别是和别不是都表猜想和测度,说话人虽有判断,但是把握不大”[2]86,表示委婉肯定功能的“别是”也可以替换成“别不是”,二者表示相同的效果。“不是”由反问发展出可以表揣测的功能①参见王银《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2页。,“别”和“不是”二者共现,因为“别”保留了否定性意味,为了避免歧义,同时保证语音的协调性和语言的经济性,语素“不”可以删除。有研究表明“现代汉语中大量语气副词‘不X’,其中‘不’用于构词中,会使这个词语带有委婉的意味”[16],“不”是羡余成分,已经没有否定的含义,读作轻声。这就使得“别是”和“别不是”在表委婉肯定功能时可以互换。当“别不是”用作委婉肯定时,若“别”去掉,语句同样可以成立。此时的“不是”作为副词,“不”和“是”没有句法上的关系,二者是构词成分。因为有句末语气词“吧”的辅助作用,原句也不会理解为否定性判断,同时在语境的制约下,全句理解为委婉肯定义。例如:

(61)我家狗感觉像在沐浴圣光一样,不是要变身了吧。(《新浪微博》2018-05-08)

(62)网友家的爸爸喝醉了,逼着金毛骑车,金毛递来个眼神:不是个傻子吧。(《今日头条》2017-10-10)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别是”的句法特征和功能演化。从句法功能与分布特征来看,评注性副词“别是”可以外附全句,也可以内附谓语,都有对全句评注的意味。在新语境下,“别是”发展出委婉肯定的用法。表委婉肯定的“别是X(了)吧”可以作为一种构式使用,此时所带的述谓成分为一些夸张描述用语,所带的体词性成分多为“无指”成分。“别是”功能的演化与“别”认识情态义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委婉肯定的“别是”中“别”的语义已经淡化,“是”在功能上已经趋向副词化。从发展趋势上看,委婉肯定功能的“别是”更容易发展成为话语标记。但是就目前其出现的句法语义环境来看,还未发展到完全的话语标记,分析为准话语标记比较合适。

猜你喜欢

情态句法副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副词和副词词组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