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感悟的朗读教学策略

2019-02-17王文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策略

王文璟

内容摘要:由于朗读永远与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与词义、句意、文意的品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应该是一条常用的教学线索,贯穿于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语感 朗读 教学 策略

一.朗读的全面认知

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指出声的朗读。

朗读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学生在一定的量的朗读训练之后可以达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训练之中,词、语、句、段、篇都能给学生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朗读是培养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文章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进行体会和品味。

朗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情感、风格,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是出声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发言、复述、交谈、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二.重构朗读的学段目标

在各学段的目标中,课标大体上是按照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的思路来界定“朗读”目标和内容的。

第一,朗读属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范畴。因此,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朗读”要求,必须将“朗读”置于整个阅读语境和情境中加以把握。

第二,朗讀是有层阶的。从学段的纵向延伸看,由“学习朗读”到“朗读”再到“能朗读”,我们看到了朗读作为能力习惯的渐次更新;从每个学段的横向延伸看,由“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有感情朗读”,我们也看到了朗读作为技巧品质的不断提升。

第三,但是上述有关朗读层阶的表述,却有只见技巧不见人的嫌疑。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课标关于朗读的特殊要求。虽然三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特殊要求同样有着内容、内涵上的层阶变化,但我们似乎更应该眷注的是它们对于朗读意图、朗读目的、朗读态度、朗读情感、朗读意义和价值的界说,即由“朗读”(一般要求)向“朗读者”(特殊要求)的转化。

第四,我们就应该将课标中对朗读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如同前述第一点所言,“朗读”必须和“阅读”联系起来,融入一个更大的意义背景和审美语境,才有确证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将“一般要求”(朗读技巧)和“特殊要求”(朗读意义)联系起来解读,就能真正切人朗读教学的终极旨归——为人而读。

三.巧妙应用体态语言

教师与学生的体态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一颔首、一皱眉、一眨眼,一举手,一倾身,以及瞬间的微笑或忧伤,都传递着一种特别的信号,教师既要善于应用这些细微的体态语言,更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些细微的体态语言,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灵动出课堂的精彩。例如,《天路》中有这样的句子: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用手势演示“穿”、“越”、“过”、“奔腾”这几个动词的不同状态,感受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感悟这些动词的准确性与生动性,让学生的视觉产生一种美感,内心产生一种灵感。

四.彰显教学评价的艺术

教学评价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为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判断与评估,更是有效的指正与引导。教师要在用眼观察与用心倾听中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相关信息,从某些细节切入,使评价中的肯定与表扬有根据,使评价中的否定与校正有理由,不能只是空泛地说“好”、“棒”、“错”之类的词语,要告诉学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错在哪里,彰显评价的细节艺术,让所有学生“豁然开朗”,明白“对”之所妙,“错”之原因,强化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要让评价体现多元化,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对同一事物的感知和解读也就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对面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式的答案去评判对与错,好与差,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赞赏学生的独特方法,重视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使评价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听得明白,悟得透彻,从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策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