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族际政治和谐治理

2019-02-13赵润彬

考试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积极和谐的族际政治治理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价值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必然选择,是建构少数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地区的舆论导向,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族际政治治理精神品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民族地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民族在人口数量、居住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族群的个性与文化。对于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民族间的关系和谐、稳定、统一与繁荣影响着国家整体的发展。在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民族文化走向“多元融合”是族际政治治理实现和谐治理的共同心理意识基础。

一、 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族际政治治理是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以及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中华民族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全面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各民族成员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政治观念,促进民族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族际利益的平衡。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挥出巨大的族际利益调适功能,并且保持调适过程的持续性,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以充分发育并在现代国家中结成利益一致的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民族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是在地域联系和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对自愿结成政治共同体的所有民族形成的和谐治理。其内部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国家的认同以及形成凝聚力的纽带不是由血缘和亲属关系决定的,而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所具有的多元一体的社会凝聚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必须在民族地区培养共同的文化精神,凝心聚力、形成共识,以强化国族观念和国族认同,从制度上保证情感层次的政治认同转变发展为认知层次上的国家政治认同。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党完整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12个关键词是基于国家、社会、个人的视角揭示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原则,能有效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就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在复杂多样的社会、历史、民族、宗教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民族地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多元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民族群众持久认同的价值理念,将对各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价值信念和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寻求民族复兴及其对理想的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追求。族际政治治理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要实现和谐治理,关键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上形成共识。只有凝聚民心民意的价值目标,树立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信念,才能发挥各民族群众的优势力量。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价值追求和标尺。民族地区各民族由于本身历史特点、发展道路和社会形态的差异,“在价值信奉和理念塑造上,呈現出人治化、专制化、官本位和权本位的特征。尤其是长期处于集权体制控制下,致使人民主体性缺失,社会自主性和能动性塑造困难,现代性价值谱系建构缓慢,突出表现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现代价值理念在传统社会土壤中萌发,又受到传统性因素的阻碍。”实现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关键就是要打破受传统性因素影响的价值观念体系,向法治化、服务性和人本位、社会本位的现代国家治理精神和品质发展,塑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根本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真正得以践行。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价值归宿和责任。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离不开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共担责任。

“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表现为一种积极参与和促进和谐的族际政治治理的基本理念。要提高各民族群众参与度和热情,政府必须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责任,建立“诚信”“友善”的和谐氛围。不是否定不同,而是在不同之中发现有益之处共同进步。应把“求同存异”作为在民族地区建立制度和制定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以维护各民族地区特有的制度和政策来体现各少数民族的权利。所有民族和地区不仅承认自己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也承认中华民族的文化,确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优先于自己的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逐渐形成共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族际政治和谐治理路径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地区的舆论导向,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还有部分民族跨越国境。如果民族地区对国家认同出现矛盾和冲突,那么这将对国家安全和稳定带来挑战。因而,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认识到困难与挑战,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在族际政治治理中,既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又要关注社情民意,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与各民族的诉求统一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兼顾大局,重视团结,保持稳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上构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增强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共识,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知恩、感恩意识,激发干部群众知恩图报、凝聚民心民力的热情。在以国家认同为基础的政治信仰前提下,尊重民族地区合法的传统宗教感情和宗教信仰,更好地维护族际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发挥政治整合功能,健全约束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为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建立科学、完备、系统、适宜的治理体系”,这对进一步完善族际政治整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指导意义。族际政治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必须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维护民族团结、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更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建设团结融洽的民族关系,真正将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尊重和保障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民族干部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政策、制度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要实现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发展的目标必须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建全评价和奖惩机制,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改善结构。鼓励民族干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自愿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民族文化,重视和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增强国民意识最基本的方式。国民意识的不断增强,是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一体化”的思想基础。应当采用适合各民族自身特点的途径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意识教育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把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民族地区特有的传递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的歌谣、故事、谚语、舞蹈等形式进行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热爱本民族历史文化、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师队伍,投身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事业中。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民族地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更多保护和传承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民族文化人才。

总之,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强化主体意识、调动主体力量,才能积聚起推动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和精神要义体现于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中,促进经济融合基础上的政治、法律、文化和价值的融合,从而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刘荣,刘光顺.论当代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模式[J].学术探索,2007,6(3):16-23.

[2]黄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刘荣.论中国的族际政治和谐治理[J].思想战线,2010,36(6):82-85.

[4]马宗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5.

[5]罗国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6.

作者简介:赵润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