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2019-02-10冯敏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反思习惯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冯敏贤

摘 要:学习数学是一种经历,在经历中汲取经验。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反思习惯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反思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更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文章从目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反思习惯的培养方式以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习惯;培养策略

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给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让学生思考先前学过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此外,在数学课堂中,课程开设不合理,教学任务重,学生没有足够的预习、复习时间;教材内容不够详细,配套练习题目各式各样且多,学生很难按时完成,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容易掉队,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留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理解,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反思习惯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习惯性。反思习惯则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提升的重要保证。

一、反思以及反思习惯的含义

反思这一词最早来源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他看来,反思是识别人类所尝试的事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指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更清晰理解自己的行为,从而更理性地开展行动。反思是一种对活动的再认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品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习者要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反思成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黑格尔的观点是:反思即为反复思考的过程。斯洛沙提出:“反思是认识论的一种,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一次认识以及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一次次反省中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反思。”

数学反思即数学活动中的反思,是指人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活动的学习中对自身的思考、自我评价等。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顾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倡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反思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填充新知识,此时反思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被新知识填充的同时,反思已学的知识,不断进行新旧知识的融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的人,反思有不同的意义,但本质都一样,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反思习惯的培养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習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反思习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大脑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第三,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各方面反思,有效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策略

反思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习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例谈

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参照“352课堂”模式,即课堂教学遵守“3个原则”,学习流程的“5个基本步骤”“2项反馈提高”。这种模式的数学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反馈,各班以小组形式学习。课前,学校会给每位学生发放导学案,学生依照课本完成导学案部分内容以达到浏览课本、预习的目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提出问题,小组内互帮互助,一起讨论找出答案。

在小组展示环节,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板书,在板书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提醒板书的同学哪里需要改正,哪个答案会更好,这些都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思考得出来的结果。在板书完毕后,小组成员一起检查自己小组板书的答案,进行修改。学生为什么在板书时很慢,并且写了好久还不愿意回到座位?而且板书的正确率比学生自己在座位上做的高。究其原因,学生在板书的时候都会为自己留时间进行反思,生怕在众多同学面前出错,他们做题后会进行反思,小组讨论时也会反思,确保做题的正确率。

因此,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在数学课堂的小组学习、板书展示中培养,这只是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离不开数学课堂中的小细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多思考、大胆质疑。

(二)归纳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首先,教师作为辅助者,在教学中要做到“授之以渔”,把反思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其次,在数学课堂中,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加强反思的体验。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会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反复的讨论、讲解中,学生会反思自己的答案,会不断完善答案;在板书展示时,学生会更加注意反思答案的准确性等等。再次,在一节数学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对本次课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也可以让学生写总结反思或者数学日记,总结反思自己一节课的表现。最后,在数学课堂外,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巩固错题,提高学习成绩。

四、结语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方面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反思这一概念要理解,对大小问题要进行反思,尽量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反思、培养反思习惯的同时,要注意到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性格特点,选择性地给予适当的帮助或提醒。养成反思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好方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反思习惯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过程,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科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美]斯宾诺莎.数学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张建军.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

[4]冯国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新校园(阅读),2015(06).

[5]鲁美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7).

猜你喜欢

反思习惯培养策略数学教学
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反思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