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9-01-30张晓红

求知导刊 2019年40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体育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成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必修课。抓学习成绩、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强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文章主要探讨小学生的成长发育特性,阐述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形式游戏化、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之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62-02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摆在了第一位。对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狠抓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研究学习方法等,成为大部分学校和家长无比重视的话题。自然而然,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小学生体育锻炼这个问题,导致小学生逐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文章主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论述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培养小学的体育兴趣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成长发育特性

1.生理特性

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进入小学。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年龄处在6~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往往是人体骨骼生长、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

小学生的身高、骨骼生长等,70%靠遗传基因,30%源于后天培养,而体育运动在后天培养的多种因素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性,重视体育锻炼,为学生今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2.心理特性

对小学生而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均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心理发育普遍不成熟。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依赖性更强,情绪化更严重,表现在学习上,主要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耐心较差。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性,学校和家长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耐力、专注力等心理素质,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1]。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

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学校和家长应该意识到,加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力度,对其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强制性要求甚至命令式胁迫其参加体育运动,效果要好得多。

然而,现实情况是,小学生普遍好奇心重、调皮好动,对所有新鲜事物都能瞬间产生兴趣,却因缺乏耐力,无法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教师要从培养、疏导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例如,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不少学生加入了体育锻炼的行列。然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对项目本身有兴趣,对其认识和了解并不多,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运动,从根本上培养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疏导之策略

1.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小学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变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兴趣[2]。

例如,大部分女生对400米跑步项目教学,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有些女学生甚至害怕上体育课,故意逃避课程,这时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加鼓励和引导,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彻底打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惧感,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2.教学形式游戏化

小学生的天性使然,他们活泼好动,充满探知欲、好奇心。如果体育教学能把握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形式游戏化,充满娱乐性、趣味性、生动性,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保障大有裨益。

以跳绳项目教学为例,传统的跳绳项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程序枯燥,有些肢体不协调的学生,很容易遇到学习挫折,失去学习跳绳项目的兴趣。这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让跳绳学习变得富有趣味。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不会跳的学生负责甩绳子,每人牵一边,会跳的学生组队,依次跳过。教师边组织游戏的开展,边教授跳绳的要领,让不会跳的学生暂时放松心态,并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领悟跳绳的技巧。

3.教學内容多样化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运动项目也变得丰富多样。无论是奥运会、冬运会,还是军人运动会、残疾人奥运会等比赛,中国运动员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

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改变传统、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使其多样化、丰富化,对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性、个性特点等因素,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尽量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例如,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可以设置蹦床项目、跳绳项目、跳远项目、跳高项目等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速度和耐力,可以设置长短距离跑步项目、接力比赛项目等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力量训练,可以设置铅球项目、拔河项目等教学内容。球类项目教学就更丰富了,可以设置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教学内容。

4.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比,互动性、自由度更强,上体育课对小学生来说,相当于一次天性的释放,他们不用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埋头做题、冥思苦想,他们可以在操场上自由奔跑、快乐跳跃。基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逐步转变自己的角色。

体育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既要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指导,又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与疏导。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以温和、平等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例如,过去有的体育教师存在自身素质不高、脾气不好的现象,常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有的教师喜欢大声命令学生、严厉批评学生,甚至用过量的体育项目来惩罚学生。这些做法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极为不利的。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成为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关乎每个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健康的身体状态,关乎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文化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刘彬.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神州,2017(04):243.

李俊山.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6):83-84.

作者简介:张晓红(1976.6—),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小学体育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