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探索

2019-01-21褚旭艳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导向

摘 要: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专题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是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其有利于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史为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在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导向;专题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好这门课,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宗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所在的思政教学部《纲要》课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以“问题意识”、“专题建构”等教育理念与要求为载体的“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这一模式对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和感染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纲要》课实施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纲要》课的实效性

《纲要》课所讲述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他们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任务已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学生普遍存在“到了大学还要学习历史啊”这样的抱怨情绪,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

“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象,即每一个专题开讲前,教师都提出一些让学生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专题前,可首先设置问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鸦片战争前还有一个长达 130 多年的康乾盛世,可为什么在康乾盛世结束不到 50 年的时间,一个偌大的中华帝国变得弱不禁风,竟被只有几千名远道而来的英国水兵横行乡里?这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和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继续提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为什么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清楚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许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但也给人类,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进而消除部分学生认为“先进的资本主义侵略落后中国是有理的,对中国进步是有利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形成正确的认识,即: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是近代中国落后以及蒙受灾难的总根源,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通过设计一系列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他们把学习的过程变为求知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既避免了与中学历史课的简单重复,又体现了大学学习内容的深度和高度,给学生营造以专题为研究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纲要》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以问题为导向,串联每一专题的主要内容,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专题的思考和探讨中;又可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单向“独白式”理论说教转变为双向“对话式”鲜活思考的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双向的、主客体相互呼应的过程。例如,在“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专题中,可就“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加速了还是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展开辩论;在讲“抗日战争”专题时,可对“部分日本人为什么一直否定侵略战争的性质”等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辩论,都需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团队合作、互动交流来完成。在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中,学生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本质要求。此外,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探讨,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继而在其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有利于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

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引入《纲要》课也是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纲要》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重要使命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历史素质培养,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纲要》课程内容必须积极呼应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以发挥其教育实效性。而专题教学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曾经的历史问题和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抓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讲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让学生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认识引起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而有效地通过问题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从而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纲要》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等矛盾,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学。

二、《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

《纲要》课程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等于一体。正确把握《纲要》课的定位和功能,在教学中应坚持政治导向性和能力培养两大目标。首先,要注意《纲要》和中学历史的区别,即从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上升到对历史理论和历史规律的把握,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逻辑。其次,注意《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间的区别,即用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观点,而不是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纲要》的教学思路应该从“讲历史是怎么过来的”转向“讲历史为什么这样发展”,在讲授中要注重阐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疑问”

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就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因此,可通过開课前的问卷调查来收集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问卷主要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你对‘殖民有功,侵略有利是怎么理解的?”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心中的疑问与困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存在历史知识缺乏、理论水平欠缺、思想认识模糊等问题。基于调查结果,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因疑施教。

(三)精心构建课堂教学专题,设计问题

《纲要》课的教学目的是设置专题的主要依据。因此,围绕“四个选择”的教学主旨,以及学生的困惑和一些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可把《纲要》教材的章节形式转变为十个专题。分别是:第一讲,重温旧梦:中国历史纵横谈;第二讲,苦难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三讲,列强行径:列强侵华的危害及中华民族的抗争;第四讲,睡狮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五讲,帝制终结:辛亥革命;第六讲,开天辟地:历史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七讲,另辟蹊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第八讲,血铸中华:抗日战争;第九讲,凤凰涅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铸造;第十讲,登高望远:历史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教学专题设计好后,通过研究理论、积累素材,精心设计每个教学专题的问题。如:专题一:中华民族曾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什么到近代落后了?西方世界在近代是如何崛起的?给我们什么启示?专题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专题四:洋务运动让中国实现“自强求富”了吗?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专题五: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专题八: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日本为什么一直有人否定侵略战争的性质?

(四)课堂的研讨与互动

教师把问题布置给学生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且互相讨论,寻找答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教师可为学生指定一些参考文献。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授课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各组选好自己的专题,并在该专题研讨时做主导发言,其他组则参与讨论互动。课堂研讨时,学生是主角,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集体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思维。由于有些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可能比较片面,此时,教师应通过向学生提问或补充作答的方式参与研讨,以引导相关话题讨论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五)教师点评与精讲

教师要对课堂研讨与互动的情况进行点评,点评时要坚持指导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集体性原则,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表扬有创新性观点和建设性建议的学生,并对于研讨中没有充分讨论甚至错误的地方进一步加以阐述、修正。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在课堂研讨与互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精讲中要讲清楚“为什么”,最主要的是阐释应该“怎么办”,以保障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总之,通过点评和精讲,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明辨是非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拓展,视野更开阔,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伍自强,黄海霞.关于“问题导向”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5,(9):30-34.

[2]魏则胜.论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4,(7):40-44.

[3]白翠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探讨——基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2017,(2):66-70.

作者简介:褚旭艳(1983-),汉,山西太原,硕士研究生,山西工商学院思政教学部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导向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