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模式的探讨

2019-01-21夏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心肺

夏凉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诊科常用操作之一,在抢救多种原因致心脏骤停患者中均有广泛应用[1]。医护人员专业娴熟的操作是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抢救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CPR技能培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占有较高比重[2]。住院医师急救能力参差不齐,特别在一些非急诊专业住院医师中,CPR技能欠缺尤为明显[3]。目前,CPR培训考核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中,合格的CPR技能是每一位住院医师的必备技能,培训质量直接关系到学员的掌握深度及熟练程度。本研究采用视频教学+模拟教学方式对住院医师进行CPR技能培训,旨在探索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进行CPR技能培训的住院医师9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名受训者,其中男21名,女24名;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6.8±2.5)岁;实验组45名受训者,其中男23名,女22名;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6.2±2.8)岁。两组受训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年资1~3年。两组住院医师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方法

由本院急诊科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主任或资历较高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培训教师,负责CPR知识技能教学。该培训参照美国心脏协会《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4]及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确立培训目标、标准及培训内容。(1)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即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方式。理论授课时间为2 h,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评估心脏骤停、心外按压的手法及注意事项、气道开放与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气管插管及电除颤仪使用方法与操作要点。实践操作为30 min,采用挪威挪度公司模拟人进行实践操作。(2)实验组采用理论授课+边观看视频边实践(PWW)+仿真模拟训练模式。理论授课内容及时长同对照组,视频教学时长约45 min,视频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基本生命支持课程标准化培训录像,内容涵盖CPR理论知识讲解、心肺复苏动作及操作要点说明、急救情景展示等,由学员边观看边进行实践操作,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不予现场操作指导,只纠正学员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中给予鼓励,操作结束后对学员总体操作情况作出点评,指出学员操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前两阶段培训完毕后,由学员使用挪威挪度公司模拟人进行现场CPR训练,每3个学员配备1台模拟人,由同组学员监测执行操作学员的错误、互相评价,共同提高现场CPR操作技能。

1.3 考核方案

培训结束后,考核住院医师CPR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技能,分别采用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予以评分。笔试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考核由心内科、急诊科、麻醉科资深医师担任考核专家,分别对各学员操作技能评分,取平均分作为操作技能得分,满分100分,≥80分评定为及格。同时满足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均及格,方可认定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合格。考核结束后,由两组学员对相应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提高CPR技能及复训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满意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相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相较行t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得分、总合格率比较

实验组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与操作技能均及格;对照组理论知识均及格,但有4例操作技能不及格。实验组CPR技能培训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教学满意性评价比较

实验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CPR技能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认为有必要复训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PR是急诊临床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规范正确的操作,准确判断与及时施救是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的必要条件,并可降低患者病死率,且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但鉴于心肺复苏临床特点,CPR抢救紧急,几乎不可能进行现场教学,故CPR教学一直以来是急诊科临床培训的难题[6]。本科室既往采用理论授课结合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方式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但学员存在实践技能薄弱、反映培训质量不足现象;且于模拟心肺复苏环节,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且投入过多,培训效率较低。随着我院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入,2017年首次将视频边观看边操作引入心肺复苏技能教学中,综合提升学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从两组住院医师考核成绩来看,实验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培训合格率达到100.0%。提示视频边教边学模式有效加强学员对CPR操作要点的理解、运用,于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领悟,而熟谙理论知识并系统化掌握后,又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王庆玲等[7]在规培住院医师CPR培训中引入PWW模式(边看边练习),显著提高了考核成绩,且学员对该培训方式满意率高达100%。本研究实验组住院医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CPR技能等方面满意率均高于传统培训方式。该组认为有必要复训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该组学员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程度更高、更牢固。在既往的培训中,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往往与医院坐诊等时间相冲突[8],且该模式培训时间成本较大,不便于统筹协调培训时间[9],造成实践操作技能教授时间不足,培训质量较低。而引入边观看边实践模式后,住院医师有充分业余时间学习,提高操作技能[10]。而之后采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中,3位成员间在操作中互相检查,重复提高操作注意事项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操作动作规范性及正确性。尽管文中培训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模拟操作与临床操作尚存在一定区别[3],具备条件的医院可由丰富年资的医师带入现场操作实践,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的实用CPR技能[11]。

综上所述,采用传统授课与视频边教边实践模式相结合,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CPR技能培训效果,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节约师资投入力量,提升培训合格率,从而不断加强医院急救能力,适合在医院CPR技能培训中广泛开展。

表1 两组考核得分、总合格率比较

表2 两组教学满意性评价比较 [n(%)]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心肺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