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口服和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狼疮80例疗效观察

2019-01-21段振忠

关键词:狼疮异烟肼抗结核

段振忠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皮肤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寻常狼疮为皮肤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皮肤结核的50%~70%。常规治疗方法是多种口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治疗时间长,病人依从及耐受性差的特点,且长期联合用药还有可能会导致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对寻常狼疮的认识和诊疗水平,现将近5年来,我科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和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针局部注射治疗的寻常狼疮8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门诊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集80例皮肤结核患者,经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 15例,女 25例;年龄 14~68岁,平均(35.3±10.2)岁。病程4个月~5年,其中病程小于1年16例,1~2年18例,超过2年6例。对照组40例,男11例,女 29例;年龄14~76岁,平均(36.8±11.2)岁。病程6个月~5年,其中病程小于1年24例,1~2年12例,超过2年4例。

1.2 临床特点 皮损形态多样,表现为斑块、结节、溃疡、表面渗液或有脓液、坏死和增生性或萎缩性疤痕等,皮损颜色呈暗红色、淡红色和褐红色等。皮损分布头、面、颈部32例,躯干8例,四肢29例,臀部11例。皮损大小不一,皮损面积最小约为3.0 cm×5.5 cm,最大约为10.0 cm×8.0 cm。典型损害有苹果酱样的狼疮结节和典型“三廓”症状的结节(中央网状瘢、疣状边缘、四周红晕)等。其中45例患者无明显皮损不适,18例皮损有轻微疼痛感,17例皮损轻度瘙痒。所有病例均无低热、盗汗、消瘦现象,否认有结核病史。80例患者发病后首诊均被误诊,分别被诊断为孢子丝菌病、皮肤慢性溃疡、湿疹、红斑狼疮、结节病等。

l.3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见炎性浆痂,在真皮上部,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内有少量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围是淋巴细胞,杂有少量浆细胞,干酪样坏死极少见;所有患者血、尿、粪3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真菌镜检阴性;血沉增快20例;胸部X线检查:3例肺部表现肺纹理增多,陈旧性钙化斑和胸膜增厚;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21例强阳性,10例阳性,15例弱阳性,余阴性。对于面积较大、年龄<14岁者,局部用药过敏、孕妇、哺乳期、吸毒及失访者不作为本组观察对象。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胶囊0.45 g/d、乙胺丁醇片0.75 g/d、比嗪酰胺1.5 g/d口服;同时局部给予异烟肼注射液0.1 g(2 mL)、地塞米松针2 mg,加适量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1 mL)配成溶液。局部皮肤消毒后,针尖与皮肤成15°角将药液注入皮损基底部,分多点注射,使皮损组织变白为度。注射后用无菌纱布按压5 min,防止药液漏出,随后予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患处避免接触水。每周注射1次。面积稍大者,药液按比例配制。对表面有糜烂、溃疡、脓液的患者,先行表面清创,愈合后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利福平胶囊0.45 g/d、乙胺丁醇片0.75 g/d、比嗪酰胺片1.5 g/d口服。5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1]以疗效指数判断疗效。即皮损面积(cm2)缩小百分比=[(治疗前面积-治疗后面积)/治疗前面积×100%]。痊愈:疗效指数≥98%;显效:疗效指数80%~97%;好转:疗效指数50%~79%;无效:疗效指数≤49%。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样本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疗效比较 例

在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25例痊愈,治愈率为62.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10例痊愈,治愈率为25.0%,有效率为57.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2 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对治疗组未痊愈者,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后全部治愈;对照组继续服药,维持治疗1个疗程,仍有12例未愈,然后同治疗组给予局部注射,直到痊愈。对于皮肤痊愈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异烟肼片0.3 g/d、利福平胶囊0.45 g/d,各强化治疗1~2个月后,停药后,每个月随访1次,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治疗中每个月分别复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本组痊愈病例随访满1年无复发。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在注射后局部均出现肿胀、疼痛,可持续1~2 d。所有患者未见水疱、糜烂、感染,未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过敏等全身不良反应。经过6个月随访未见继发色素沉着,有3例表面出现浅表萎缩性瘢痕。

3 讨论

本文采用异烟肼加地塞米松针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狼疮的方法。统计结果表明,联合应用优于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笔者认为局部注射用药可以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而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的药理作用,适量的利多卡因减轻局部注射后的疼痛,提高了药物治疗效率,缩短了病程。目前认为,在有效抗结核病药的作用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并不引起结核病灶的恶化。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黏连和瘢痕[2]。所以不伴有其他脏器结核的本病患者可用异烟肼类药物单一治疗[3],伴有其他脏器结核者则采用联合疗法,以防单一用药出现耐药[4]。皮肤出现结核性肉芽肿性炎后,局部皮肤红肿,血液循环较差,药物在其中较难达到有效地抑菌浓度的效果[5],因此局部注射联合口服抗结核药物,避免单一口服用药治疗时间偏长,增加药物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对于皮损面积较小者,笔者曾单用异烟肼针局部治疗,无论年龄大小,治疗效果较好。对于面积稍大者,采用口服和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狼疮异烟肼抗结核
关于药物异烟肼分析方法的教学讨论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异烟肼,抗结核药咋成了“毒狗杀器”
异烟肼毒杀狗?国外有没有先例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他克莫司对难治性狼疮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诱导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