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困惑与媒体规制

2019-01-17刘君福刘曼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

刘君福 刘曼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思考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困惑,明确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如何做好媒体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新闻记者 身份困惑 媒体规划

前言

当前,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有一些新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同时,做好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媒体规划,提高记者工作的价值。

1、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新闻记者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代表着事实的真相和社会的良知。因此,中华全国新闻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91年1月,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于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分别做了修订。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对记者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约束。

这项准则对新闻记者的约束是具有普遍性的。在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面对自媒体对自身从业境遇的诸多改变,新闻记者是否还能继续遵守相关准则,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约束,是我们反思的起点。

就自媒体这个新的媒体境遇来讲,充分地认识这个媒体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自媒体是随着博客、微博、空间、微刊等传播形式或载体的出现而出现的。对于自媒体的定义,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根据这样的定义以及自媒体时代展现出来的诸多新闻因素,新闻记者在新的传媒境遇中,也必然会为此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2、新闻记者的身份困惑

自媒体的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传媒生态,为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之门。自媒体的庞雜信息与社交功能,使记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大量的新闻线索,建立“异质性较强的弱关系社会网络”,进一步扩大新闻来源。自媒体的草根性、交互性,便于记者聚合网民智慧,还原事件真相,判断新闻价值。自媒体的移动性,可以使记者随时随地进行微直播,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激发受众对传统媒体最终报道文本的期待。然而,新闻记者使用自媒体却使他们陷入前所未有的身份困境:新闻记者的自媒体言论,是职业行为还是纯粹的私人行为?或者说是代表记者个体还是代表他们所供职的媒体组织?

在传统传播环境下,新闻记者所供职的媒体是其最主要的“信息出口”,他们的言论当然属于职业行为,体现了所属媒体的意见。但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新闻记者同时也拥有了个人“信息出口”即自媒体,他们可以不经媒体组织同意,自主地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甚至发表已被媒体组织过滤掉的言论。由此看来,新闻记者开设、运营的自媒体似乎与普通用户无异,他们在媒体上的自主言说属于私人行为而非职业行为。

问题在于,多数记者尤其是知名记者在其自媒体比如微博中都是实名认证“加V”用户,并且在个人资料里都明确地标示着职业和所属媒体的名称。尽管也有记者在他们微博的个人资料里特别声明“言论与从业媒体无关”,试图与所供职的媒体划清界限,但是公众有一个“角色位移”心理:记者是一定媒体的记者,记者的个人观念与其一定的工作背景相关,记者在微博中公开了职业身份,其微博行为应是现实中的记者职业行为在虚拟世界的延伸。

3、媒体规制,记者自律

毫无疑问,媒体组织应该支持、鼓励旗下记者使用自媒体,充分发挥记者自媒体在信息生产、传播方面的“利器”功效。同时,媒体组织和新闻传播行业也要及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应对自媒体时代出现的新的职业伦理问题,指导、规制新闻从业者正确使用自媒体。实际上,中外新闻界都在进行从业者自媒体使用的建章立制工作。例如,美联社在2009年就出台了《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并于2011年、2013年进行了两次修订。该守则对美联社员工如何在社交媒体即自媒体上发表观点、跟帖关注、识别消息源、保护隐私等都予以详细规定和具体指导。网络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中外新闻体制又千差万别,自媒体使用规范的制定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一步到位,更不可能一律。笔者认为,媒体组织、新闻传播行业制定从业者自媒体使用规范,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区别身份,公私分开

新闻从业者个人行为、职业行为的识别是自媒体伦理的核心问题。路透社、美联社均建议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开设两个账号,一个公用一个私用,以便于公众识别其言论身份。中宣部、中国记协等五部门2011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都要求我国新闻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其初衷也在于身份的识别。

3.2加强自媒体内容管理,力求信息真实准确

《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规定,美联社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发现的信源,应该与那些通过其他方式发现的信源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核实。我国《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第五条也明确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使用互联网信息作为新闻线索,必须查证信息来源,核实内容真伪;严禁使用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或以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为线索进行报道。

3.3规范网络社交行为,维护媒体的客观公正

记者通过自媒体添加“关注”、转发及评论网民发布的信息,如果不慎,可能会影响所供职媒体的客观公正立场。《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就特别强调,美联社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与政治保持距离以确保观点的中立,即使是转发他人信息也不可随意为之,因为一条没有任何评论的转发通常会被人认为是对该条信息观点的默许。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也必须要适时作出一些调整,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本文总结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困惑,提出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媒体规划方法,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03):112-120.

[2] 王晴川.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6):128-138.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
公示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浅议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公示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研究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