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2019-01-16倪燕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倪燕

【摘 要】 數学核心素养是人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周边环境,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低年级的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构成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周边环境,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历抽象化

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目标。纵观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因为对如何引领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认识不够,较多地强调了直观操作,而忽视了抽象的过程与结果,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有大量的计算教学,如何由算理的直观上升到算法的抽象应该是计算教学中永恒研究的主题。只有摆脱了具体形象的抽象,才能使思维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结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中“9加几”的加法时,当学生利用实物采用“凑十法”的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再回到算式,抽象出算法:“算9加几的加法时,要先想9加几等于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最后再进行‘9+1+( )的计算。”这个案例中,教师用表象思维促进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与提升。

二、经历符号化

符号化思想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低年级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各种数学符号的教学,符号教学贯穿小学六年的12个分册。面对如此多的符号,数学教师应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认识符号,逐步理解符号的意义,以增强低年级学生的符号意识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统计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情境,有的小组用数字“1、2、3、4”的形式记录人数,有的小组用简单的形状“○、□、△、☆”的形式记录,还有的小组用打“√”的方法来记录人数……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用个性化的符号解决了统计中的问题,从而感受到了符号的价值。

三、经历数形结合

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释中谈到“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强调“数”与“形”的密不可分。“数”和“形”相互独立,却又相辅相成。“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思想:以“形”为载体,有助于学生分析思考,便于理解;以“数”来刻画,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只有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创设用相同的图像引导学生列出若干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算式的情境:每盘有2个苹果,2盘苹果一共多少个?然后依次出示3盘、4盘…… 直至几十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算式太长,费时间又费地方。这时引出“乘法”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这个案例中,“数形结合”使学生既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又理解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师不仅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直观、形象、生动来展现乘法的初始状态,让学生懂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还借助“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已有经验来加深了“图”与“式”的对应思想,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一步步从“连加算式”抽象成“乘法算式”,初步建立起今后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

四、培养数感

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良好的数感能正确理解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表示数,会用数来交流信息,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问题,会估算结果,并能解释结果的合理性。小学阶段的数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数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学生将数的感念与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从而逐步建立数感。

例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整百数”时,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操作小方块和计数器等,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体验数的发展,并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在亲身经历中,发展了低年级学生的估计意识的能力。

五、培养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即把问题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讨论,再把每一类的结论进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这种思想的价值体现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上,影响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分类讨论思想的雏形产生于小学低年级数学,因此,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至关重要。

例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中会遇到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用数字0、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类讨论:十位上是1的有10、12,十位上是2的有20、21,因此,“用数字0、1、2”可以组成4个两位数。这个案例中采用把问题“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综合归纳”的分类讨论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龚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2019(17):85

[2]汤晓兰.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9):76-77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乐园,说“画”算“数”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