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计算奥秘 感悟数字魅力

2019-01-15许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整合感悟

许玲

[摘要]“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实践,已经成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平时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练习,显得有些枯燥与无趣,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育,让数学变得好玩、好学、可亲、可近。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整合;数学素养;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30-03

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学科核心素养”深受关注,已经成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思维要求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严谨,也更注重方法与能力,因此平时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练习,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与无趣,进而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育,让数学变得好玩、好学、可亲、可近。因此,当学生学完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之后,三年级部的数学教师合作开设了“有趣的计算”这个特色课程,倡导“玩、做、学合一”的学习理念,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实际探究中亲身经历数学的发现与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品质。

一、前期思考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既是多位数乘一位數笔算方法的扩展,也是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可以用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因此这个单元的内容有很强的基础性,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算理,而且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计算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算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学生的计算练习也不应局限于纸和笔,应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理解算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算法,不断完善对计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在学习“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学生以后还将学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虽然如今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运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智力水平的载体。例如,算24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有趣的计算”特色课程之后,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算一点也不枯燥!”“这样的巧算真有意思!”“咱们俩来比一比谁算24点快吧!”……原来学生心里真的觉得计算很有意思,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计算的兴趣,阳春四月,三年级组的数学教师集思广益,又开发出了以“探究计算奥秘,感悟数字魅力”为主题的有关计算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设计原则

1.多元并举,激发潜能

“有趣的计算”这一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有规律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和算24点等内容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研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计算规则和运算顺序,他们对计算的探究不再满足于会做简单的计算,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随着“你知道吗?”这些课外知识的延伸,学生对古人如何计算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生对算24点计算规则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他们开始在计算的速度上尝试挑战……学生开始从骨子里对计算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课程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活动方案,触及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观察、操作、制作等一系列的可视活动深度理解知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随着“有趣的计算”这一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教材内容使用,可以课后回家自主实践应用,也可以在课后同学之间算一算、玩一玩,随时随地感受数学的好玩、有趣。

2.跨界融合,提升品质

本次活动我们将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施时不仅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而且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进行整合。

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使学生能够从多重视角整合地处理相关信息,以便更全面、客观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例如,手抄报的制作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故事,进行制作时,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搜集与筛选,美术教师则就构图与色彩搭配进行指导。

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适应性。将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整合,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等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主要是通过活动展开的。数学绘画日记就是将学生在学习了计算这一知识之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操作、思考用文字与图画的形式结合起来,这种后续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

学生做手抄报和数学绘画日记的时候将数学课与美术课进行融合,数学教师执教,美术教师提供技术指导;数学教师指导运用哪些数学知识,美术教师指导如何构图美观、如何配色协调,这样学生的作品里不仅有数学学科知识,而且整体很美观,让人赏心悦目。整个制作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三、课程内容设置

“有趣的计算”这一课程中的内容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是一种长课时的学习,需要2-3周的时间,还需要教师详细的指导以及家长的配合。

活动一:观看视频,了解计算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乘法的计算方法。不过,当时的方法与现在的不一样,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算筹就是用竹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一根根小棒。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算筹的视频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古人计算乘法的方法,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这样表示数。”“古人真厉害!”“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这样精妙的计算,真是神奇!”……看完视频后学生果然收获满满、赞叹连连。这样的课外知识拓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为学生对计算这一知识的后续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如今科技发达,互联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课本,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

活动二:技能比拼,熟练计算

本学期的计算涉及面很广,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竖式计算,以及有规律的巧算、算24点。掌握了这些计算方法和规则后,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计算练习了,为了满足学生的竞技欲望,我们在每个班进行了计算技能比拼。比拼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口算、估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为主,时间限制1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全做对者就是“计算小达人”;第二阶段是巧算和算24点,时间限制1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数量排在前五的,就会被评为“巧算小能人”,教师还将从中选出三人代表班级参加年级技能大比拼。

活动三:自主创作,感悟算理

(1)制作手抄报

为了丰富学生对计算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许多与计算有关的素材,然后以“计算”为主题,搭配上美丽的图画,做成精美的手抄报。这些手抄报上有关于计算的童话故事、有趣的题目、计算的发展史……一张张手抄报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学生稚嫩的笔迹流淌出的是对计算浓厚的兴趣与满满的热情。

(2)数学绘画日记

绘画是孩子们最喜欢、最自由的表达方式,数学绘画日记又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所以在这次特色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算理”为主题,将自己在学习计算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经历,所以每一张数学绘画日记不仅文字生动、图画形象,更有很多的真实感受都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绘画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自由舒展身心。

活动四:成果交流,提升素养

这次的课程实施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前后历经2-3个星期,范围广,时间长。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年级部将学生的手抄报和数学绘画日记进行了评比和展出,并颁发了小奖状。

成果交流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展示学生的作品,更要现场展示学生的计算技能。前期每班都進行了“海选”,正确题数最多的5名学生被评为“巧算小能人”,其中排名前三的学生则代表班级参加年级部的“班级PK赛”。33名决赛选手和各班学生齐聚“幸福剧场”,举办了终极PK赛。比赛前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胜券在握。

本次比赛分为必答和抢答2轮进行,每轮由选手自主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带有极大挑战性的规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比赛热情。比赛开始时,每班选手都毫不犹豫地选择20分的必答题。屏幕上刚一出现题目,全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空气似乎暂时凝固了。选手立即埋头演算,在30秒内迅速作答,全场观众都向他们投去赞许和佩服的目光。随着比赛的深入,最紧张、最刺激的抢答环节开始了。每个队都全神贯注,手握抢答器,抢到了也丝毫不敢松懈,而是迅速讨论作答。

当然,也有部分选手由于紧张,没有能够在30秒内写出正确答案,他们深感遗憾,都暗暗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题。这时机会就留给台下的观众们,被选中的“幸运儿”用洪亮的声音自信地报出正确答案后,也可以赢得一份小奖品。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在加、减、乘、除中尽显智慧,不仅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还在比赛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点燃了激情和灵感。大家积极参与着、快乐着。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学生还沉浸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对计算的兴致丝毫不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也在延续。这次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参与数学思维和方法训练的机会;既弘扬了数学文化,又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爱上数学。

成果展示过程中摄像机留下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宝贵瞬间,这些不仅仅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对学生的鼓励,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大胆地走向课堂之外,走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整个世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课程实践收获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特色课程让学生亲身实践、感悟真知、发展能力、收获快乐。通过“有趣的计算”特色课程的实施,学生对周长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实践证明,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特色课程转变教师,特色课程提升学校。

1.学生的学习变丰富

这次的特色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学习形式多样,由平时的静态学习转向动态操作,由文本转向画面,由书本转向生活,由传授转向体验、创造,学习形态变得丰富、立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成长的需求。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有别于统一的国家课程,这种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性更强。本次课程将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活动、学生生活、历史文化等纳入到特色课程中,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2.教师的观念走向开放

在特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引领很重要,这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的课程意识从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从一本数学课本走向了外面的精彩生活,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转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由学科到育人的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尝试着将学生由单一学科内的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注重学科资源整合,注重与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努力实现以生为本,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在身心愉悦的活动中既实现了自主探索和思考,又享受了幸福的教育!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课程整合感悟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