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9-01-13黄丽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好奇心时机提问

黄丽清

【摘要】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创新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的习惯出发,探索了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保护好奇心、掌握提问时机等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这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提问;情境;好奇心;时机;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既有经验,使其在探索结果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潜能,主动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而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则需要创新性思维,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养成想问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烈,理性思维不足,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尤其需要创新思维.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来观察、思考、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思维与思维对撞的氛围,达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想问的好习惯.

设置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使其掌握科学提出问题的方法,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关于“小数的性质”教学,我让学生拿出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5本书,使其观察并记录一下它们的定价(数学7.70元,语文6.90元,英语5.40元,科学9.90元,品德与社会6.20元);接着,我让学生归纳这5本书的价格有没有规律可循;学生通过对比,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每本书的定价都是两位小数?”,还有学生提出“这5本书的定价没有一个是整价的,都包含有小数,这是为什么?”,还有学生提出“每本书定价的最后一位数都是‘0,如果将这个‘0去掉,价格和原来的价格是否相同呢?”……你提出问题,我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却开启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新思维,点燃学生提出问题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小数有了快乐的源泉.

二、善于保护好奇心,使学生养成敢问的习惯

小学生尽管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强烈,特别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总想“问个为什么”,总想“一探究竟”,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教师说一,学生会说二甚至说三,对学生的“接话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大胆说、大胆问、大胆质疑,尊重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一切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保护好奇心,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拍一下男生肩膀,也可以给予女生一个点头,减少过多的评判,尤其是不恰当的否定、批评、讽刺、挖苦.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师生距离,增進师生交流,引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敢问的好习惯.

例如,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我让学生从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认知出发,我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圆柱形水杯,接着往里面注入一样多的水.我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了什么?”“水慢慢升高了”;我又往一个杯子里放了一颗小石头,“大家又发现了什么?”“有石头的杯子里的水位升高了,而没放石头杯子的水位无变化”.这时,一名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有石头的杯子里的水增多了才造成水位的升高呢?”对此,我并没有急着否定学生的质疑,而是继续引导他深入观察与思考,“老师并没有重新加水,这说明杯子里水的量没有变化,老师只是放入小石头”,“哦,明白了,应是放入的小石头挤占了水的空间才导致水位的上升”.由此,一个“体积”概念模型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建立起来,“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学生恍然大悟.

三、掌握提问时机,使学生养成会问的习惯

如何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每节课数学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重点的理解上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处设置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探索的深水区,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会问的好习惯.

例如,关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重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难点,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与同桌合作共同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学生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将两条红领巾对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就是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因此,计算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是求出三角形面积的关键.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刚学过”.这里,学生观察红领巾,“拼一拼”“对一对”“试一试”,强化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运用既有的旧知识轻松化解了难点,并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将复杂的数学简单化,更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的习惯,既要设置问题情境,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时机,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策略,持之以恒地实施,那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海丽.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9):51-52.

[2]张伟.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6):52.

[3]张清元.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4):68-69.

猜你喜欢

好奇心时机提问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师生互动4时机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做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