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学(美术史论)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2019-01-09

齐鲁艺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术史美术学项目式教学

沈 颖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近年来社会、大众和学界对美术学专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美术学专业教学成果转化与应用的社会意义日渐凸显。美术学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问题针对性使其形成了多元化、多向度的学术格局和求真务实的学术倾向。“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将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由“课堂”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在教育外延不断扩展的同时,紧抓专业基础教育,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学术依托。

一、美术学专业学科基础与“项目式教学”概述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专业创办于1992年,是山东省创办最早的美术学学科,并于1999年成功申报硕士点,当时设在艺术文化系,2013年艺文系改为艺术文化学院;美术学(美术批评)专业创办于2005年,设在美术学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规定,美术学二级学科主要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传播四个研究方面。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7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文史基础与学术综合素养相结合,重视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理论实践多元化拓展相结合,尊重学生天性发展与拓宽审美视域相结合,学科自身发展与山东地域美术研究、当代美术批评与理论构建、美术考古与文献发掘、山东美术个案与学脉梳理研究相结合,将为山东乃至全国文化建设培养美术理论人才作为学科培养目标和方向。

项目教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罗马艺术学院的建筑与工程教育课程,当时为提升建筑师的专业水准而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18世纪末,项目教学由欧洲传播到美国并逐渐在工程学领域得到运用,理论上也得到了发展。1870年美国伊利诺斯工业大学Stillman H.Robimson教授在工科教学中提出了“理实一体”的思想,他提出教学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191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的论文,作者美国教育学家Kilpatrick在杜威的经验理论上提出了项目理念,并在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项目教学”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给出了明确定义。此后,项目教学在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掀起了广泛探讨。20世纪60年代,项目教学在日本、台湾的中学教育中被推广,内涵也被进一步丰富,并传播到了全世界。

“项目式教学”即通过“项目”分组的形式带入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整体性思维,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团队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目标指向的多重性,教学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特点非常适合目前艺术类院校阶段性授课的教学安排与实践,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带来的消化不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而且“项目式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社会理论需求相结合、教学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师生们在研究选题和课题项目的管理中实现自我的学术设计,增强理论研究的社会责任感。

在2016年学分制教学大纲调整中,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以“项目式教学法”设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目前课程分类有美术文献概论、专业论文写作、古代汉语、专业英语等专业基础课,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画论、西方美术理论、美学等专业核心课,美术批评、美术考古、美术博物馆学、美术编辑、美术策展等专业拓展课以及校史研究、艺术家个案研究、地域美术研究等专业实践课,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项目选题和实践教学。在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中,力求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目标,为山东美术理论建设和教学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二、“项目式教学”改革与具体实践

近几年“项目式教学”已经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民间美术”“美术批评”课程的试点推广到整个美术史论系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效和教学实践成果,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三突出”和“五结合”。

(一)三突出

“三突出”即在“项目式教学”中突出地域美术研究、艺术个案研究、美术文献整理。

教学中的“三突出”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通过项目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突出地域美术研究。近年来,山东艺术学院特别强调齐鲁文化艺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力求挖掘山东地区艺术创作的地域特色,梳理独具特色的齐鲁人文发展,这也是弘扬齐鲁文化的重要举措。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近年来积极投身山东地域美术、民间美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完成《潍坊画派初探》《同志画社研究》《周村芯子研究》《济南“曲山艺海”研究》等近百万字的理论梳理,并且与本科高年级毕业实习和论文辅导相结合,学生毕业论文中大量涉及地域美术、民间美术和非遗保护的研究。随着“山东美术史专题”、“地域美术研究专业实践课”等课程的开设,本科三年级学生课堂作业《单应桂的艺术人生》发表于《山东艺术》、《时代的歌者 人民的画家——单应桂》发表于《美术报》。

突出艺术个案研究。于希宁、单应桂、张洪祥等老一辈艺术家身上凝聚着的山东美术的教学传统和发展经历,是我们必须要大力挖掘、研究和弘扬的艺术财富和大学精神。艺术家的艺术成才模式可以在学院美术教育中借鉴和传播,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先后举办于希宁、单应桂、张洪祥、赵玉琢、李振才、曹昌武美术教学研讨会,“琢玉成器”毕业季、“新沂蒙”美术作品展等专题座谈会,《艺术成才的于希宁模式》《山东艺术学院的大学精神》等学术讲座,并由美术史论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纪要整理。近年来美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课堂作业涉及了李成、张择端、梁楷、王蒙、管道升、高凤翰、于希宁、单应桂、张洪祥、沈光伟、于明诠等众多古今山东籍以及与山东有重要渊源的艺术家研究。《日照农民画考察报告》《有髭须的佛菩萨像探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突出美术文献整理。山东地域美术史的研究和当代文化生态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存在研究人力、物力、能力的限制。美术文献的再发现和深入整理需要更多的学术关注和投入,团队建设和项目化管理是非常必要和高效的。山艺美术史论系在学生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即开设美术文献概论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获取和使用美术文献的方法,以文献学的基础性研究为学生美术学专业的学习服务;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中外美术图片资料库、山东美术家信息库、山东美术理论研究人员文论资料库、山东美术史论专家库、当代山东美术情报库、山东美术考古新发现资料库、山东民间美术电子档案库的建设;申报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民间美术教学改革和实践”和山东艺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美术批评》课堂教学与理论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二)五结合

“五结合”即项目式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项目式教学与美院发展相结合、项目式教学与校史研究相结合、项目式教学与地域美术研究相结合、项目式教学与社会美术理论人才需求相结合。

项目式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美术学专业2015年增设了美术编辑与论文写作、美术策展与美术市场、山东美术史专题等专业拓展课程。2016年配合新教学大纲改革,增设了地域美术研究专题、校史研究专题、美术史学基础方法论应用专题、艺术个案研究专题、考古和非遗研究报告专题五门专业实践课,将理论教学更多的地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

项目式教学与美院发展相结合。2014年至2017年间,美术批评专业的学生参与了“传承·发展——张洪祥师生油画作品展”、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展”、“青春·担当——山东青年美术力量系列展”、“琢玉成器·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秋实·山艺美术学院2017秋季写生优秀作品展”等多个大型展览的前期筹备工作,协助老师完成展览宣传和推介,参与整理编校《传承·发展——张洪祥师生油画作品展》《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展”》《青春·担当——山东青年美术力量系列展》三本画册。2013级、2014级美术史论系学生对齐鲁大讲坛、美院论坛等学术讲座进行整理,并协助编校《山东艺术学院美院论坛论文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优秀毕业论文集》。

项目式教学与校史研究相结合。以2018年山东艺术学院60周年校庆为契机,美术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开始了山东艺术学院老教授、老艺术家的资料收集和归档研究,并且有步骤地将“黄金七九级”、“腰斩黄河”、风土人情油画晋京展、“霜重叶红——艺专时期的教学”等山东地区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研究纳入毕业论文和专业实践课项目联系中。

项目式教学与地域美术研究相结合。目前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学团队的地域美术研究包括:艺术家个案研究,已出版《于希宁艺术文丛》三部;美术社团研究,已完成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同志画社研究”、省文化艺术重点课题“琴岛画会研究”;山东美术教育研究,师生共完成《山东艺专的美术教学》等十余篇论文;山东艺术流派研究,受潍坊市委宣传部委托完成《潍坊画派初探》;地域美术风格研究,协助山东画院完成《齐鲁画风大系》的整理撰写,协助山东省美协完成《山东地域中国画艺术个案研究》。结合专业实践课教学,2013级学生参与了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玉台画史研究”、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民间信仰、艺术赞助与佛教造像——山东地区北朝佛教造像艺术研究”的资料搜集;2014级学生参与了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周村芯子研究”的田野调查;2015级学生参与了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同志画社研究”的资料整理。

项目式教学与社会美术理论人才需求相结合。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画院、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山东出版集团、西城文创集团、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等多家专业单位和新闻媒体搭建“理论实训平台”。2014级部分学生参与了山东出版集团主持的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百年巨匠(校园版)》编写。近几年美术学专业毕业生中,美术报、中国美术报、山东美术馆、山东省美协、西城文创集团均有毕业生任职。

三、美术学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于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60年来,美术史学科从筚路蓝缕中起步,到枝繁叶茂地发展,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美术学学科并成为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文科学研究学科之一。美术学专业不是历史、作品、事件与人物的综合梳理,而是对过去的反思,对当下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想象。

美术学专业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建立在美术史知识基础上的自我认识,是充分运用和再度强化学生在美术史课程与美术鉴赏课程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所以在充分利用自有师资的情况下,采取较为多样和自由的授课方式,大体可以概括为“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意在使学生进入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校史馆、画家工作室等地方搜集文献资料或口述资料,打破传统课堂的单调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宽广。“请进来”意指邀请艺术家走进课堂,讲作品、讲经历、讲观念,学生在整理讲课纪要的过程中不断与艺术家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并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情感,消除书本所带来的距离感,使学生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学术准备积极地运用到理论实践中。

目前,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效和教学实践成果来看,具有项目设计灵活、教学方案可复制、实施操作可控、社会需求可对接,成果转化多元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改革的价值突出表现在“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同志同行”三个方面。

“学以致用”即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将自己所搜集整理的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和分析,“有理、有据、有方”地完成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孤立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艺术发展、画风变化和美术教育思想的改变之中,改变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求真与考据的学术责任感,培养学生靠材料说话、靠逻辑胜辩的基本学术素养。将学生的选题设计、整理分析与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收获一定的研究成果,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教学相长”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和教师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项目式教学”改革后,由任课教师设置若干项目专题,教学过程以项目为主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不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去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模式传递的转换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思维成熟度更高,在课堂生活组合式的师生交往中批判性的接受、调整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师生交互式的学习达成教师自身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里每克服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支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足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对专业学习本身充满激情。学习兴趣的培养或者激发本身,也与对专业使命的认知有关,美术学专业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在于学生毕业后大多转行由此造成人才流失。而“项目式教学”从选题到项目实施都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延续到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并且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能够树立起专业自信和专业志向,在这一专业领域中看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遇,看到历史对自己的承诺,这种承诺是具有巨大诱惑力的,这种展望让学生能够对专业产生激情,产生出进行创造性突破的冲动,从而达成同学与老师“同志同行”。

能够看到,美术学专业的“项目式教学”不仅能够推进美术理论研究领域的深化和细化,又可以为理论人才培养拓展新模式,还可以为其他专业的理论课教学提供富有启发的借鉴意义,而且能够使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性教育更加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切实做到为山东乃至全国文化建设培养优秀理论人才的目标要求。

猜你喜欢

美术史美术学项目式教学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郭诗奇作品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