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专业艺术院校素描展和学术论坛筹备研讨会综述

2019-01-09刘德卿

齐鲁艺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素描学院艺术

刘德卿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014)

2019年3月23日,春光明媚,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和山东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专业艺术院校素描展和学术论坛筹备研讨会”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隆重召开。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以及山东艺术学院等17所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50多位专家参加欢迎式及研讨会。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主持研讨会欢迎式,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东骅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

研讨会自由座谈阶段由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主持,着重从回归素描教学本体,素描本质问题,素描教学的层次、类型与素描研究,素描多元化,目前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素描展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展开。

回到素描教学本体

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对山东艺术学院为举办本次筹备研讨会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新中国建立后,重要的全国性素描研讨会,一个是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推出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一个是1979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座谈会,批判苏派素描,自此开启了法国派德国派素描与苏派素描之争。靳尚谊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这种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文革带来的人们压抑和不满的情绪。他指出,法德派素描与苏派素描基本一样,注意轮廓、解剖、体积、空间,要分面等等,只有一点不同,就是苏派素描讲结构,法德派素描讲解剖,但是它们都来自意大利,它们是一个学派。对苏派素描的批判是在极端的情绪下展开的,是不客观的。

由于文革对于文化和社会的极度破坏,80年代人们的不满情绪极其浓重,而观念艺术是发泄情绪最容易的一个渠道——它没有技术的限制,怎么都可以,所以在中国由于文革使观念艺术这种东西非常的流行。同西方社会的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一致不同,中国美术没有经过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一下子就跳到当代,八五美术思潮就是这样。

靳尚谊先生认为尽管美术的形式风格不断变化,但是它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美术的原则或基本语言(素描原则、色彩原则)做到了,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内容,水平都会上去,基本语言做不到,什么风格都没用。基本语言是一个基本素质和基本水平的问题,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又社会状况复杂的情势下,我们还处在向工业化迈进的时候,同时又有后工业时代的先进技术在里头,并且现在观念艺术对我们的教学冲击很大。他倡议回到艺术本体,回到素描教学本身,客观冷静地探讨美术院校的教学(特别是基础教学)在当前这个时代怎么进一步提高。

素描本质问题

曹意强指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建立的所有美术学院,包括美国,追根溯源,都叫素描学院。因为它们都是Academy of Disegno,Disegno(迪赛诺)是意大利语,就是“素描”,今天在中国我们翻译成“设计”,是有问题的。学院建立的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教素描,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素描。素描(Disegno)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形而上的观念,指的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大师的学习,首先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和审美判断,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是素描的理念。第二个层面,这个Disegno指的就是具体地把审美品质(理念)视觉化落实到纸面上画布上去,英语中叫Drawing,这个Drawing和Disegno的这个层面是对换的。16世纪著名的画家、艺术史之父瓦萨里,帮助美第奇家族建立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他说素描Disegno是建筑、雕塑、绘画之父,一方面是审美品质的引领者,另一方面是具体手上灵巧工夫的体现。这是不容置疑的。对素描教学来说,三角形、人体不是题材不是对象,而是理解宇宙的结构,这是最崇高的、超验的一种审美的东西,是艺术形式本身。美术学院素描教学的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出了各种不同的大师。这说明这个基础这个根基不能怀疑。欧洲历史上为什么这么重视历史画(我们中国叫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呢?因为它是一种综合,它把思想、历史、素描、色彩、结构等全部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水准,这个水准里面最重要的是素描。所以在欧洲,虽然欧洲油画很重视色彩,但是素描是第一位的,而且从16世纪开始一直在进行素描和色彩的争论,其实这不是对抗,而是论争应该如何通过色彩来体现素描的本质。素描教学的重要性,不是建造艺术大厦第一步的最简单的基础,它其实是一个根基,这个根基直接影响最后的创作,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色彩水平。素描教学不是学习过程当中完成一个简单的语汇,而是学习创作语汇,学习对画得好坏的判断能力,所以学素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对作品本身的判断力。这个判断力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笔,一切伟大的作品,都知道什么时候停笔。

王力克(山东艺术学院院长)认为,素描要有边缘线、虚实强弱、体积和空间,要在练习过程中训练出空间感、审美的意识来。这是基本的、本质的,是不能变的,是不应该变的。所以说,不存在所谓的国画素描、版画素描、设计素描、结构素描、印象素描等等这些被无限扩展的素描。认识不清这些问题是我们艺术思想混乱的一个原因。我们应当更深入地认识素描的本质,从素描抓起,在训练眼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造型审美的能力和认知,至少在要求某种题材创作的时候,要有这种创作的技术储备。

素描教学的层次、类型与素描研究

素描教学与素描研究不同,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认为,素描教学涉及到层次问题、范围问题,有本科生,还有研究生,在教学当中会面临着不同的教学思路和要求。范围讲的是各个类型,有美术学科的范围,也有设计学科和综合性大学的范围,在不同的范围和人群当中,对素描的要求和教育方向都会有着不同的师资方案和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些肯定要有一个区分。今天素描的研究有三点值得关注:首先是关于空间的描绘,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在做这种描绘,现在已经形成很多的形态,有结构素描等等形态,都是为了研究空间,今天素描还出现了以虚拟建构画素描,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完成素描,我觉得这种素描的新形态也值得我们很好地关注;其次,素描还要关注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比如贾科梅蒂的素描,我们中国目前对于素描研究应该很好地学习西方现代理念中时间、空间的关联,将它纳入到我们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形成国家新时代新素描的理念;第三点就是素描要有多元化,今天这个时代一定需要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针。

汪大伟(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从教育的角度谈素描的作用,认为可以把素描当成是一门基础科学,把它当做是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的工具,其次,通过素描能够在自我情感表达和客观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素描的多元化

素描由50年代开始的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一统天下,到1979年开始的法国派、德国派素描对苏派素描的压制,再到今天,素描的多元化问题日益显著,讨论涉及到教学形态多样、院校的各自特点、科技时代促生新的观念与样貌等多方面。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院长)认为,素描对于美术院校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学院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对思维认知的模式、表现的模式、语言的模式,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有一种新的认识。在这个时代不一定完全按照过去模式,要有一种新的模式,让我们的素描、创作以一种艺术本体的形式来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反过来,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觉得艺术家有这样的责任,从内心出发,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作品。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认为,素描在多元化时代跟改革开放初期问题不太一样,那个时候的问题就像靳尚谊先生说的是围绕文革之后单一的问题的争论,今天是对更多复杂问题的讨论。

许奋(湖北美术院院长)说,目前各个专业院校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地方院校规模膨胀速度也很快。教学专业的形态也在出现分化或者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仅仅是在专业院校,在整个高校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间都如此。再就是每个艺术专业院校都有自己发展和成长的历史,每个学院走到现在与50年代和改革开放的时期,在形态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学校对美术学院或艺术学院本身教育的问题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每个学校还有自身办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对导致对素描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贺丹(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说,每所学校都有它坚持的主干课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经验,通过展览和研讨让大家总结一下。西安美院办过很多次国际的素描展,也办过全国八大美院的素描展,办素描展的经验很丰富。他代表首届活动的承办方西安美院表示有兴趣有能力把这个平台搭建好,欢迎大家的到来。

孟显波(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认为,素描教育形式并不单一,而且已经从单一形式走向多元化,从传统的素描教学发展到了多学科和新学科素描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无论是美院还是综合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就是几个专业的大结合,但是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艺术的发展,新的学科的产生,我们的基础教育形式渐趋多变,其中也包括素描教育。其次,从各个学校的教学现状来说,有的学科适合从传统教育入手,来继续发展提升;有的学科要创造新的教育形式,按照新的学科要求来进行基础教育。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各个院校都在教自己院里的特色。

汪大伟认为在当下,我们面对的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产生了多元的艺术形式和多元的审美情趣,而当前我们美术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现在刚入校的00后的孩子们,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所接受的信息和知识都是多元的。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时候,如何阐释素描对他的作用,还有今后素描在艺术院校如何发展的问题,换言之就是面对新时代,我们美术教育路径的问题,这是我们这次的研讨会乃至接下来的展览要讨论的重要议题。

目前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研讨中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素描教学被弱化、放弃对造型能力的培养、素描教学的墨守成规与一成不变、考前班的不良影响、当代艺术的冲击等几个方面,这些归根结底,就是把素描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当成了目标,没有真正认识素描的本质。

刘伟冬说,有人认为现在艺术学院培养的学生现实主题的创作已经式微,主题性创作被边缘化、被消解。我们过去有很好的主题性创作的传统,从建国初期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艾中信、林岗、靳尚谊等人的很多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文革也是,只不过把政治强加给艺术,改革开放之后又有伤痕美术等主题性创作,八五之后主题性创作被解构了。在南艺也是这样,包括基础教学包括素描,的确被边缘化、被弱化了,设计学院的素描只剩白描了。现在国家提倡重大题材的创作,每个学校都要去做,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和鲁美它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有一个工作室或创作中心进行专门的创作。进行主题性创作这是时代的要求,但是艺术学院自身还不能形成学院自我的创作思路。所以现在即便时代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支持,老师和学生是否有这样的技术支撑去画出来?目前看很成问题,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形成相应的形式。王赞、王力克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王力克还认为,我们素描出现了问题,是因为素描它原本应该有的东西没有了,对美和形的造型能力丧失了,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的审美意识丧失了。解决不了素描问题,便谈不到艺术创作。素描课的问题解决不好,谈何创作?我们很多人画人坐着的看上去很好,但不能画站着的,不能多画一个人,更不能画一帮人,这是基础课的问题,导致我们创作能力也下降了。有人说素描教出来是单一的,那么艺术创作也是单一的。回头再到基础训练上,如果是每个学校按照自己的传统,按照素描课的要求来做的话,一定不会如此,一定会不一样。

汪大伟认为当前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的选拔大都采用临摹绘画作品、画照片等方式,放弃培养学生的独立造型能力,只关注临摹。

莫合德尔·亚森(新疆艺术学院院长)认为,现在不管综合院校还是专业的艺术院校都有一些墨守成规,总是用一些固定的模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授课,不会像以前的学者或者艺术家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而发生激烈的辩论。

孟显波认为,社会上很多商业性的培训,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基础教育或者素描教育。比如从体制上说,现行的联考制度就攀升了很多社会上大型的商业培训,他们是无形之中的教育,实际上在考前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热情就会被社会上那些盈利性的教育破坏掉。等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需要高等院校的老师们给他们纠正这些错误。比如有些学生,给他摆好模特,放在那里,有特别好的条件,他不会画,而是用手机把模特拍下来,他照着手机就会画,照着模特儿反而不会画。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陈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主要谈到西南边陲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对于院校师生的影响,对于基础教学的冲击。他说,有很多学生、老师厌倦了传统,厌倦了学院派,但是他们又不了解传统,缺乏传统的滋养。当代艺术拯救了不善于表达、不会画画的人,给了他们极大的创作自由。但是如果艺术院校的老师或者学生连画都不会画了,这就说明我们学校在最基础的素描方面真的出现了问题。

另外,大家还就展览的组织方式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以课程为中心的巡展方式达成一致意见,会后由首届展览和探讨会的承办者西安美术学院提出具体方案。17家艺术专业院校代表纷纷表示积极参与、积极承办、积极服务。

通过一天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素描作为美术院校立足之本的造型语言的基础和原则,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和审美判断力,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指导,对于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所有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都有关系,这是全世界的一个观念。面对信息化时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素描教学的种种问题,素描教学亟需拨乱反正,守正创新,亟需回到素描教学本体,因此召开一次看似基础实际上至关重要的展览与研讨非常必要,对于我们未来艺术走向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由靳尚谊基金会发起的素描展览和研讨活动,定会像1955年、1979年的两次素描研讨会一样,对中国的美术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期待着明年春天在西安美术学院正式举行的“全国专业艺术院校素描展和学术论坛”的到来,期待着17个艺术专业院校最有特色的素描教学课程、最高水平的素描作品的精彩呈现,期待着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理论研讨与解决方案的出现。

(本文根据研讨会现场录音及金瑶、周敏、栾亚红的文字整理稿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素描学院艺术
武汉素描
素描
纸的艺术
跟踪导练(一)4
海盗学院(12)
凡·高的早期素描
海盗学院(7)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