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安县桃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19-01-07

甘肃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秦安县果品产业化

辛 娟

甘肃省秦安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秦安 741600

一、发展优势

秦安县发展桃产业有着许多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土层深厚,是桃树的原产地和全国三大最适宜栽培区之一。

(二)栽培历史源远流长

秦安群众自古就有栽培桃树的传统习惯和经验,早在汉代已广泛栽植,唐代出产的齐桃、二格子桃和秋桃就是上贡佳品,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三)市场前景广阔

秦安县生产的桃以个大色鲜、外观美丽、风味极佳、品质优良,销往西北地区及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远销俄罗斯、印度,誉满国内外,市场空间大。

(四)生产初具规模

2018年底,全县桃果面积6833.33hm2,挂果面积6 700hm2,产量17.19万t,产值4.64亿元。其中,建成日光温室桃棚417座,结果402座,占地面积25.93hm2,2018年总产量达428t,实现产值984.4万元。全县已建成万亩蜜桃基地2个,千亩以上桃基地20处,蜜桃专业村64个,全县栽植桃树的农户有17000余户。先后引进栽植早、中、晚熟鲜食桃品种100多个。

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秦安桃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桃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整合资金困难,致使桃园基础设施中路网、渠系、电力等方面基础建设滞后,土地流转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有力的资金扶持,直接影响其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并影响桃的产量、品质和安全;二是果品企业及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贷款或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三是果园灾害预防和保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群众积极参与的意识亟需提高。

(二)科技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全县有中级职称以上资质的果树专业技术人员170人(包括农民技师),与快速优质发展的桃产业极不适应。同时,该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点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村级农技服务员相对少、技术水平还不高,桃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较慢。

(三)桃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一是桃果销售渠道单一,大多以简易的初级市场为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桃果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经纪人队伍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品牌、包装还不统一。二是由于桃果生产的时效有限,该县果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集约经营的风险较大。三是电商销售才是起步阶段,对果品产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三、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注重质量;突特色,增效益,发挥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真正把桃建设成秦安县的特色产品和龙头产业,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打造秦安蜜桃品牌;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加一条龙的桃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和花香一年,果鲜四季的独特生态农业及人文景观,带动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

(二)奋斗目标

到2020年,桃面积要达到8000hm2,建成葫芦河流域、清水河流域4个桃生产基地。在葫芦河流域、清水河流域川道区发展桃设施栽培(日光温室)800座,到2020年累计达到1000座,实现四季有鲜桃供应。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6处,桃果品综合深加工企业1~2个,扶持发展现代化果品龙头企业1个,并逐步实现桃果优质绿色无公害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产业链。

四、发展对策

(一)发展壮大基地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区域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的原则,以浅山区为重点,将桃栽培区域由河谷川道区向浅山地带扩展,在兴国、西川、王尹、刘坪、叶堡、郭加、安伏、莲花、五营、陇城10个乡镇建立一村一园,或联村建园,相对集中连片,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二)强化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以秦安县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百果园及柴家山生态林果业示范区为主体,在葫芦河、清水河流域,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示范园6~8处;在发展现有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名、特、优、新、奇桃新品种;将设施栽培、果实套袋为主的优质丰产栽培及贮运、保鲜、加工新技术,经过试验、示范,消化吸收,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桃产业化经营质量。要引进棚栽有毛桃新品种,加强桃提早栽培和延迟栽培试验示范,开展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延长鲜桃上市供应周期。

(三)实施品牌战略

以每年一届的桃花会和果品展销会为窗口,采取树立永久性横幅、设计广告牌、制作专题片以及组织参加各种果品博览会、推介会、举办桃果鉴评会等形式,利用信息网站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经常化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秦安蜜桃知名度。

(四)健全科技服务和培训体系

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是整体提升果品竞争力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加强领导,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培训体系,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进行目标化管理,定目标,定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罚。把工作重点放在举龙头、建市场、兴基地和扩大服务上来强化管理与服务,努力提高桃产业化的科技水平。

(五)拓宽销售市场,发展加工企业

在桃生产重点乡镇,建成和完善一些辐射功能强、标准高、设施全的专业市场,变分散经销为联合经销,变坐销为推销。拓展果品电子商务市场,将全县所有从事农特产品销售的电商企业集中起来,与金融系统合作,借助金融机构网店众多,客户分布广的优势有效推广地方特产,推动电商平台帮助林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建立1~2家集管理、服务、信息、销售、质量监测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形成运作有序、管理科学的市场营销体系。

(六)加强组织领导

把发展桃产业化作为振兴林果支柱产业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县成立桃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桃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有关部门和乡镇成立相应组织,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狠抓落实。同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切实把发展桃产业化变成硬任务,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人人参与促发展的良好机制与环境。

猜你喜欢

秦安县果品产业化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共享教育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推广可行性研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