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课堂弥漫生活气息

2019-01-06李成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兴趣素养小学数学

李成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相契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感性的形态,学生对此有兴趣,也会产生探究欲望,经过理解与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当学生从所认知的数学知识中体验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味道,其主动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增强,进一步提高其数学素养以及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兴趣;素养;发展

引领小学生走进数学,不单单需要的是教师的精彩讲解,还需要独具匠心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良好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技能。当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相契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感性的形态,学生对此有兴趣,也会产生探究欲望,经过理解与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的关键就是自觉、主动的探究数学概念等,而这些取决于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当学生从所认知的数学知识中体验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味道,明白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将运用于生活,其主动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增强,进一步提高其数学素养以及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将生活原型引入课堂,促使学生融情入境积极参与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爱玩好动。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要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还要浅显易懂,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由此,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教师通过生活原型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和体验,自然调动学生挖掘自我的生活经验,所创设的情境与生活贴近,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学生主动积极的融情入境,不断探究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如。如,讲解“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简单对教室进行布置,以小超市的样子呈现于学生眼前,然后,对“超市”中部分商品进行促销,“平时卖3元一袋的牛奶,今天只卖1.9元,作为顾客的你,给了收银员十元钱,应该给你找回多少钱?”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购物经历,这一生活原型的创设,调动了学生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怎样选择商品,如何根据自己带的钱买到合适的东西,根据价格,购物者自行算一算还能节余多少,收银员在收钱时也要计算应该给顾客找回多少钱,双方都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从而顺利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原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最快进入到状态,实地模拟购物情形,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兴趣被点燃,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更为积极的投入听课和思考探究。

二、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对于课本中数学内容的叙述并不是一看就懂,哪怕是教师一遍遍详细讲解也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在这一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既亲切又熟悉,自然会为了解决问题而主动寻找办法,积极开动思路,努力进行探究和分析,力求最快速度找到答案,从而獲得一种成就感。如,教学“十以内加法”,对于“4+5=?”教师联系学生实际以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小花和哥哥到果园里摘苹果,小花摘了4个苹果,哥哥摘了5个苹果,兄妹俩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又比如,“一年二班有4名同学学过画画,有5名同学学过舞蹈,问学习画画和舞蹈的学生共有几人?”教师把抽象、呆板的数字变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积极思考,同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为生活与数学架起桥梁

数学课堂中,无处不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解决问题所创设的融入生活元素的案例,还是生活场景的再现,亦或者是引导学生实地做游戏、实践操作等,都是直接与生活相融,让书本上的知识走出束缚,被生活化,再被学生所吸收、理解和运用,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更为深刻,并产生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之中的感受。如,教学“植树问题”,教师引领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回顾,如走在大街上,马路两边的树的排列与间距,由此引入到指数问题上,并鼓励学生可以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教师在这一数学内容中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元素,从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从观察中体会和理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在加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以及列表方式来得出最终结论,就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植树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巩固记忆并学会实际应用。

此外,生活元素进入数学课堂,就意味着学生要消除对于课堂学习的紧张感,而是尽量在与生活相契合的氛围中感到情绪放松,心情愉悦,从而产生舒畅的学习体验,无论是进行自主思考,还是合作交流,也无论是动手操作还是猜想与验证,这些都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课堂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产生认同,并拥有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活气息,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和思考,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主动调动自我的数学意识,吸纳知识、理解和掌握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兴趣素养小学数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