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6崔钟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胰管胆道胆管

崔钟鸣

胆道狭窄是一种胆道损伤、病变或先天性导致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胆管腔瘢痕性缩窄, 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间歇性黄疸等, 随着病情发展, 其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对于恶性胆道狭窄患者, 早期如不能及时检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1]。通常情况下, 胆道狭窄可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进行确诊, 但在疾病早期, 其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 不宜当做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2]。CT 平扫也叫普通扫描, 通常在初次检查患者时应用, 其虽然能够显示出胆管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信息, 但清晰度欠佳, 不利于良恶性鉴别。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和增强CT 在很多疾病检查中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且能够从多种角度观察病变组织, 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本文以本院2017 年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67 例胆道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在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7 年2 月~2018 年12 月收诊的67 例胆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胆道狭窄。患者中, 男38 例, 女29 例;年龄22~80 岁, 平均年龄(58.67±12.35)岁。所有患者均具知情权,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病灶范围较大影响胆管显示、检查前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病灶形态不规则、胆道支架植入术及接受影响胆管管径手术的患者。

1. 2 方法 分别对67 例胆道狭窄患者实施CT 平扫、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具体如下。

1. 2. 1 CT 平扫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 检查前空腹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屏气训练, 采用GE OPTIMA CT 660 扫描仪(美国GE 公司)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检查, 根据检查显示图像对患者疾病的良恶性做出相应的诊断。

1. 2. 2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①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MAGNETOM Spectra 3.0T(德国西门股份公司), 以HASTE 序列冠状位和TSE 呼吸触发横断位T2WI 作为定位图像, 层厚分别为4.5 mm 和6 mm;然后通过胆胰管造影进行多方位2D 厚层和呼吸触发冠状位3D 薄层扫描, 其层厚分别为4 mm 和0.7 mm;最后采用呼吸门控、预饱和以及脂肪抑制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②增强CT 检查:采用GE OPTIMA CT 660 扫描仪(美国GE公司), 患者取仰卧位, 对比剂是浓度为350 mgI/ml 的碘海醇溶液, 剂量为1.2 ml/kg, 注射速度为3.5 ml/s, 在注射对比剂后用smartdrvie 模式触发动脉期, 65、120 s 后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依次进行扫描, 进行腹部平扫和三期动态加强扫描;最后将增强CT 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重建, 其层厚为1.25 mm,间距为1.25 mm, 然后将其储存并传输至AW4.6 工作站进行分析。联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和增强CT 检查显示情况,对其狭窄段长度、管径、壁厚、上方胆管扩张情况以及管壁强化程度等进行评估, 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1. 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 统计CT 平扫、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其中恶性胆道狭窄为阳性,良性胆道狭窄为阴性, 敏感性=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性=真阴/(真阴+假阳)×100%, 准确性=(真阳+真阴)/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分析 病理组织活检显示, 恶性胆道狭窄45 例, 良性胆道狭窄22 例。以此为金标准, CT 平扫显示, 恶性胆道狭窄43 例, 良性胆道狭窄24 例, 其中漏诊10 例, 误诊8 例;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显示, 恶性胆道狭窄44 例, 良性胆道狭窄23 例, 其中漏诊2 例,误诊1 例。

2. 2 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对比 CT 平扫的敏感性为77.78%(35/45),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敏感性为95.56%(43/45),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敏感性高于CT 平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0.05);CT 平扫的特异性为63.64%(14/22),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为特异性95.45%(21/22),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特异性高于CT 平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44, P=0.009<0.05);CT 平扫的准确性为73.13%(49/67),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准确性为95.52%(64/67),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准确性高于CT 平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5,P=0.000<0.05)。

3 讨论

胆道狭窄是胆道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 通常是由于先天性胆管异常、胆管损伤以及复发性胆管炎引起, 也可能由于胆囊癌、胆管癌等侵犯胆管附近使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而致使胆管腔逐渐缩窄, 根据其性质, 可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3]。临床上, 在胆道管狭窄早期诊断中, 良性或恶性病变均无显著症状, 病理组织活检虽然能够确诊其病变组织性质, 但由于其具有创伤小, 一般不宜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方式[4,5]。CT 平扫是指不含有碘造影剂的检查, 其在早期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 其能够发现显著的病变组织和异常解剖结构, 但在不同层面的病变组织边缘、轮廓等方面分辨率欠佳, 导致无法观察到病变组织的性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和增强CT 均为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其中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能够对病变组织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进行观察, 且其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增强CT 则能够提供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无法观察到的信息, 例如病灶的增强模式、具体的解剖结构等, 二者联合使用, 在胆道狭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6,7]。

在本研究中,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CT 平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应用于胆道狭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 在胆道狭窄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 检查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加之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快捷等优势, 在患者早期病变中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胰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