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心电图ST 段动态变化研究

2019-01-06梁飞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流率总和导联

梁飞腾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再灌注损伤属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是指缺血组织再通血之后再次受损, 灌注损伤的危害较大, 极易增加患者死亡率, 及早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 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2]。因此, 本文研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心电图ST 段动态变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7 例, 女53 例;年龄32~80 岁, 平均年龄(56.6±9.6)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2.6±2.1)kg/m2。所选患者均满足《内科学》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肿瘤、心力衰竭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在术前3 h 以及术后12 h进行常规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测, 包括心肌酶谱、肾功能检查等, 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型号:iChem-520), 一切操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根据术后复流情况将术后无复流患者作为无复流组(17 例), 正常复流患者作为正常组(103 例)。根据术后12 h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将无ST 段抬高患者作为甲组(52 例), A型ST 段抬高患者作为乙组(26 例), B 型ST 段抬高患者作为丙组(20 例), C 型ST 段抬高患者作为丁组(22 例)。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无复流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QRS 计分、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及ST段抬高总和。②比较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无复流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QRS计分、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及ST 段抬高总和比较无复流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26±6.28)岁, 发病时间为(4.62±0.26)h, QRS 计分为(3.56±0.85)分, 再灌注前:ST 段抬高导联数目为(4.04±1.18)个、ST 段抬高总和为(18.62±5.26)mm, 再灌注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为(4.02±1.26)个、ST 段抬高总和为(14.36±4.15)mm;正常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28±6.18)岁, 发病时间为(4.59±0.31)h, QRS 计分为(3.61±0.76)分, 再灌注前:ST 段抬高导联数目为(4.06±1.05)个、ST 段抬高总和为(12.09±4.06)mm, 再灌注后:ST段抬高导联数目为(4.01±1.19)个、ST 段抬高总和为(12.01±3.11)mm。无复流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患者再灌注后ST 段抬高总和低于再灌注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总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QRS 计分、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同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总和均低于无复流组同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情况比较 甲组出现无复流2 例、无复流率为3.85%(2/52),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5 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为28.85%(15/52);乙组出现无复流2 例、无复流率为7.69%(2/26),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0 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为38.46%(10/26);丙组出现无复流3 例、无复流率为15.00%(3/20),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0 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为50.00%(12/20);丁组出现无复流10 例、无复流率为45.45%(10/22),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4 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为63.64%(14/22)。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及无复流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升高, 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现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3,4]。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与救治时间以及梗死面积关联较大, 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心肌受损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医师应结合实验室检查、自身临床经验等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重点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抬高总和, 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心肌受损情况。再灌注损伤后, 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 进而导致T 波以及ST 段均发生变化。再灌注损伤会导致抬高的ST 段无早期恢复, 导致微血管痉挛、血细胞堵塞毛细血管、内膜出血、血管周围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等, 造成心肌再灌注不足, 此外再灌注损伤还会造成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 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与疾病严重程度、微血管痉挛、内皮功能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水肿、血栓碎片、微血管堵塞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上述说明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复流与其病情轻重有着重大关联[5,6]。本研究结果显示, 无复流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QRS计分、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导联数目同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再灌注前后ST 段抬高总和均低于无复流组同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丁组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及无复流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文研究样本容量过小,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 为临床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心电图检测操作方便, 诊断时间较短, 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所需要的诊断费用较低,不会给家属、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 心电图ST 段动态变化可以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情况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参考依据,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广大患者信赖, 应加强推广。

猜你喜欢

流率总和导联
巧解最大与最小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信号交叉口上游公交站点对饱和流率影响分析
带交换和跳跃的一维双向自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
基于压力速度耦合算法的PEMFC电堆空气分布
扑克牌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不同碘流率时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量及体表面积对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