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2019-01-04喻崇容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受检者低剂量胸部

冯 萍 刘 平 喻崇容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空气以及环境污染呈现不断加重,肺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肺癌也是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1-2]。201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数为733 300例,死亡数为610 200例,患病率和病死率非常接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临床诊断多为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期给予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应用于临床,LDCT筛查肺部病变不但明显减少被检查者X线辐射量,而且显著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3]。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且行LDCT检查的1 217例健康体检者为分析对象,将LDCT检查发现的肺部及其他脏器病变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分析对象的来源,排除有认知障碍、精神及神经性疾病以及5年内患有恶性肿瘤病史者,最终1 217例进行了LDCT胸部筛查的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所有进行LDCT胸部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均知情并自愿,愿意提供包括年龄、性别及吸烟史等基本信息,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 217例LDCT胸部筛查中,男645例,女572,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7.4±15.8)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46例,大专文化程度339例,高中文化程度28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51例。

二、设备与方法

所有健康体检者均进行小剂量螺旋CT检查,层厚5 mm,层距5 mm,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 mA。受检者在检查前,由医护人员向受检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如患者需要屏气一次完成扫描,告知受检者需要做好的有关准备工作等。检查时从受检者肺尖部位扫描至膈底处,在吸气屏气间完成扫描,每位受检者的扫描时间均控制在10 s内。肺窗图像窗宽1 500 HU,窗位-600 HU,纵隔图像窗宽400 HU。扫描结束,收集所扫描的图像,并存储在后台工作站中待处理。放射科医师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各个 图像特征,详细记录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并将受检者图像进行保存。医师对患者上腹部、心血管、肺部、胸壁等位置的 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发生病变,并对病变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心血管病变通常有胸主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等, 胸壁病变通常有胸椎骨质增生等,肺部病变通常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上腹部病变通常有肝囊肿、脂肪肝等,主要通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进行疾病诊断。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心血管检查结果

1 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冠状动脉钙化158例,阳性率为12.98%(158/1217)。645名男性受检者中,阳性101例,阳性率为15.66%(101/645),572名女性受检者中,阳性57例,阳性率为9.97%(57/572),男性受检者的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受检者(χ2=8.70,P=0.0003)。1 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胸主动脉钙化210例,阳性率为17.26%(210/1 217),其中男性和女性受检者中的胸主动脉钙化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8.60%(120/645)和15.73%(90/572),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 。

二、胸膜、肺部检查结果

1 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肺内非钙化结节175例,包括多发和单发非钙化结节分别为30例和145例;其中有15例单发非钙化结节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6例肺泡癌,9例腺癌)。在1 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还发现13例肺癌早期患者(Ⅰ期、Ⅱ期),49例肺结核,21例胸膜增厚,9例肺炎,6例支气管扩张,13例肺气肿和/或慢性支气管炎;同时还发现40例胸椎骨质增生,5例矢状面、冠状面重建显示胸椎压缩骨折,1例乳腺肿块(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7例肝囊肿,14例脂肪肝。

讨 论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型医疗仪器 不断出现,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2]。CT 是临床上广泛应用 的检查方法,且发展到当今,该技术比较成熟。小剂量螺旋CT 能有效减少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临床上已经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们健康体检中[3]。小剂量螺旋CT在心血管钙化疾病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果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 为12.98%,胸主动脉钙化阳性率为17.26%,可见,CT检查 能有效检出心血管钙化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特征 是冠状动脉钙化,通过CT检查了解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能有效对冠心病等疾病情况进行预测,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 疾病提供依据。

对于肺部健康体检尽量采用低剂量CT扫描,因肺组织含气体较多,有利射线穿透,是应用低剂量扫描的较佳方法,而且肺部体检也是最常用的部位。肺部低剂量扫描[4],一般是降低毫安(从普通用250 mA降至25~50 mA),对发现肺部10.0 mm以上病灶不会造成遗漏。特别是对儿童采用低剂量检查尤为重要。至于其他部位的低剂量扫描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降低CT辐射剂量,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优势凸显,低剂量CT对GGN的早期检出,成为目前临床肺部筛查的热点,美国国家肺筛查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数十年的随访筛查,证实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能降低肺癌病死率20%以上。常用降低CT辐射剂量的方法是降低管电流和增大螺距,但增大螺距有遗漏微小病灶的危险,故降低管电流是减小辐射剂量最适宜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管电流的降低可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但不会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造成明显影响。所获得的影像信息及图像质量在经过后处理重建后,完全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其患病率、病死率均为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是近年来世界上第一位癌症死亡原因,占所有癌症病死率的13%,每年全球死亡超过140万例[5-6]。而早期诊治对肺癌患者有着重要作用。传统X线检测局限性较大,肺癌检出率较差,容易发生漏诊,有学者还认为X线检查频次过高会增大肺癌病死率。本文结果中,首次CT检查后单发非钙化结节中,15例经过手术病理 确诊为肺癌,13例肺癌患者为Ⅰ期、Ⅱ期早期肺癌,可见,小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师临床上通过CT能观察肺癌早期病变情况,能争取手术切除等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7]。

肺部小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病变,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常以X线检查为代表的影像学技术是该病的诊断方法[8]。X线检查是基于含气肺组织与纵隔存在填入对比原理,检测过程简便快捷,检查过程的辐射量较低,对直径小于2.0 cmd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敏感性较低,仅在普查或患者后期随访中具有一定意义[9-10]。由于不同的检查手段,肺部病灶早年在胸部透X线对3 cm以上的病灶才能被发现;胸部X平片应用后,2 cm以上的实性结节即可以检出;自从CT问世以来,1 cm的小结节就能显示,并可分析其密度、边缘形态和有否毛刺等征象,为肺部小结节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使不少早期肺癌能得到手术治疗,提高了肺癌的术后生存率[11]。特别是近几年来,推出了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扫描,检查范围和人群不断扩大,为肺早癌的普查和检出做了巨大贡献。在低剂量扫描辅以CT工作站对10 mm层厚图像的进一步重建处理成1.0或1.25 mm厚的薄层图像,使10.0 mm左右的(哪怕是浅淡的)病灶和5.0 mm以上的实性微小结节也不至于遗漏。因此,为肺部早癌明确诊断和手术又推进了一大步。

本文结果中发现40例胸椎骨质增生,5例矢状面、冠状面重建显示胸椎压缩骨折,1例乳腺癌,可见,小剂量螺旋CT胸部能将受检者肋骨、胸椎的情况显示出来,还能显示女性乳腺情况。不仅如此,小剂量螺旋CT胸部能对受检者上腹部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者肝脏 等组织结构的情况,可及时发现脂肪肝等病变,有助于患者 尽早进行治疗,避免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12]。

总之,小剂量螺旋CT胸部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检出胸壁、肺部、上腹部、心血管等部位的病变,值得尝识应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低剂量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