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课堂

2019-01-03蔡陈军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材个性初中数学

蔡陈军

[摘  要] “学材再建构”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习资源进行增删与重组,使得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重新构建成小单元. 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教师重新深入地审视教材和学生,且能让学生深入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做到学习与成长同步进行.

[关键词] 个性;初中数学;学材;策略

单元学材的实质就是含有知识结构、思维结构、方法结构的整体,学材再建构的实质就是结构教学. 学材再建构是个性化教学的真正落实,也是因材施教的真实体现,在教学时实施中对学生的接受效果与学习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材再建构包括教师独立对学材的再建构、学生对学材的再建构及师生共同对学材的再建构. 本文以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就教师如何对学材再建构进行预设谈谈笔者的看法.

研读教材:厘清知识脉络

看教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显然看教材不是教什么就看什么,而是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整体细致的研读. 学材再建构的前提就是研读教材. 研读就是钻研地读,以教材中的章节为最小单位进行钻研,厘清本章节的知识脉络、本章节的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较为深入与全面的知识体系.

如第十四章的内容为“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运算的重要知识,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延续,也是第十五章“分式”的铺垫,是“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通过整式乘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整式乘法的重要运算性质及公式,知道更多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乘法公式,再体会整式乘法的逆运用,学会因式分解. 本章节的知识脉络是围绕正式的乘法而展开的,如图1.

熟知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厘清知识脉络是教学预设的前提,也是学材再建构的依据,它能使教师清晰地看到知识间的结构,寻找知识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深入剖析:挖掘知识内涵

教学预设是由教师完成的,教材是教师进行预设时最直接感知的“学材”,因此挖掘知识的内涵,找准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深入剖析教材,是学材再建构的重要准备环节.

整式的乘法是在整式的加减基础上的高一级运算,主要以掌握运算公式为主,属于基本运算问题,整式的除法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的运算,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进行,乘法公式是整式乘法的特殊形式,因式分解的根在于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两种运算. 因此本章的知识根源在于整式的乘法,内涵是整式乘法的变形及运用.

剖析教材是学材再建构的必要依据,教师需要仔细斟酌. 同时,学材再建构中的“学材”不仅仅包括教材,还包括辅助教参、学生的特点、教学设备等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资源. 在进行学材再建构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辅教参中问题的挖掘也同样重要.

资源重组:凸显结构本质

资源重组即为学材再建构的预设过程,以本章的知识脉络作为参照,以知识间的内涵作为依据,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设计新的小单元实施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应置于“结构”上,知识的结构、方法的结构、思维的结构、思想的结构都能在教学预设上得到体现.

根据学材的特点,笔者在大方向上依旧维持教材中原有的三个部分: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将这三个部分作为本章的三个小单元. 在每个小单元中,笔者对每个课时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与重组.

第一部分是学会整式乘法的基本运算,也是本章所有内容的基础,笔者将这一单元分为八个课时.

第一小单元:整式的乘法

第一课时:幂的运算

第二课时:幂的运算习题课

第三课时:幂的运算巩固课

第四课时:单项式×单项式的运算

第五课时:单项式×多项式的运算

第六课时:多项式×多项式的运算

第七课时:整式的除法

第八课时:整式的乘法习题课

“幂的运算”包括“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各设置为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共三个课时. 笔者同样设置该部分内容为三个课时,但是在第一课时就呈现了三种运算公式,让学生甄别这三者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体悟知识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运算的训练与强化,感受到知识与方法的结构性. 第四、五、六课时是整式乘法的重点,因此笔者分了三个课时让学生熟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整式除法与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难度不大,因此设置为一个课时. 最后一个习题课课时是对前面几个课时的总结与巩固.

第二部分是认识乘法公式,根据以往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将这部分内容设置为三个课时.

第二小单元:乘法公式第一课时: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第二课时:“添括号”

第三课时:乘法公式习题课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两个乘法公式的接受情况较好,但对于“添括号”却是错误频繁,因此笔者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该部分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合并为一节课,将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公式作为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而将“添括号”单独作为一个课时进行强化,最后再以习题课作为总结训练,以此来体现出方法的结构性原则.

第三部分是本章内容的升华:因式分解,是对整式乘法的逆运用. 以掌握方法为主,笔者将该部分内容设置为四个课时.

第三小单元:因式分解第一课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第二课时:公式法分解因式(1)

第三课时:公式法分解因式(2)

第四课时:因式分解习题课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中运用较为广泛,也是较为容易接受的方法,因此作为第一课时,给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与“完全平方公式法因式分解”在教材中分为两个课时,笔者将他们整合为一个课时,即“公式法分解因式(1)”;将运用较为广泛的“十字相乘法”作为公式法的第二课时,即“公式法分解因式(2)”. 最后是设置习题课对所有类型的因式分解进行巩固与强化.

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设计也是以此作为依据,“整式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是符合认识结构与方法结构的,所以整体上仍然按照教材的顺序设计教学. 在细节上,学材再建构遵循知识的整体性,先呈现单元的全部内容,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符合思维的结构,“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是结构式单元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学材再建构追求的是知识间的联系与知识的生成,所以教师的再建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在教学实施中,学材再建构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对学材的再建构与教学中师生自然地对学材进行再建构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材再建构是一种指导思想,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掌握正确的方向,真正地打造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猜你喜欢

学材个性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