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研究

2018-12-28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张永萍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 张永萍

摘 要:目的:针对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A组患者应用含替诺福韦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含齐多夫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个/?L的占60%,B组占38.3%,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幅度大于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而言含替诺福韦治疗艾滋病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艾滋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疾病,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尚无明显有效的方式,因此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体内HIY病毒的复制,以及重建免疫系统。通过定期的临床评估和CD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及病毒载量检测,可监测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1】。为观察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就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1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要求服用药物,定期检查免疫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A组患者应用含替诺福韦进行治疗,药物为替诺福韦(TDF)(国药准字H20153090)+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TDF剂量为300mg/次,1次/d,3TC剂量为300mg/次,1次/d,晨起后服用,EFV剂量为600mg/次,1次/d;B组患者应用含齐多夫定进行治疗,药物为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AZT剂量为300mg/次,12h/次,3TC剂量为300mg/次,1次/d,晨起后服用,EFV剂量为600mg/次,1次/d。

2、结果

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个/μL的占60%,B组占38.3%,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幅度大于B组,详见表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详见表2。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抗病毒药物可引起多种副反应,有些较轻微,有些则较严重,甚至會威胁生命。轻微的药物副反应,如恶心、头痛或失眠、眩晕、疲惫会使患者感到不适,这些副反应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可能较严重,但以后会逐渐好转。因此这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些副反应会影响到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必须予以相应的处理。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就可能的药物副反应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与降低体内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症状大部分是自限性的(6~12周),这样有助于患者克服药物副反应,坚持治疗。治疗中应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定期到门诊复诊,以监测和处理各种副反应,如恶心、腹部痉挛疼痛、头痛、外周神经病变、严重的皮疹等,直到患者的副反应消除并能稳定接受抗病毒治疗。

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毒副反应,患者很难耐受,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果可以判断毒性反应是因为某一种药物而产生的,可进行药物替换和方案调整,如用d4T替代AZT(贫血),或用NVP替代EFV(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等。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3.1皮疹 许多抗病毒药物可引起皮疹,以非核苷类药物最明显,尤其是NVP。一般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如果在NVP导入期出现因药物造成的轻、中度(1或2级)皮疹,应延长导入期(每日200mg)直到皮疹改善,然后增加到全剂NVP。如果在NVP导入期后出现轻中度(1或2 级)皮疹,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同时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治疗中如果出现中度皮疹伴有发热或黏膜受累,要进行ALT检测,同时应密切监测皮疹变化,并请HIV 临床专家会诊做紧急评估,以防症状的进一步恶化。使用NVP 的任何阶段出现3或4级皮疹,均应停止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并立即转诊给HIV临床专家处理。S-J综合征是NVP毒性的一种严重表现。待皮疹问题解决后开始将NVP 替换为含有PI 的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3.2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多由ddI和AZT引起,常出现在治疗的前2个月内,但大多数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仍应鼓励患者继续治疗,并可给予对症处理。患者接受饮食及药物治疗建议有助于改善症状,如进食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某些消化系统药物副反应(除非药物有特别指出进食限制,如ddI和EFV应空腹服用)。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轻的症状将逐渐好转。如果患者服用ddI后出现持续性的严重症状,可将ddI 更换为3TC。患者的药物副反应若持续加重或超过2 周,需转诊至指定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

3.3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服用抗病毒药物,尤其是AZT的一种常见副反应。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在抗病毒治疗的前4 个月出现,在此期间应密切地监测Hb和Hct、中性粒细胞水平。如果Hb或Het 较基线水平下降>25%、中性粒细胞<0.75×109/L,应更换AZT。需要注意的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较低的患者如果合并感染也可能导致贫血。

4、结论

经上述研究可知,含替诺福韦方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更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树春.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3):24+26.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