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几点问题思考

2018-12-28姜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思想

姜超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共赢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思考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大报告中表述为:“在追求本国的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明确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就是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合作共赢的经济格局、交流互鉴的文明格局、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以及绿色低碳的生态格局。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智慧

1.1中国判断:世界发展趋势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十九大报告中也讲到:“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当今世界,西方的“权威”正在下降,世界范围内文明内部的冲突日益增多,例如在伊斯兰世界,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就非常尖锐,而两者的矛盾不仅仅是宗教内部问题,它还牵扯了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西方国家内部,左右翼政党斗争、民粹和精英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也存在不稳定性,如委内瑞拉、巴西的社会正处于分化动荡之中。在这样一个西方的国际权威下降,国际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提倡世界各国从狭隘的自我中心模式中转向多元共生共筑的发展模式,从相互封闭走向开放包容,从相互猜忌隔阂走向互信互助,最终走向共享、共赢的和谐世界。可以说,这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的一剂良方。

1.2中国构想:人类未来命运

面对这种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增强,世界将何去何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这一高度,以一个大国领袖的担当,做出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的愿景,从“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到“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实践,习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设想。习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为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同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坚持问题导向,主张把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提供新方向。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2.1伙伴格局:观念制度的分歧

虽然近年来,各国与中国总体上关系比较稳定,但良好的关系仍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其一,权力政治制约。虽然国际关系不再完全由大国来主导,中小国家、国际组织、企业、个人也可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些大国依然固守权力政治思维,对日益崛起的中国设置各种阻碍。其二,有限的政治互信。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信任的程度越高合作空间就会越大。近年来,中国不断向世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相关各项活动的开展,这引起了世界大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猜忌。其三,观念上的差异。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存是常态,不过国家间的观念差异也是显著的。意识形态虽在国家关系中不再是隔阂,但意识形态对于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并未烟消云散。比如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认知存在不一致性,就使得各国在是否需要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问题方面存在分歧;还有部分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会以西方的政治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这无疑增加了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难度。

2.2经济格局:“逆全球化”现象积水成溪

什么是逆全球化?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予国家和地区狭隘保守主义的思潮。造成逆全球化的根源主要有:其一,公共政策的失灵。技术进步带来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资本和劳动收益差距不断扩大,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带来巨大风险等。许多国家因受政策惯性影响,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无法缓解经济衰退,还让社会中下阶层群体的利益再度受损,这引起公众极大的不满。其二,资源分配不公。发达国家在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客观上造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红利分配不均,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大。再加上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一些工人阶层失业或者收入降低,他们就会成为“逆全球化的”的推动力量。其三,移民问题给民众带来的不安全感增加。移民带来的宗教、文化、社会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移民接收国的人民将矛头指向经济全球化。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3.1伙伴关系:建立互信机制

每个国家有自己主动选择发展模式的自由,发达国家不能因为自身经济实体的强大而干扰、诋毁他国的制度和发展模式选择,也不能因为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而排挤他国。只有打破制度的偏见,打开尊重协商的大门,促进彼此合作,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二,真诚交往,不干涉他国内政。意识形态不能作为国家间合作的绊脚石。十九大在报告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主动超越意识形态藩篱,真诚交往,在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中要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合理需求,要聆听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人民的心愿诉求,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2利益格局:构建共同发展模式

破解狭隘的国家自身利益障碍,营造共同发展的大环境。要做到:第一,主动提供公共产品。世界各国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对话协商、政策沟通以及进行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来化解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第三,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当今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必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充分实现义利转化、义利统一、义利整合、义利并举。

3.3安全格局:构建共同治理模式

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紧靠单一国家的应对难以解决,各国必须在安全治理上建立安全共同体。要做到:第一,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各国都应在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安全治理中。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今世界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安全挑战层出不穷,有必要对全球治理机制进行适当调整。因此,习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体系,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安全风险能力,增加安全智力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寅.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J].国際问题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