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主题党日”长效机制初探

2018-12-27刘晓倩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主题党日高校机制

刘晓倩

摘 要: 党日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党员活动的有效平台。基层党组织结合特色工作确定活动主题,定期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常态化模式。明确“主题党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项目化的方式探索其长效机制,将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有效的党日活动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 高校 主题党日 机制

近两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主题党日”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性、特色化的党内学习教育,已经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坚持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引导广大党员提高党性修养为落脚点,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拓展党员发挥作用平台,促进工作真抓实干、推动事业前进发展。

一、高校建立“主题党日”长效机制的意义和现状

推行“主题党日+”活动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实践,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修养的有效载体,是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管理的有效抓手。通过建立“主题党日+”长效机制,将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一)“主题党日”活动概况

党日制度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每月相对固定的时间,组织党员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党内政治活动,现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载体。高校“主题党日”活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例如在“七一”前夕,高校利用党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教学单位党员师生开展服务社会的技术活动;党支部、党小组在党日当天组织“三会一课”学习等。实践表明,推进“主题党日”长效化制度化,在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建立“主题党日”长效机制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也就是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把党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因为高校党建基础性工作比较扎实,所以在推进活动方式上创新,并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从近几年党建工作看,各高校积极运用“主题党日”活动这一有效载体,相继举办高校“最佳党日活动”评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党日制度的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研究现状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高校的党员特别是教师党员因科研、教学等时间难以集中,没有有效地组织集体活动。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用党日确定党员组织生活的纪律和要求,规范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山东、陕西等地县级党组织相继开展“主题党日+”工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打开新的視角。高校“主题党日+”,指的是以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为切入点,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实际,在“+”上做文章,把特色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推进,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2017年,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在全省高校开展“主题示范党日”遴选活动,推动辽宁省高校在这项工作上深入思考。从目前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看,仍存在问题,急需进行研究实践,积累有效经验做法,确保主题党日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二、高校“主题党日”活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基层组织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途径。从严格管党治党的角度看,目前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化解决:

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党日活动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其组织的规范性和开展的实效性是需要所有基层党务工作者思考的。面对高校改革发展的繁重工作压力,如何通过主题党日+特色工作的方式筑牢党员的思想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行之有效地扎实进行、落地生根,避免“一阵风”、走过场,是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通过系统的措施完成的。由于长期以来有些高校没有建立“主题党日”的长效机制,各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随意性的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日活动研究得不深不透,内容上单一,仅仅用于交纳党费和学习文件;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党日活动当应景,缺乏前期准备和系统谋划,导致活动“跑题走调”;有的基层党组织把主题党日当作“福利日”,搞旅游、聚餐等活动,使党日活动泛俗化、娱乐化。

二是“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近两年,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党支部建设日益规范。各高校按照组织生活制度的要求,按季度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会议变得经常,党小组会议内容也充实起来,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已经成为党日“三会一课”的经常性内容。形式上,党员集中每月过一个党日,以集体学习、研究问题、交流谈心等方式,共同学习党的理论、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但是,由于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比较多,一些高校党支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传达中央、省市文件上,没有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下功夫,形式单一,部分党员参与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三会一课”对于增强党员意识、促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是没有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党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性锻炼逐渐融入日常工作。其最大特点是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让党员在实践中成为先锋。由于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人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问题,对党务工作思考不够、方法不多,没有很好地利用党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也没有有效发挥师生党员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风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党日活动的开展与业务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两张皮”的问题。高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办学主线,处理好“党建推动中心工作”的问题。

三、高校建立项目化“主题党日”长效机制的注意事项

创新“主题党日”项目,用长效化的党日制度规范党员活动,能有效突出党员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特征,把党的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开展“主题党日”项目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项目内容

一般来说,高校的党日制度规定每月固定一天为党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有主题的活动。项目化的“主题党日”首先要确定活动的名称,以较长的一段时间为建设期限(至少一年),按照党建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理念,结合工作实际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然后确定参加活动对象,是否为全体党员,哪些人员对应何种工作任务;最后要确定活动方式,项目分成几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要初步达到什么效果,党日以外的其他时间如何衔接等具体事宜都要详细地安排。

(二)建立考核标准

按照上级管理部门对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学校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求,结合党支部的特点建立考核标准。例如,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实施“校园先锋工程”,要求高校教师“一访”“二联”“三谈”发挥先锋作用。结合这项工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结合常态化党建工作要求制定了二级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的建设标准。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积极研究“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创新项目的形式,构建“青蓝工程”师徒工作“标准”与考核标准、“班导师”工作“标准”与考核标准。把党日活动的成果与教师绩效挂钩,推广成为整个学院教学改革的特色工作。考核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党日成果的积累和工作的检验,是“主题党日”项目中后期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严格监督管理

项目化运作的“长效党日”,执行中按照考核標准监管是关键。一般高校的院系级党组织要承担起项目的监管责任。在活动开始前统筹制定项目工作的任务分解表,列出阶段性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主体,以及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结果如何应用,督促参与项目的党员明确职责,使工作有的放矢。如果“主题党日”项目是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包括项目参与人的申报、基层推荐、组织审核、成果验收等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确保项目的执行与管理。

(四)搭建研究平台

目前,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一般倾向于宏观问题的研究,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微观研究关注过少。兼职党务工作者大多数拥有其他专业背景,对于党建活动思考得比较少。因此,学校内开展的党员感兴趣并愿意积极参与的党建研究项目还不多,广大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党员活动方面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出来,对于“主题党日”活动的研究一般属于专题的实践性问题。高校可以通过项目化的途径引导基层党组织在调研借鉴、培育载体、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研究,增强党务工作者钻研业务的意识,不断丰富党日活动内涵,让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成为推动党建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州委党校2016年秋季第二期县市局长进修班课题七组.完善“支部主题党日+”制度 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J].清江论坛,2017(1).

[2]黄丹.浅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27-29.

[3]黄友生,陈海燕.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29-32.

猜你喜欢

主题党日高校机制
湖南东安农商银行“主题党日”取得成效凸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