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实施

2018-12-27傅立力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傅立力

摘 要: 本文以镇江外国语学校李娟老师执教的“动物笑谈”为例,得出了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多元实施途径:抓住文眼、设计主问;关注学生的课堂回答,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准时机、选对角度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关键词: 设计主问 课堂回答 读写结合

文本解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它的价值在于实现读者和作者的精神交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继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这种理解和体验在尊重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同样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手段达到目的。笔者曾赴镇江外国语学校听了王益民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李娟老师的一堂“动物笑谈”,这是一堂朴实的家常课,课堂上展现的是原生态的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并没有多少反复打磨的痕迹,但就是这一堂原生态的家常课,却在文本解读的把握上亮点频出,笔者加以思考整理,觉得这堂课文本解读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抓住文眼,设计主问,情采兼顾,整体把握。

笔者曾做过不少课堂观察,一些老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细致有余,整体把握不足。文章中这个词语的含义,那个句子的理解,只要可以进行文本挖掘的地方,每一个点他就不会放过。这样的文本解读,细是细了,但未免显得琐碎,语文课的美感荡然无存。

如何才能既细致又不失大气地进行文本解读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情”就是作者的情感,“采”就是语言文字的表达[1]。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只有兼顾两者,才能从整体上把握。

怎样才能兼顾呢?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抓住文眼,提起主问。文眼,是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围绕它,作者升华情感、展开内容。教学时,我们抓住文眼设计主问,就能有效进行文本解读。例如“动物笑谈”中的“笑”,就是文眼。“笑谈”既有内容上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又有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生动诙谐幽默。李娟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就让学生通过默读,谈谈对课题“笑谈”的理解,可以说是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让学生沉浸文本,从阅读文本入手分析归纳。此举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梳理全文内容,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生动有趣的语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李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文章语句回答,比如作者在做水鸭子实验的时候写到“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扣住了文中的这些生动有趣的语句,既让学生体悟到实验过程中的趣味又让学生品味作者用语的幽默。这样拎出文眼,设计主问,扣住文句,有意识地将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结合在一起,避免人为地割裂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在文本解读上有机整合,整体融通。

二、关注学生课堂回答的语言表述,让学生真正回归文本。

任何课堂,学习主体都是学生,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组织和引领者,而不是答案的掌控和宣布者。文本解读绝不是单纯地只读文章,死抠文句,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基于学生的视界,关注学生对文本解读内容的掌握[2]。一个精彩的课堂,应该有大量的师生互动问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以外,如果能够做到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述也是否生动准确,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帮助学生再一次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因为学生的回答,本就是在自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组织,从他的语言表达里,教师能够很清楚地捕捉到该学生对文本理解和认知的层次和深度,教师再进行有方向的引导、有目的的追问,就能很好地基于课堂生成性的学情进行有效的再指导。在李娟老师的课上,第一板块教师设问:“作者和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和笑话?”学生回答时,一般都是按照“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例如学生会回答“劳伦兹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或是“可可的恶作剧”,等等。这样的回答,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但毫无疑问,从语言的表达上来说,就和“笑谈”相去甚远,显得枯燥无味。这说明,很多学生还没能抓住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和概括,文本解读得并不十分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娟老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她进一步追问:“同学的概括有趣吗?仔细看文章,这些事到底有趣在哪?”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仅仅放在答案的正确性上,还会关注回答问题的用语要体现出趣味。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概括显得有趣?要依据文章寻找答案。如水鸭子实验中“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又如可可的恶作剧里,老父亲“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围在腰际”,等等。学生在回答时如果抓住这些词句,想象画面,组织语言,那么答案一定很生动很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文本解读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此一环节,李娟老师表面上是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则是以文本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文本解读,培养学生认真读文章、用心理解文章的习惯和能力。

三、找准时机,选对角度,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但语文的阅读课究竟要不要写?怎么写?写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是很多语文老师时下较大的困惑。怎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的写有效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李娟老师在这堂课上关于“写”的设计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何时写?阅读课上的“写”,一定要有充分的阅读基础和情境体验,这样才能基于文本,有所生发。这堂课上学生动笔写是在第二板块表演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到这里,学生已经较为充分地阅读并理解了文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文字变成了表演,亲身参与到了其中。这样,学生就有了较为真切的感受和较为丰富的体验,动笔写片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写什么?阅读课上的写,应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有所帮助。教师在设计时可以避开重点,另辟蹊径,找到新颖而合理的切入点。一般来说,重点内容,文章都会着重叙述,无须学生再描写,我们要选择的可以是重点以外也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角度。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巧妙挖掘,于无声处炸惊雷,这样的写对帮助文本解读才更有价值。李娟老师巧妙地选择了“目击者”这一身份,让学生写写他人眼中作者的形象,后續追问:“从自己描述的劳伦兹的怪异行为中,你们明白了什么?”笔者认为此举甚妙。因为文章里多处写到别人看到作者怪诞行为后的反应,如作者在车站大呼黄冠大鹦鹉时,“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再如作者模仿母鸭在地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时,“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了一排死白的脸”,等等。这些大都是一两句话带过的旁人的反应,这就给了我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如能抓住这些语句,咀嚼以后进行联想,合理地加以补充描写,就既是一次个性化解读文本后的大展示,又能让学生从中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形象。

可以说,在这样的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有了理解和感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并获得了丰富的体验[3]。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基于现实学情设计教学,利用多种手段解读文本——这就是李娟老师“动物笑谈”一课在文本解读上给笔者的一些启发,我想,这样的文本解读是有情有趣、扎实有效的,这样的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2).

[2]于保东.文本解读不是教师的独角戏[J].語文教学通讯,2015(6).

[3]袁丽韵.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神州旬刊,2016(1).

附“动物笑谈”教学简案:

教学用时:一课时

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导入:请同学们谈谈家里养动物的趣事。

第一板块:阅读文本,说“笑谈”。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课题“笑谈”的理解。

具体设问:作者和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和笑话?

(请学生概括,并追问:同学的概括有趣吗?仔细读文章,这些事到底有趣在哪?)

第二板块:生动展示,赏“笑谈”。

活动设计:请在“动物们”、“我”、“我的父亲”、“游客”等角色中选择一个对象,进行角色扮演,把课文的相关内容生动展示出来。

具体要求:

1.根据对象选一个最好笑的场景;

2.说说其中好笑之处并生动展现出来;

3.选出小组汇报人汇报。

第三板块:合理想象,议“笑谈”。

具体要求:运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适当的位置,以目击者的身份补充文字,向同伴叙述见闻和感受,写写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

延伸启发:

1.动物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2.从自己描述的劳伦兹的怪异行为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用心尊重动物生存的权利。)

师生总结:

动物笑谈,“笑”中包含了很多东西:笑中有趣;笑中有对科学的专注、热爱和探究;

笑中有爱;笑中有人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严肃话题。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