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浸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2018-12-20周存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化学教学

周存军

[摘 要]  德育教育有活动化、运动化等形式化倾向,理科课堂教学中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从价值观的界定与实施意义,化学学科中相关价值观的内容,提出以“浸润“的方式实施价值观教育,并举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效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学;浸润;价值观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价值观教育陷入困境。在历次教育改革中,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仍是基础,虽然加入了一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沿信息;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有所提高,对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到了新高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表述与形式上有突破,但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仍拘泥于传统的手段,教小学生爱国、与中学生谈理想、教大学生文明礼貌的现象仍没有根本转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德育教育有变成课程的倾向,活动化、运动化等形式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德育工作越来越集中于少数教师,如管理人员、班主任,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各学科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少;德育教育的形式越来越趋同,泛滥的说教式忽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成为阻碍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价值观的界定与特征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1]。

价值观具有内隐性、体验性和长期性等特征。从微观角度看,价值观是人心中的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是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制约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从宏观角度看,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社会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价值性、规范性判断[2]。价值观为社会公民赋予人生价值、为社会定下规则与规矩、为国家民族赋予形象。价值观决定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取向、路径和行动。

三、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基本构成了一个学科育人框架。化学不仅要传授给有关物质变化的规律和经验,也要体验人类获取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思维过程,更需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作为。《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17年版)指出,培养目标之一为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教育要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确定了化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社会责任、珍爱生命、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科兴趣、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优秀传统道德等多个方面。

四、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方式

价值观总是自觉地左右人们的行为,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大象无形、大道无痕,把化大象为无形,化有意为无意,不显刻意,进入没有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通过“浸润”,逐步形成一些具有哲理性的思想和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浸润”是物理学名词和医学名词,它在教育中可以引申为三重含义:一为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置物水中曰浸”。二为浸染熏陶,“物得水而润,则色泽鲜明”。三为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价值观教育采取浸润的方式是与价值观的特征相一致的。

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浸润的形式,可以是课堂上的讲授、阅读与思考、师生合作探究、比较与对比、讨论与辩论、课堂动态资源的把握等,也可以是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参观访问、演讲等。价值观教育需要无痕浸润,需要从学生接受某些价值观点出发,经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产生对此的好感和兴趣,在长时间浸润下,自发对某些价值观念形成坚定、坚守的态度,逐步形成品格。

五、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案例

(一)通过研究化学微粒的发现史,形成对科学的敬畏

人类对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最初墨翟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到经典量子理论;从射线的发现,居里夫人发现铀元素,以自己的祖国波兰命名钋元素,到现代夸克的发现;从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推翻其老师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波尔提出带轨道的原子结构模型,推翻其老师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科学研究的历程凝聚着诸多化学家对科学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对自然科学的敬畏;闪耀着科学家责任担当的光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充满了科学家对科学探究的执着和坚定;体现着科学家们爱国家、为人类发展贡献智慧的精神。从化学史的介绍,到学生阅读、查找资料,到交流、讨论、辩论,真理越辩越明,化学史背后蕴含的科学价值观经过拨云见日,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通过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形成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境问题的描述,如硫的化合物和氮的化合物、洁净的空气、水的处理、三废处理、重金属污染等。精心处理这些内容,可以成为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二氧化硫的学习,针对二氧化硫的用途与危害,经过学生讨论,实验探究,集体辩论,对二氧化硫的認识不局限于化学学科的认识,提高到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层面。对类似两难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通过研究化学中的规律和定律,形成责任担当意识、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

化学学科诸多物质性质与变化中,隐含着许多规律、原理与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勒沙特列原理。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借助电解时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离子的放电顺序与竞争何等相似。离子的放电顺序告诉我们,竞争也需要讲究规则、遵守规则。现在多学习知识、多掌握方法、多探究创新,苦练内功,完善自我,才能提高竞争能力。有关竞争意识的养成的素材,在化学中还有很多例子,如优先中和、优先溶解、优先吸附、优先排布、优先吸收、优先沉淀,优先结晶,优先还原、优先氧化等。在涉及有关内容教学时,都可以通过实验、视频、参观等方式进行体验,同时把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潜移默化渗透进教学中。

(四)通过化学物质的功与过,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

近年来,一些事件的发生,使公众认识了某些化学物质,化学成为社会的焦点,也背负了恶名。公众对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现象,导致一些商品广告宣称“本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我们恨化学”。万物皆有其用处,即使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是有些化学物质的价值和用途还开发的不够,人类对它们还不够了解。许多自来水厂用液氯进行消毒,氯气也曾被投入了战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古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化学教学中,在某些知识点教学时,有意无意提供话题,既能引起学生思考,引发自觉的讨论,依据事实和证据,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伦理观。

(五)通过挖掘原理隐含的道理,弘扬优秀传统道德

化学原理中蕴含丰富的道理,在课堂中“不经意”地引申与阐述,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一种引导。例如,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当减少生成物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减少反应物浓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联系到青年学生在心理、经济上有困难时,父母会提供支持,当父母年龄大了,需要子女他们在心理、经济上支持时,子女会怎样做?也应该学习乌鸦反哺。除了感恩,化学原理还可以引申出诚信、坚毅、爱国、敬业等优秀传统道德。

六、提升化学教学中浸润价值观的效能

化学教学中实施浸润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意识。对实施价值观教育,教师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教师“处心积虑”,既能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化学教学中实施浸润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教师有人格的魅力。《颜氏家训》语:“人在少年,神情未定……迁移默化,自然似之”。实施价值观教育,教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积极的价值立场和科学的价值判断;教师需要自身有良好的品行,能为学生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

化学教学中实施浸润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教师有教育的艺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施价值观教育,需要教师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能力;需要教師有融会贯通学科知识与德育的水平;需要教师有让学生亲近的愿望,在接触互动中共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余敏之.另一种价值[J].现代教学,2016(22).

[2]许佳佳,成东.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化学教学
高校节庆文化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
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态共同体的构建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